谁造成了民企困局:产业变迁下的无奈与涅
谁造成了民企困局:产业变迁下的无奈与涅
错误归因 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归因。可是,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男人有钱就变坏”就是一句典型的错误归因。有些男人变坏,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人渣,只是以前穷,想坏还坏不了。好男人,有钱了也不会变坏,比如上面的博士。 然后,我们再来看我们最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企,现在要为他们的水深火热找到正确归因,还真不容易。而同时,有些国企此前过得相对好些,于是很容易简单化地归因为:国进民退。 要我说,“国进民退”这哪算什么“因”,这也只是描述了现象,背后还有更深的成因。只是,这成因比较多元,并不简单,让我们一一寻找。 民企之困 所以,民企为什么这么难?这是首先要准确归因的一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国政府从来没有任何文件体现过所有制歧视,从来没有说什么事情国企有特权而民企没有,“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也写在《宪法》里。但是,确确实实有那么一堵透明的玻璃墙,让民企的处境差于国企。这反而更难办了。如果有那么个文件造成了所有制歧视,那么我们去讨论修改这文件就可,现在我们却是面对一堵透明的墙,找不到负责的人,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所以,浙江大儒阳明先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世界工厂时代 什么是全球产业梯次转移? 二战后,1950年代,美国开始发展汽车、化工等重工业,纺织等轻工业开始向日本等国转移,并持续了20年左右; 1960年代开始,尤其是19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等国的轻工业做不下去,产业升级为电子信息等,轻工业转移至“四小龙”。美国产业也继续升级。 1990年代后,轻工业密集向中国大陆转移,“四小龙”产业继续升级。冷战结束后,大量军用信息技术转民用,美国产业进一步升级。 全球产业梯次转移的背后,是各国产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土地、劳工、环境等各方面成本的上升,低附加值的产业难以为继,开始向更欠发达的地区转移,而自己则升级转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二战后的世界各国产业变迁,几乎都是这样一轮一轮的产业梯次转移构成的,我国当然也是其中的一环。
我国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人为布局工业,浙闽沿海作为海防前沿,没有布局什么重工业。东北人在国企工厂领着高工资时,浙闽的农民还在贫瘠的山地里艰苦耕作。改革开放后,经济结构开始调整,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后,国企经营开始陷入困境,直至1993年,首轮国企改革启动,总理说“抓大放小”,大的整合,小的变卖。由于浙闽本身就没布局什么大型国企,只有一些小型国企,一下子全成了“放小”的那部分,于是变卖得一干二净,形成了这一带民企占绝对比重的经济结构,而且整体上,民企比国企单体规模要小,活力大,但抗风险能力弱,一有风吹草动中小民企会先遭殃(比如2004年、2011年宏观调控)。 刚好这时候,全球产业梯次转移刚好进入到了新的一个环节,即日本、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开始把低端制造业往中国大陆转移。东南沿海的广大民企抓住了这一时机,蓬勃发展。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内需外需旺盛。这些民企从事的一些低端制造业,生产一些轻工业产品,产销两旺。于是,沿海地区经济随之腾飞。尤其是2003年我国加入WTO后,这个产业转移进一步加速。 我国各项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为这个世界工厂创造了前提。广大腹地的人口优势,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廉价的劳工;而那些被工业污染的青山绿水,也提供了廉价的环境成本;地方政府为参与GDP竞争,呵护民企,征税、监管上也尽量给予优惠。极盛时,遍地小厂,热火朝天,山海一隅的温州,全市竟然有45万家小企业,每20人一家。 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我们下岗的父母在民企再就业还领到了比国企更高的工资的时候,东北同学的父母就没有这么幸运,形成了城市贫民阶层。 我们也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我们那些在世界工厂时代的污染中患癌症去世的父亲或母亲,终究没等到五水共治之后江南故乡重现的莺飞草长。 谢幕之时 换言之,原本就是建立在低要素成本基础上的低端制造业,因为各种要素成本的提升,本身就已到了无利可图的时期。原先还靠偷税漏税偷排苟活一阵,现在随着征收从严,也告终结。我们看到的是,大量从事低端制造业的中小民企开始关门,统计部统计的中小型企业数量快速下降(数据:WIND)。大型企业数量其实也在下降,只是由于数量本身就少,所以降幅也小。
而如果按所有制成分分类,则发现,各类企业的数量均在下降(数据:WIND):
而其中的大型企业,由于有规模经济,成本偏低,存活的概率大一些。因此,很多行业出现了“头部化”特征。这一现象并不是这两年才出现,其实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而近年的“供给侧改革”人为助推了这一进程。行政干预市场的行为受到了争议,其实无此干预,市场也会自然出清(也可能有些“预算软约束”的企业无法自然出清,不得不行政强行出清)。 即便有多少不舍,养育我们30年的世界工厂时代,终于走到它谢幕的一天了。感念低端制造业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中立下的丰功伟绩,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光荣退休”。 低端制造业的退休,是客观规律,不可避免,我们与其考虑怎么顽抗,还不如考虑如何应对。 应对方式也没那么好找。比如有些老板传统产业做不下去了,于是下定决心再融一笔巨资,投入到所谓的新兴产业中去,没想到新的产业并不容易操作,最后血本无归,自身也成了去杠杆的标的。大家最近看到的很多民企的典型债务违约案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里就不点名举例了。但请注意,这些民企和前面讲的无利可图而被淘汰的民企完全不是同一群,因为那些被淘汰的民企已经经营失败,很难再借一笔巨资去转型了。新兴产业大多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跟很多资本密集型、人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完全不是一个玩法,很多老板无法驾驭。我们在调研中也见到过转型升级成功的民企案例。事实上,转型升级的前提是对科研、教育的投入,这些我们尚有欠缺。 这一过程中,从事低端制造业的国企(浙江比较少,内地、北方多),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有的时候,我们调研中也看到有些国企由于承担了很多民企没有的社会成本,养着大批的员工和“三供一业”,日子比民企还惨。 但是,国企也有一种神奇的“优势”,就是政府信用加持,遇到困境时,总是僵而不死。这种局面的根源,是因为政府掌握了过多的资源,动用各种资源协助困境国企(企业遇困,股东设法相救,这本身天经地义。民企股东也会动用资源去拯救民企,但它掌握的资源跟国企的股东――政府――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这才是问题)。所以,所谓“国进民退”的根源是在于此。这就是国企“预算软约束”问题,国企股东的全能化加上银行的高度市场化(银行选安全的企业做业务是符合市场化原则的),就出现了信贷资源的错配。其根本解决之法,还是把政府“有形的手”关到笼子里,规定政府在履行国企出资人职责时,所动用的资源必须是清晰界定的(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时可以动用无限资源)。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打破国企的预算软约束,困境国企才能有效出清,腾出所占用的信贷、土地等资源。幸运的是,这些工作目前也已在推进。 预算软约束,或许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那堵“透明的墙”,那群“心中的贼”。 我们能做什么? 当然不是。政府至少应该做几件事情: (1)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扶持技术进步。日本、“四小龙”的很多产业升级,很多技术其实是承接了更前端的美国的产业下移,有时候甚至是美国主动提供的技术。有些低端产业美国不想自己做了,主动找这些人来给自己做配套加工,自己去做更赚钱的事。但是,这次,显然美国没有打算把技术转移给我们,甚至还想封堵我们。我们得自力更生了。而产业升级,靠小型民企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他们投不起那么多钱(商业模式创新类的转型升级可能对资金投入需求少一点),还是需要大中型企业为主,以及政府在教育、科研、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国内已经有杭州、深圳等成功案例,清退了低端产业,初步实现了产业升级,“腾笼换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新兴行业企业――别忘了,这些企业中大部分是民企。可惜,放眼全国,成功例子还不够多,大家继续努力。 (2)转型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在找到新支柱产业前,大家还得吃饭。同样,东南亚承接我们的低端制造业也需要时间,他们也没完全准备好。所以,去杠杆、淘汰旧产能,也得有序进行,甚至在必要时政府给予一定救济(补贴结构性失业的人群)。否则,新的产业还没准备好,旧的产业去完了,青黄不接,大家都得挨饿。因此,政府这时应出台很多“放水养鱼”的政策,降税减费,放松管制,搞活市场,让这些低端制造业有序退出,并发展大量第三产业(生活生产相关的服务业),吸收低端劳动力人口(我国国情与小型经济体不一样,有大量的低端劳动力需要养活,不可能100%转成所谓的高端产业)。毕竟,民以食为天。 我们相信,度过这一劫,民企在慢慢找到新产业、新技术后,仍然会有春天,但低端制造业的春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
暂无...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 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GDP增长目标5%左右,CPI涨幅..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如何看待这波“人形机器人”行情?..
- 达利欧:当下周期与1929-1945年世界局势何其相似..
- 跳水40美元!金价跌至疫情以来新低..
- 指数基金大砍ST股估值主动型基金“躺枪”..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债务上限来了!美国财政部要从“泄洪”转向“抽水..
- 不得利用算法流量造假、屏蔽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
- 9年过去了,人类终于等来大规模无人机送货时代..
- 大模型赛道正“热”:卷场景、卷芯片、卷人才..
- 植田和男“首秀”以鸽派开场:维持YCC政策不变,..
- 中国3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8.1
- 劲爆!SBF前女友承认合谋挪用FTX客户资金,“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