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有人说看不懂,我再来解释一下

tilamisu @ 2018年11月27日 乐活

作者:@徐蕴芸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这个新闻昨天刷屏一天了,我的一些同事说根本看不懂(果壳等专业媒体)在说什么。




首先我们来说事实:

1、一个“科学家”叫贺建奎,本职工作在南方科技大学,声称他成功地对一对双胞胎婴儿进行了基因编辑(就是转基因),敲掉了一段基因。为什么要敲掉一段特定的基因呢,因为有研究认为,没有这段基因的人,对HIV病毒是免疫的。



2、基因编辑必须对受精卵或者早期胚胎进行,所以这对双胞胎一定是试管婴儿,所以一定需要一个医院来做。目前看来是深圳和美,因为网上有一份来自深圳和美伦理委员会的签字同意书。



3、孩子一定得有父母吧,父母是从艾滋病社群中招募的。



然后我们来说这个新闻标题: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



1、首例,没错,贺建奎是第一个声称的。

2、免疫艾滋病,不能这么说。艾滋病来自HIV病毒(就像流感来自流感病毒、宫颈癌和HPV病毒相关),而HIV病毒有不同的毒株。有研究说在中国游行的HIV是和另一段基因相关的。

3、基因编辑婴儿。这是贺建奎声称的,基因编辑是否成功,应该是可以检测出来的。我倒希望这是个大骗局,最后并不存在这样一对被基因编辑过的婴儿。



接下来解释一下相关技术:

1、基因编辑技术,就是大家俗称的转基因,在植物当中应用较多,应该说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这也是科学界现在说的,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再成熟的技术,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操作成功;就和老司机开车、老教授手术是一个道理。生物体和机械不一样,你修车修手机,所有的车啊手机啊都是按一个图纸造出来的。但人不是啊,你不能预计会发生什么。植物做失败了可以毁掉,人呢?

有消息说做了若干个胚胎,可能还有没生出来的。



2、父亲有艾滋病、孩子就得做这个“基因编辑”才能活命吗?

当然不是。

我们知道HIV病毒传染的途径主要是体液接触:精液、血液、母婴。

国际上对HIV的研究还是蛮多的,母婴阻断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且这对双胞胎的母亲据说是HIV阴性的。

至于精液传播,从父亲阳性、母亲阴性就可以看出,也已经得到阻断。

剩下就是血液传播了,这对孩子只要不接受父亲输血,即便生活在一起,只要父亲自己小心一些,也不会感染HIV。

所以这个风险未知的“基因编辑”,对孩子来说是没什么必要的。



最后我要说一下医学伦理。这也是非医学专业搞不太懂、我一个医学博士也觉得很复杂的问题。

1、医学伦理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一切需要基于个体情况来做出判断。常见的例子就是自杀的人要不要救、警察和杀人犯一起送到医院先救谁。



2、我国是允许“优生优育”的,在这个前提下,胎儿发生问题,父母是有权放弃的;但是出生以后就享有公民权,不能放弃了。

所以我国的胚胎可以做什么呢?怀孕的人都知道,我们有“唐筛”,是检查常见染色体疾病的。有个别疾病是与性别有关,“传男不传女”,也是允许有一些倾向性的。但这都是为了胎儿健康和家庭(及社会)负担。



3、可做可不做的,不能做。目前全世界都不允许对胎儿对无谓的修饰。

同事觉得这是医学进步,我很激动地说,这是纳粹。纳粹那会儿医学也可先进了呢,还有著名(臭名)的731部队。



4、人家父母都同意了,需要你来指手划脚吗?

首先,胎儿不是父母的财产。

其次,这个案例的情况非常特殊,父母未必明白真的会发生什么,可能朴素地以为和“打疫苗”是一码事。所以才需要伦理委员会的介入。(很显然签字的伦理委员会也没明白后果的严重性,此刻正在拼命甩锅)



5、微博有人问:如果婴儿做个基因编辑,可以预防世界上所有疾病,你做不做?

问出这种问题太外行了。人类是生物体,病毒细菌也是生物体。你会进化人家也会进化。艾滋病是上世纪80年代才发现的,不到40年。你们是这么快就把SARS忘了吗?

有一种基因缺陷会造成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终身贫血;但患者对疟疾的抵抗力却特别强。

人类经过这么多年才进化到目前水平,可以和疾病和平共处活到近100岁。我的有生之年,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么高级的基因编辑水平。



6、科学的进步总要有一部分人牺牲的

有道理。谁来牺牲?

药物试验都要招募特定人群,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时允许退出(甚至有主动停止的),付很多钱,一旦有问题也要负责后续治疗。

这个基因编辑呢?胎儿自己有得选吗?她们的父母知道这是牺牲吗?怎么退出?怎么负责后续?

谁来决定谁可以被牺牲掉?你现在为所谓“科学进步”叫好,如果有一天科学需要牺牲你、牺牲你的孩子,你去吗?

科学进步是为了谁?为了人类种族,为了全社会,为了组成社会的每一个人。所以没有人应该被随便牺牲掉去做一个风险不明、收益不大的试验。



有人说贺建奎是疯狂科学家。我更希望他是一个大骗子,就是为了搞个大新闻骗钱。这才是对孩子们最大的保护。



蕨经的文章我觉得写得很好,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转基因婴儿相对于一般普通公众、在抗HIV感染上没有任何显著益处、却可能付出一辈子不确切的生理健康代价以及极有可能在中国付出一辈子非常确切的精神心理代价。

 

 

链接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