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 故事与新闻/进出虚构与现实的能力
laomao @ 2016年12月06日 乐活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曾经花了两年时间,对发生在东京的"地下铁事件"进行调查访问。 他先访问了在事件中遭到奥姆真理教施放的毒气毒害的受害者及其家人,接着又访问了造成灾难的加害者──奥姆真理教的教徒们。 访问中,村上春树心里有了奇怪的感受。他发现这些奥姆教徒的成长经验,和他自己竟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法轻易认同社会价值,和周遭格格不入,对既有的这个世界感到不满与不耐。 换句话说,在人生的某个时点上,奥姆教徒和村上春树走在同样的路上,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村上春树没有变成他们那样的狂信者, 愿意接受麻原彰晃的教唆,去从事毒害别人的荒唐行为呢? 借着一个问题,村上春树找到了答案。他问这些奥姆教徒:"你们小时候读小说吗?" 几乎毫无例外,他们都不读小说。小说,阅读小说的经验,是让村上春树和这些人终究走上极其不同人生道路的关键差异。 村上春树解释:阅读小说,等于是随着想象进入另一个世界,异于你不喜欢不适应的这个世界的另一组时空,然而不管读得如何入迷,毕竟总有你得放下书 页,回到这个世界的时刻。 读小说的人,尤其是大量阅读小说的人,从小有了穿梭不同时空的经验,他知道不管在那个想象的时空里待了多久,总是得出来。 那个时空和现实有着根本、不可跨越的区别。 阅读很多小说的人,看过、进出过那么多想象的时空,就不太可能陷入其中任何一个想象的时空。 不读小说的人缺乏这种经验,缺乏这种认知,所以他们才会被麻原彰晃以教主权威刻画的另一个世界,深深吸引,作为抗拒现实的力量,进去了,就不再出来。 发生在美国丹佛市的疯狂杀人案件,看起来凶手也是一个进入了异类时空后,就出不来的人。 扑天盖地而来的视觉影像,让他以为自己活在《蝙蝠侠》的故事时空中,失去了现实感,进而要在现实里复制故事里的毁灭。他完全混淆了现实与电影的界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因为他们缺乏小说、想象阅读的经验,他们不懂如何在参与感受了想象的时空之后,维持自己的现实冷静,回到现实的规则秩序里来。 要避免这样的悲剧,绝对不是让人们不要接近想象、虚构。 不,刚好相反,应该让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接触大量的小说、戏剧、电影,累积丰富进出现实与虚构间的经验,相对地就不会那么轻易掉进任何一个虚构时空中,走不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