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访了华语电影领域实力与名气最不成正比的一位演员
作者:@大鱼说漫画
去年,曹保平导演拍了一部电影《烈日灼心》,不仅成就了邓超、段奕宏、郭涛三位主演夺得影帝桂冠,更让观众对片尾那杀人真凶一分多钟“法治进行时”叹为观止。但大多数观众仍叫不出这位演员的名字,搜索这位演员王砚辉的新闻、采访等,非常非常少,即便有,也是一些现有内容的剪贴,或简单的评论。他是我心目中华语电影领域实力与名气最不成正比的一位演员。于是,作为王砚辉老师的粉丝,我决定采访一下他本人。联系上王老师非常顺利,王老师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邀请,在十月一日下午,我们愉快地聊了两个多小时。 王砚辉的表情。摄影:周葵 最早是看《光荣的愤怒》,觉得熊老三这个角色演得太棒,但演员很陌生,于是我就在网上搜索,搜到一部九十年代您主演的电视剧《第三军团》。我记得小时候也看过这个剧。 哦,那个是96、97年吧,那时候拍的。 是您第一部电视剧么? 不是。但那个是我到北京后拍的第一部电视剧。那时候的电视剧,我觉得质量挺高。是一个中学生题材。我演一个打入学生内部的年轻老师。这个电视剧真是不错的。 那时候和后来的角色形象反差好大。我那天还把《第三军团》视频截了个图发微博上。 哦,那个微博我看到了,哈哈。 有网友留言说:《第三军团》我小时候看过啊,没想到里面还有王砚辉老师。 那时候很瘦。看上去也确实像个高中生的样子。 那时是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 我是94年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王好为导演看到我们演的话剧,就跟我说,准备拍《第三军团》,你过来吧!就这么去拍了。这个剧,现在回想起来,很有意思。
电视剧《第三军团》,左边王砚辉,右边吕齐。 那个时候有很多中学校园题材的。 是的,那个剧本也好,小说改编的,解放军是第一军团,警察是第二军团,他们管不到的地方,我们来组成第三军团,来除暴安良。当时这些电视剧,都太有活力了。那时也怕通不过审查,让你中学生来干这些事儿?后来还是播了。反响也不错。演员阵容也很强大。 吕齐演校长。 吕齐老爷子,老艺术家。那时我真的是很多贵人相助啊,王好为导演他们两口子,还有《第三军团》几乎所有演员,对我帮助都很大,《第三军团》剧组里面艺术家真的太多了,朱旭、谭宗尧,都是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他们身上,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很多很多。 然后我还搜到一部电视剧,视频找不到了,简介资料提到您。就是《大贪官和|》。 哦,那个和|。我演嘉庆皇帝。那段时间在北京确实拍了一些电视剧吧。 您的电影,能找到的我基本上都找出来看了。 哈哈,我演的电影,基本上都是那么点儿,那么点儿,那么点儿…… 但都很精彩。昨天我还找出来《形影不离》看了。 哦,那个,和吴彦祖。演一个卖豆腐的小贩,和吴彦祖打了一架。 最早您是在云南省话剧团? 是。现在也是。中间有几年呢,就去了北京看看,就是想去看看人家那边什么样。 那时在话剧团已经待了几年? 五年。我当时跟我父亲说:我要去北京看一下。如果真的不行,我也就死心了。不去怎么知道行不行?对不对?我爸就说:你去呗!于是就去了。那段经历对我来说特别宝贵。 也是考试考到北京电影学院? 对。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有个进修班,要考试,而且要求特别高。当时的学习非常有成效。演了很多话剧。我在北京又待了五年,然后回到了云南省话剧团。 当时回到云南的考虑是?北京机会应该更多。而且那时像《第三军团》直接就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了。 北京太复杂,像你们这样的精英合适。我是待不住。哈哈。可能也是潜意识之中吧,我觉得再在北京待下去可能会迷失。我就想,在云南,那一片山,那一片水,多自由啊。我是一个特别爱自由的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再在北京待下去我可能越来越火了,也可能失败,但后来回云南后的发展,我挺满意的。 您在话剧团主演的话剧《打工棚》《陌生的女人》当时反响很好。 对,当时拿了很多奖。还有个《老知青客栈》,这几个话剧都拿过分量很重的奖项,市场反响也不错,当时都全国巡演。我最早一进话剧团那时候,二十多岁吧,那个时候就演了不少话剧,当时剧团也挺重用我。 您觉得演话剧最大的体会是? 现在中国社会,大家普遍很浮躁,心都很急,能静下心来演上几年话剧,真的很锻炼人。我觉得一个演员如果能在舞台上演过一些话剧,有自己舞台上的代表作,是非常扎实的一个基础。 但最近几年演话剧少了? 对。 因为好剧本少? 是的。我觉得我是特别喜欢演话剧的,但问题是我们基层话剧团,很难。如果有好的剧本,合适的机会,我肯定是非常愿意演话剧,话剧是殿堂。那时我们在北京看话剧《萨勒姆的女巫》,国家话剧院的。太棒了,那种震撼,能让我整整一个月心灵上特别舒服。然后我又俗气起来了,又要去挣钱了,哈哈。但话剧就是能不断从心灵上刺激你。特别好。 我们说说《光荣的愤怒》吧,是曹保平导演到云南来选演员,选中的您? 对。当时也很偶然,也很好玩,也没想过他会在云南选那么重要的角色。一般都是从北京带过来主要演员。他当时看到我,就说让我试试熊老三。 这个人物非常的深藏不露。 熊老三这个角色,我想了一夜,我这么设计:他是村长,可能是老娘临终前,把四兄弟叫到一起,那三个都是混蛋,老三,就你脑子好,我不管别的,你是村长,这几个亲兄弟你一定要安排好。其实我也烦他们啊,天天惹事,但没办法,是亲兄弟,我得罩着他们。有了这么一层,他的复杂性就体现了出来。
王砚辉在《光荣的愤怒》中饰演熊老三,获得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奖。 感觉曹保平导演在定演员的时候,另外三个,熊老大、熊老二、熊老四就是选的长相上就显得凶神恶煞的演员,一出来就让观众感觉这是坏人。只有熊老三是深藏不露的那种。 嗯,角色大致是这么不同的定位。有的坏得比较直接,有的藏在背后,比较复杂。像《追凶者也》我演的那个贵哥也是,这样的基层干部现在很多,拆迁,可能就是县里面下达的任务,必须要完成,不得不完成。思考这个角色的时候,要思考到他的复杂性,他的社会性。 说到这个贵哥,刘烨演的宋老二,找到贵哥当面对质,您的面部表情细微变化特别有意思,从惊讶,到平静,再到反戈一击,很精彩。网上也有很多评论。 这个角色是很有意思。当时我是这么想:这个贵哥,村里的治保主任,他当时跟宋老二说那些话,说什么全村全县全省的经济怎么怎么就因为你一个人拖了后腿。你不拆迁,大家都想杀你。你想哭哪里不能哭,偏偏要到祖坟上去哭……也许这里面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当地的真实状况。也许他是在吓唬他,这两者可能都有,夹杂着的。如果单一的话,观众可能就觉得简单了。因为你的祖坟,大家都拿不到拆迁款,谁心里都想杀你。我想这可能是一种真实的现状。 如果不是那个电话突然打进来,宋老二估计就乖乖地被您说服了。 是,他已经觉得他自己错了,就要灰溜溜回家了。《追凶者也》其实是个悲剧,大悲剧,每个角色的命运都是大悲剧,你想想。
《追凶者也》,王砚辉与刘烨。 曹保平导演拍的每一部电影好像归根到底都是悲剧。 差不多。 我注意到《光荣的愤怒》结尾,片尾曲都开始唱了,叶光荣一个人走在村里,突然有人喊他,他一愣,电影结束。 那就是我喊的。 我猜也是,哈哈。 这个需要细品啊,哈哈。曹保平的电影你看第二遍、第三遍,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看第一遍的时候发现不了。 像《光荣的愤怒》里面,很多细节,比如熊老三一开始把叶光荣当成自己人,见他时裤腿都卷起来的,到后来就披一件皮衣。这些细节都是您自己设计的么? 有些是。像云南农村吧,很多人就披个皮衣,他也不穿起来,就披着,然后骑自行车、骑摩托车也不会掉,挺神奇。 我们再来聊聊网上好评如潮的《烈日灼心》您那一分钟的戏。能否详细说说这一分钟的前前后后? 那个也是很偶然,太偶然了。省话剧团到北京来开会,曹保平导演知道了,说:你在北京呢?我说是啊。他说来来来,我这有个电影,抽空帮我来把最后这点给弄了吧。第二天下午我就过去了。就去拍了这么一段。 拍了多长时间? 几个小时。我记得从下午两三点钟拍到晚上六七点钟吧,就这么一两分钟的戏,拍了很多遍。当时也是和曹保平导演不断商量,不断的碰,这种情况下,这个角色他应该是什么什么感觉。这种感觉试一下,那种感觉再试一下。这种状态试一下,那种状态再试一下。最后找到的,表现出来的,就是电影里看到的那个状态。
《烈日灼心》神奇的一分多钟。 如果您那天不在北京,那是不是曹保平导演可能就找其他演员来演了? 可能是吧。 那就没这经典的一分钟了。 别人也能成就经典,但可能风格就不一样。 那一小段在网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这也是曹保平导演告诉我的。有一天他跟我说,说你上网搜一下,上微博搜一下,大家都在说你的这一段表演。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法制节目录像。我就一搜,咦?还真的有很多,我当时就想,我有这么好吗? 您平时也不怎么上微博? 微博是很早就注册过,但很少玩,不懂。包括前段时间有人跟我说,说你去微博申请个大V。我就申请了,但好像一直也没通过。后来上一个剧组有个制片人朋友说帮我弄,这才加上V。哈哈。包括前几天有个媒体吧,毒舌电影,发了一篇关于我的文章,也是朋友跟我说的,我就去看了一下,很多网友留言。我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哇,这是怎么回事儿啊?我真的有那么好吗? 您太谦虚。曹保平导演拍的这几部电影,不管里头您戏份是多是少,都能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我来说,就是不管角色大小,都是很用心来塑造。而且一定要把这个角色的复杂性、独特性体现出来,这个很重要。还有就是一个演员可能真的到了四十岁之后,他的阅历、积淀才足够来塑造好角色。我现在的这个状态吧,我觉得挺好。到这个年纪了,自由,开开心心地生活,对火不火的没什么概念,现在生活衣食无忧,比起物质上的刺激,可能更渴望精神上的共鸣。其实曹保平导演的每一部电影,要求都非常高,拍摄都很艰苦,但很快乐。当你能把一个复杂的角色,他的很多个侧面给展现出来,有观众认可,我觉得太快乐了。演员的存在感不就是观众的认可么? 能否说说与曹保平导演的合作? 曹保平拍电影要求特别高,比如里面所有打耳光,全是真打。《追凶者也》我打张译,最后已经剪掉了好多,当时大嘴巴子是连续的扇。曹导拍电影能让演员回到干这行的一种原始状态,你是真热爱这行,很干净,大家就是齐心合力把这个事给干了。刘烨在电影里开的那车,是报废车,很危险,云南都是大山,一不小心就翻下去了。 他的电影追求品格。不敢说是最好的,但你能感觉到他是努力追求品质的,追求格调的。现在有的电影,看完后就觉得两个小时完全浪费了,两个小时多重要啊,可以干很多事情。以前很多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在引领观众,你得走在观众的前头,引领观众走向更高的审美。 这些年和曹保平导演合作以后,可能也是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我自己的一种电影观,一定要传播给观众一种力量,一定要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冲击,先不说是否能达到,就说悟到了这一层,明白了这一层之后,对于一个演员都是很快乐的事情。 您有没有特别想塑造的角色?哪个人物,或者哪类人物,你还没演过?特别想演一下? 我还真没想过这个事情…… 有网友曾经说过,说王砚辉老师有机会一定要演一回宋江。《水浒传》那个宋江。 被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有点意思。以前确实也没特别想过演什么角色。宋江,手下有108个怪物,他怎么控制?他从一个地方上的小官,到水泊梁山的领袖,他的历程,肯定有他的阴谋和阳谋,我觉得这个有意思,他很复杂、深刻。我就演一个黑、壮、眼神里有狡黠的宋江。可以颠覆一下。憨、傻、仗义、狡诈都有。有意思! 我觉得您适合演毛泽东。这个有没有其他人跟您说过? 有人提过。最早大概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一个伯伯说,说你有点像青年毛泽东。后来中间也有别人提过。不过……我觉得他们不会找我演的。哈哈。 是不是《烈日灼心》之后,很多导演找到你,但还是让你演各种反派角色? 是有不少。反面人物难演,坏人难演。不能脸谱化,很难。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以前演的那些坏人,前面说了《光荣的愤怒》《烈日灼心》《追凶者也》,还有一部《李米的猜想》那个裘火贵,生活所迫,也挺复杂的,都不是一般的脸谱化的坏人。另外像《心花路放》里面那个大哥,就更好玩些,总之都各有各的特色。 最早您也演过很多正面人物吧? 原来基本都是演正面人物,演过很多军人形象,部队连长、司长、司令员,还有警察等等。其实不管正面人物或是反面人物,别人给我这个角色,我接了,我就好好演,我争取把角色内心复杂的东西演出来,能按照我的思维去走。
电视剧《老柿子树》,王砚辉饰演金德,是一个傻子。 还有个电视剧叫《老柿子树》。是个大西北那边抗战题材的。您演一个傻子。 这个电视剧不错!我觉得是电视剧里面我演得比较好的角色。把他傻子那个劲儿演出来了。他其实是最聪明的,他的兄弟最后全死了,就他活了下来,还娶妻生子。他是大智慧啊。都说我傻,傻了就没有对手了,就没人防备了,就有馍吃,有媳妇娶。 现在像白银杀人案、太平洋渔船杀人案这些真实案件都准备拍成电影了,很多网友都希望您能演。 这个还是得看缘分吧。我觉得犯罪题材、警匪题材其实很难。无论正面还是反面人物都不能简单塑造。比如连环杀人犯,罪大恶极的凶手,其实就在你身边,就在这个咖啡馆,坐在你边上那一桌。你演一个警察,你并不知道这个人就是你要抓捕的目标,你根据现有的线索,东奔西跑,绕了一大圈,但其实这个人就在你边上。你非常努力,但同时也非常焦灼。这是正常的状态,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是大无畏。像《烈日灼心》《寻枪》就很好,把那种正常的状态呈现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