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狂奔的瑞幸终于被自己绊倒了

qiuri @ 2020年04月05日 乐活

北京时间4月2日晚间,苦苦等待瑞幸咖啡年报的投资者,等来了一则自曝财务造假的公告。

在审计2019年年报发现问题后,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委员会发现,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间,伪造了22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也相应虚增。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瑞幸盘前股价一度暴跌超过85%。开盘后股价暴跌78.55%,前一小时内五次触及熔断、暂停交易。最终,瑞幸咖啡当天股价暴跌75.6%,市值缩水至15.38亿美元。相比前一天66.3亿美元的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近51亿美元(约361亿人民币)。

而事情似乎早有端倪。

1月31日,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发布了一篇匿名报告,在这份长达89页的报告中,调查者雇佣了92个全职和1418个兼职调查员,在全国900多家门店蹲点,收集了25843张购物小票,大量内部微信聊天记录,以及关联人与企业的工商信息,并录制了11260个小时的门店录像。

最终这一报告给出的分析结果为: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每家门店单天销量至少夸大了69%和88%;同时,又通过夸大广告支出,虚报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占比来掩盖单店亏损的事实。

在当时,瑞幸通过SEC官网发布公告,坚决否认报告中的所有指控,并且指出报告的论证方式存在缺陷,所谓证据也毫无依据。实际上,自从2017年瑞幸咖啡成立,质疑一直伴随着这家公司,即便成为有史以来最快上市的独角兽公司,也无法消弭市场对它的争议。

2019年中,在瑞幸上市后不久,幕后大佬陆正耀就正面回应了这些质疑:“外界评论瑞幸咖啡常用的一个词叫‘蒙眼狂奔’,其实我要说,狂奔是真的,但是并不是蒙眼。”

然而,这次的自曝造假后,在质疑声中一路狂奔的瑞幸咖啡,终于被自己绊倒了一回。 

为何仅COO一人“背锅”?

两个月前那份做空射出的子弹,飞到四月引爆了瑞幸的股价。

21tech梳理发现,在这两个月内,先是多家律所联合对瑞幸咖啡发起集体诉讼。在二月初,加州的GPM律所、 Schall律所,纽约州的Gross律所、Faruqi律所、Rosen律所和Pomerantz律所等发起诉讼,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追回损失。

后是在三月开始,是中概股公司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数据的时间,在瑞幸咖啡选择自曝之前,已经有多家中概股公司发布了全年财报,但瑞幸却迟迟未能发布。

最后,就是4月2日瑞幸咖啡宣布成立特别委员会以负责进行一项内部调查,调查审计师在审计2019年财年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发现的某些问题。

在公告中,特别委员会今日向董事会提供信息表明,自2019年二季度起,公司的COO、董事刘剑,以及下属几名向其汇报的员工,参与进行了某些违规行为,包括伪造某些虚假交易。

特别委员会建议采取纠正措施,包括对刘剑和部分相关员工停职,以及终止与虚假交易相关的合同和往来。董事会接受建议并已经落实了特别委员会提出的针对目前所发现的所涉虚假交易的相关当事人和当事方的措施。公司未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当事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包括追究法律责任。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tech,瑞幸咖啡因“不得已而为之”才选择自曝。一方面,迟迟不递交财务报告的瑞幸,面临着退市的风险;另一方面,第一时间自行披露造假事实,也是在降低未来遇到的法律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17日瑞幸才上市,这就意味着瑞幸上市之后的的全部销售数据中,绝大部分都是伪造的;但在调查报告中,伪造行为的责任却全部都归咎给了首席运营官刘剑。

根据《瑞幸闪电战》一书的表述,瑞幸公司的COO负责监测每日的公司运作,并直接报告给首席执行官,需要全面负责公司的市场运作和管理;参与公司整体规划,完善公司运营管理等。刘剑自己则这样概括:“简单来说,与收入、成本相关的事物我都要管。我要监控所有部门运行的指标,包括效率指标、财务指标。”

而依据瑞幸咖啡官网资料,刘剑与公司创始人钱治亚一样,出身于神州系,是陆正耀的门徒之一。

刘剑于2005年获得中央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士学位。在2008至2015年,他先后担任神州租车车辆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负责人;2015年-2018年担任神州优车收益管理负责人;2018年5月起担任瑞幸咖啡COO,自2019年2月起任董事。

他最近一次的公开露面,是2019年下旬在瑞幸咖啡独立小鹿茶品牌的发布会上,21tech曾受邀参加了这一场发布会,会上刘剑向外界宣布了新的品牌代言人,以及小鹿茶的一系列规划和加盟模式。

当时,刘剑在提及瑞幸咖啡的时候表示:“我们的速度太慢了,总有消费者和我们说,我住的地方还没有瑞幸咖啡。所以我们的速度要更快。”而依据瑞幸咖啡钱治亚在上市后的一次公开演讲,瑞幸将在2021年年底前扩张至1万家门店,日均开店7家。

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何刘剑选择作假:因承受了巨大的KPI压力,选择伪造财务数据而瞒天过海。但是,这并不能洗刷市场的疑虑,因为长达三个季度、伪造金额数量超过瑞幸咖啡营收的75%,没有其他管理人员特别是CFO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

瑞幸还能站起来么? 

过去两年,瑞幸咖啡的扩张速度令人惊叹:从2017年12月首家店开业,2018年瑞幸直营店铺超过2000家,2019年二季度接近3000家,其中快取店的比例占到九成以上。

但是,这样的速度背后,一直也有着质疑的声音。

“我个人觉得瑞幸本身并不是一个做咖啡的公司,咖啡只是他的获客工具,他是做会员的公司,最终盈利还是靠零售毛利或者异业营销,”看懂研究院研究员宋旸向21tech指出。

所有的故事和投入,剥离到最后,都是财务指标,折算成获客成本、复购比率,客单价,年消费频次,消费金额,单客户利润值。“但是很遗憾的是,瑞幸的财务数字是假的,”宋旸说。

对内,瑞幸咖啡用迅速扩张的线下门店和夸张的补贴额度攻城略地,对外瑞幸用漂亮的数据讲述了一个中国咖啡市场的“童话”:中国的人均咖啡年消费量仅为4杯,相比美国400杯、东亚国家日本的超过100杯的市场空间,瑞幸完全有理由成为中国咖啡行业的收割者。

“如果按照瑞幸说的数字,那么中国的人均咖啡年消费量肯定不止4杯了,”一位业内人士人士告诉21tech。“在房租、人工成本都很贵的情况下,瑞幸咖啡就是赔本赚吆喝。”

然而,这样的故事,依然吸引了包括贝莱德在内的诸多机构投资者。依据WIND数据,瑞幸的前十大机构股东中不乏美国银行、瑞银、Melvin资本管理公司等有名的投资机构。而重仓瑞幸咖啡的基金中,也有美洲基金(American Funds)、贝莱德(BlackRock)等国际知名资管公司。

在自曝财务造假之后,瑞幸面临的不只是来自国外投资者的索赔诉求。

“国内方面,短期出现的风险很可能是来自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挤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期来看,中国投资者如果对瑞幸进行投资,依据新《证券法》,是可以依法对其发起诉讼的。”

3日,一位瑞幸咖啡的员工告诉21tech,消息事发“非常突然,事前没有预兆”,他同时表示,目前瑞幸的运营一切正常,今天上午甚至还出现了因订单大量增加而发生的服务器崩溃。

而在当日上午,许多人的朋友圈出现了集体晒“抄底瑞幸咖啡”的一幕,大量用户开始使用手里的优惠券购买咖啡,许多线下门店也出现了排长队提货的情况。

或许是为了激励员工,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则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今天也要元气满满”的图片;CMO杨飞则在朋友圈中表示:“资本的事我也不清楚我也不想问大家也别问我。我就知道经历这么多看到这么多,做人呢,两件事最重要:  必须实事求是,永远元气满满!#谢谢关心,我们反思。”

截至目前,瑞幸咖啡公关并未回应21tech有关数据造假的置评要求。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