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北漂25年,我第一次想到逃离

beifeng @ 2020年04月14日 乐活

北漂25年,我第一次想到逃离

王永

现在是周日晚上十点,明天是周一,通常情况下,我应该在准备洗澡,然后上床休息,明天一早起床,八点前赶到公司,每天约一位同事开早餐会,拉拉家常,聊聊工作,九点准时召开晨会,然后开始一周的工作。

然而,现在的我毫无睡意,甚至害怕明天的到来。因为我不知道明天去公司干什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公司的所有员工们,不知道明天的晨会该和大家说点什么,也不知道该给他们分配点什么任务……是的,从1996年3月8日来北京算起,北漂25年来,我第一次害怕周一的到来,我也第一次对未来感到茫然。

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也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虽然这个春节过得非常揪心,每天都在担心着国内的疫情,但我还是决定2月8日从国外度假回来,2月10日按时复工,我们公司也是我所在的写字楼第一批复工的企业。

复工的第一天,我还组织大家开会,给每位员工发放开工红包,并发放了从马尔代夫背回来的口罩,也给很多朋友寄了口罩,后来才知道这些口罩的质量并不合格。

我这么做主要是希望给同事们信心,希望大家不要受疫情的影响,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没想到,我还被一位同事投诉了,原因是聚集开会,虽然大家都带着口罩。尽管如此,丝毫也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每天还是不忘给自己打气,给同事们鼓劲加油!

复工以后,除了一些去年扫尾的项目,其实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更多的是“没事找事”。整个2月份和3月份,除了之前签订的长期协议,日常业务的收入几乎为零。但我并不担心,一来往年的这个时候收入也不多,二来觉得疫情应该会很快过去,以我们的现金储备,耗一两个月没什么问题。基于这个判断,复工以来,我们不但没有裁员,还招聘了13名员工,其中包括一名实习生。

因为经历了北京的非典,我对疫情的控制充满信心。果然,国内的疫情很快就控制住了。但没曾想到,国外的疫情又开始蔓延,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相对于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来说,我们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国内客户,直接冲击不算太大。也有外地的咨询客户开始约我们去提案,也有外地客户希望来北京交流。然而,我发现,这些最最基本的业务往来都没办法实现,北京客户之间的拜访也几乎停滞。

北京的防疫“常态化”让我感到茫然。我们战胜了国内的疫情,也防住了国外的疫情,却被北京防疫的“常态化”打败了。我理解的常态化,应该是防疫意识的常态化,而非防疫措施的常态化。

我坚决支持中央制定的防疫政策,正因为有了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地不折不扣的落实和执行,有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有了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我们才取得了抗疫的决定性胜利。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除了在抗击疫情上坚决外防输入外,就是要全力以赴复工复产了。然而,过度防疫恐将浇灭北京中小微企业主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积极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该强化服务,保证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顺利落地,同时精准施策,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它们渡过难关。难道北京的精准施策就是一刀切,就是不让北京人出去,不让外地人进来?

截止目前,在上海、广东、江苏、浙江、重庆等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均已经解除一级响应。其中,2月24日上海市和广东省先后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2月25日江苏省由一级调整为二级。3月2日,浙江省从一级调整为二级,并在3月23日调整为三级。3月10日,重庆市从一级调整为二级,并于3月24日起调整为三级。

上海解除一级响应已经50天了,北京却依然维持一级响应不变。和北京一起保持一级响应的还有湖北和天津、河北。湖北继续保持一级响应可以理解,但京津冀的做法就令人费解了,毕竟外防输入的压力也已经转嫁到其他城市去了。

唯一的解释就是北京是首都,首都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中央领导都在北京,这一点我当然知道,但是现在北京已经连续19天没有本地确诊新增案例了,也就意味危险系数已经极低了。再说领导和老百姓也没什么交集,更谈不上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都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为什么京津冀却还不松绑?

有人说,应该是为了筹备两会。两会固然重要,但开两会也没必要影响首都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工作呀。另外,两会也完全可以考虑放到北京以外的城市举行,或者放在京郊的雁栖湖会议中心召开。还有,G20都可以在线上开会,为什么两会就不能搬到线上开呢?

很显然,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牢牢守住国门,而不是限制人们出行。现在北京的有些做法本质上是一刀切,希望“一招制胜,一隔了之”!之前是用“隔离14天”限制了北京人出差,现在又用“核酸检测”限制外地人来京。北京人不让出,外地人不让进,北京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岛”。这到底是懒政,还是庸政,还是我的站位太低,视野太窄,理解不了管理者的大局观和深远用意?

在这座“孤岛”上苦苦挣扎的还有那些下沉到社区抗疫的工作人员。他们身兼多职,超长待机,疲惫不堪。从初六到现在,他们没有周六日,没有节假日,没有补贴,看大门、办证件、测体温、送快餐、收垃圾、整理居家隔离人员档案等等,成了免费的万能型人才。我相信北京社区干部的素质,只要有价值有意义,只要真的对防疫有帮助,大家一定会毫无怨言,但是如果明明知道自己做的是无用功,还要夜以继日的默默坚持,估计换做谁也不可持续。

很显然,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不能长期持续。这不,不少小区门口已经开始发生冲突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反复测温、反复登记、反复示证”毫无意义,大都敢怒不敢言,碰到理解的居民还好,遇到不理解的,如果再加之心情不畅,冲突在所难免。久而久之,矛盾难免有激化和加剧的风险。

笔者所在的企业家群里,已经有人开始探讨“逃离北京”的事了。而在理想的目的地中,深圳是首选,其他的还包括上海、杭州、成都、武汉等,也有不少人表示想回老家发展。有人说,北漂这么多年,越来越感到难以融入这座城市。说实话,来北京25年,我也是第一次想到离开。记得上一次讨论这个话题,是在前几年雾霾非常严重的时候,没想到北京的雾霾很快就得到控制。

这一次,北京防疫的“常态化”让很多企业家倍感无奈,心生退意。这样下去,显然会对北京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有人说,如果大家离开,或许正中领导下怀。也有人说,这么做刚好可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淘汰非高端人群。还有人说,大家不必自作多情,我们这点贡献在领导眼里无足轻重。

我们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我们的家人、朋友、资源都在这里,我们的公司、房子、车子都在这里,我们的孩子在这里上学,我们的员工在这里生活……所以,“逃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但真心期待管理者们能听到这种牢骚,感受到这种无奈。

此次此刻,耳边不由得响起汪峰的那首《北京北京》: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

我不想无谓的抱怨,只想理性的探讨。我无意宣泄,更也不想传递负能量。我来北京25年了,我深爱这座城市,衷心希望这座城市越来越好。我写这篇文章的唯一目的,是希望北京能够早点解除一级响应,尽早取消北京人出差返京隔离14天的规定,放宽对外地来京人员的限制,恢复北京和外地的正常往来。

王 永(完稿于2020年4月13日凌晨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