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第二波已起 口罩出现“第二春”?这些龙头透露现状
zhonghua @ 2020年09月27日 财经风云
海外疫情第二波已起 口罩出现“第二春”?这些龙头透露现状 财联社 随着英国、加拿大等海外多国遭遇第二波新冠疫情,那么此前已经历过一轮暴涨的口罩产品,又是否出现“第二春”? 至少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并且他们还认为,疫情过后,因产能过剩国内口罩产业将不可避免地迎来阵痛期。 事实上,在今年新冠疫情之前,国内口罩产业已处于自主淘汰落后产能的阶段,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那些本已岌岌可危等待出局的企业又留了下来。不仅如此,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此次疫情还吸引了不少跨界产能的加入,包括部分应疫情需要主动转产的跨行业者,以及跟风投产的口罩厂。 因此,不可避免的是,整个口罩行业的产能又有了急剧膨胀。《科创板日报》记者在“第四届中国医疗器械国际合作高峰会暨福清·第13届中国(国际)医用耗材大会”上了解到,疫情前,国内口罩日产能在2000万只左右,而截至8月30日,国内口罩日产能已增至10亿只,甚至业内已出现不少闲置产能。 稳健医疗李建全:天价口罩行情不会再现 被冠以“口罩第一股”之名的稳健医疗(300888.SZ)于近期登陆创业板。新冠疫情影响下,公司的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品销量获得了大幅增长。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稳健医疗实现营业收入41.80亿元,同比增长98.52%;实现净利润10.32亿元,同比增长348.92%。其中,口罩、防护服实现销售收入20.26亿元,同比增长29倍,占总收入的近一半。 不过,当近期海外疫情再现苗头时,稳健医疗总裁李建全却有些忧虑,他呼吁业界,要警惕疫情反弹带来的对防疫物资需求出现盲目乐观的情绪。 其强调表示,疫情反弹后期带来的绝不是井喷式机会,“在第二波疫情中,也不可能会再现3月份的时候天价口罩的那种行情”。 “目前大多国家的国储都是满满当当,有些政府采购甚至还会尝试取消各品类的未清长期订单。并且在过去的两个月到现在,国际运力一直非常紧张,这并非是因为运力不足,而是由于大量国际港口挤满了等待卸货、等待物流仓储的抗疫货物,现在整个物流链仍然都是满的。终端的抗疫物资已经很多,所以小的反弹不会带来激增机会。”李建全在会上表示。 需求端方面,据其获悉,相较于上半年,现阶段国内外对于防疫物资的需求逐渐回落,处于平稳及小幅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供应较为充足,市场需求日趋理性,因此产品市场价格亦慢慢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奥美医疗(002950,股吧)崔金海:未来几年先过苦日子 同稳健医疗一样,奥美医疗(002950.SZ)也是国内医用防护用品头部企业,在疫情中跑在了抗疫第一线,而此次疫情也让公司业绩与股价“齐飞”。 2020年上半年,奥美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2.56亿元,同比增长106.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2亿元,同比大增536.45%。值得一提的是,在奥美医疗的产品收入结构中,公司的外销收入比例较高,2019年的境外收入约20.8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88.41%。疫情期间,公司口罩等防护用品曾远销海外多国。 对于此次新冠疫情给国内口罩产业带来的变化,奥美医疗总裁崔金海总结了两点。其一,国内刚性需求将面临增长,“在未来几年,国内口罩需求将赶超欧洲”;其二,疫情还将带来整个口罩产业营销模式与渠道的巨变。 “相对过去多年不变的以传统出口/To B为主的销售模式,疫情期间,口罩的电商销售及药店等民用渠道增长明显,未来这种多渠道销售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因此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未来需要形成C端思维,打造多样化产品线。”崔金海表示。 不过,虽然疫情带火了口罩,并且也的确将自此改变民众的呼吸健康防护意识,提升口罩消费需求,如有受访者就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即便新冠疫情过去,自己及家人也会保留日常佩戴、随身携带口罩的习惯。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因疫情引发的口罩产能激增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消化。 那么,这个产能消化的阵痛期会有多久?奥美医疗总裁崔金海给出的预期是,“未来2、3年过苦日子是肯定的”。 纳通科技赵毅武:发展高端产品应对全球需求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纳通科技”)是在疫情中跨界口罩生产的代表企业之一。公司原有业务聚焦医疗器械、新材料、智能外科等领域,旗下拥有20余家子公司,包括10余家生产型企业,其中骨科植入物业务始于1996年,具备骨科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纳通科技响应政府号召,利用新建成的计划用于骨科植入物研发的十万级洁净间紧急生产口罩,迅速投身抗疫一线,成为当时北京、天津地区口罩供应的核心力量。 据了解,为应对疫情,此前毫无口罩生产经验的纳通科技在年初特成立了防疫物资事业部,目前公司的口罩日产能已迅速提升至1000余万只左右。 作为行业“小白”,纳通科技的口罩转产之路走得其实颇为艰辛。 “我们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没有好的口罩机。最开始还是高价收购的农村闲置设备,开设备的技术员也是农村来的。后来为了提升产能,我们又在国内陆陆续续购买了各种品牌的设备,但真正能投入使用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当时很多口罩机生产企业也是跨界来的。”纳通科技董事长赵毅武如是说。 “有一次我们购买的一台设备到了,但我只看到一个机架和一堆零件,然后从车上跳下好几个小伙子,说是来装机器的。结果装了10多天仍旧未果,最后机器被拉了回去。”在回忆纳通投身口罩生产之初经历时,赵毅武还透露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最后,我们只能自己对口罩机进行优化,从而初步实现快速生产,国机集团研制的口罩机成为我们的生产主力。” 据介绍,武汉解封国内疫情缓解,在满足国内需求后,纳通科技口罩产品随之开始出口。但在赵毅武看来,虽然美国、欧盟部分国家已经接受了部分中国标准口罩,但中国口罩整体国际接受度仍然不高。 他认为,全球范围内口罩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但中国的口罩标准十分全面、规定详尽、并且多项指标全球最高。同时,中国是全球口罩的核心产地和供应中心,具备生产和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中国企业应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法规与标准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标准,推动中国口罩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与此同时,在谈到未来纳通对于口罩业务的规划时,赵毅武认为,中国口罩产业仍有产业升级的空间,因此纳通也会继续把口罩业务做下去,全力发展下一代高防护性能,高舒适度的先进产品。 “这一行完全可以用全新的技术与水平去应对全球的需求,这就是未来的机会。”他说。 而在纳通的展台上,《科创板日报》记者看到了公司形形色色、各类不同功能的口罩产品。对此,纳通展台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选择做全系列产品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商超、医院、药房、个人、电商、等各类终端的需求。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创新药企业获国家级基金入股 行业步入发展黄金期..
- 年内多家国企混改采用“引入战投+员工持股”模式..
- 美疾控中心警告:这一病菌正以“惊人速度”传播…..
- “5G消息”扑面而来 上市公司加速备战千亿市场..
- 日本一个多月内新冠死亡病例逾万,第八波疫情为何..
- “美联储通讯社”:这波美债抛售堪比 “削减恐慌..
- 超预期扩大QE决定遭太阳报提前曝光英国央行将展开..
- 两项关键指标发出信号 基金经理再度开启自购..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 生猪期货细节出炉:采用大合约设计思路 实际投资..
- 年初普遍回撤超10% 美国大型科技股失宠..
- 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从英国开始引爆?..
- 中国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 华尔街空头突袭英伟达:股价暗藏巨大风险?..
- 成本仅50美元,性能媲美Deepseek-R1,李飞飞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