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下改革红利频现 中国今年IPO规模有望全球第一
taiyang @ 2020年09月30日 财经风云
注册制下改革红利频现 中国今年IPO规模有望全球第一 第一财经日报 随着蚂蚁集团“登科”临近,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几乎毫无悬念地预定了2020年全球IPO规模第一的宝座。 今年前三季度,上交所预计共发行新股179只,累计募资逾2700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已发行新股114只,总融资额803亿元;香港则将录得99只新股上市,融资2138亿港元;其中,科创板截至目前已发行112只新股,累计募资1864.45亿元,创业板总融资额577亿元。 于A股而言,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科创板平稳运行一年有余,创业板“增量+存量”注册制改革落地也已正式“满月”。 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塑造了A股市场新股发行生态。市场化定价机制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显现,新股跌破发行价有可能成为常态,“闭着眼打新”的时代一去不返。 与此同时,科创企业充分享受了注册制改革的红利,制度极大的包容度为企业融资松绑,为资本与实体经济的互联互通架起桥梁。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A股市场来自科技、传媒与电信行业的新股融资额达1245亿元,超出第二名制造业(981亿元)264亿元,2019年同期则仅有443亿元。 另一方面,注册制运行“满月”不久的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回报率的差异,已较改革前变化显著。 注册制全面推行的号角已经吹响,新股发行规模跃居全球第一固然可喜,但需要看到的是,改革的步伐是“摸着石头过河”稳步推行,过程不仅要优胜劣汰,让好公司融到钱资,亦要兼顾市场各方的感受。 注册制下IPO规模创新高 截至9月底,上交所共计将发行179只新股,累计募资逾2700亿元,位列全球第一。Wind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A股共计五家极大规模(50亿元以上)的新股发行,其中有4家来自科创板,分别是中芯国际、奇安信-U(688561.SH)、凯赛生物(688065.SH)、康希诺-U(688185.SH)。 德勤报告预计,截至2020年9月底,中国内地将有293只新股上市,融资3550亿元,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127只新股、融资1401亿元相比,新股数量增长131%,融资额增长153%。 其中,上交所累计发行179只新股中,有两只超大型新股——中芯国际(688981.SH)、京沪高铁(601816.SH),分别融资523亿元、307亿元。 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恰逢其时。作为注册制的“试验田”,科创板已成为新股发行的强劲力量。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科创板共计发行112只新股,累计募资1864.45亿元。 深交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14只新股发行。其中,35家企业登陆中小板,79家企业登陆创业板。总融资额为803亿元,创业板的总融资额达577亿元,占板块总融资额比重的71.85%。 9月24日,创业板“增量+存量”注册制改革落地“满月”。一个月内,创业板注册制运行平稳,新股发行定价比较均衡,交投情况符合预期。 改革后,创业板新股的估值差异化逐步凸显。数据显示,8月24日之后,由于上市前5日涨幅不受限制,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为264%。不过,个股回报率分化明显,截至目前,康泰医学(300869.SZ)、锋尚文化(300860.SZ)上市首日的回报率分别为1061%、43%。 “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等因素,促使新股回流中国内地。与此同时,内地快速控制住了疫情,令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这也使得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乐观的态度,令市场拥有充裕流动资金完成多宗超大型新股上市。”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全国主管合伙人纪文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德勤全国上市业务组预计,截至2020年底,科创板或有140~170只新股融资或达3200亿元,甚至超过4000亿元;创业板约有120~150宗IPO,融资额或达1000亿~1300亿元;主板和中小企业板预计会有120~150只新股,融资1300亿~1600亿元。 全年最大IPO“登科”在即 在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最受市场关注的,莫过于将同时登陆科创板和港股的“巨无霸”——蚂蚁集团。蚂蚁集团计划于10月中下旬正式完成“A+H”同步上市。 根据各大机构的预测,蚂蚁集团IPO估值至少为2000亿美元,一旦上市,将直接问鼎2020年度全球IPO最大规模。同时,业内预计,在蚂蚁集团完成在科创板上市后,A股市场的融资额有望超过2020年的纪录。 蚂蚁集团“巨无霸”的体量,还关乎香港市场全年IPO能否超越历史。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香港将录得99只新股上市,融资2138亿港元,新股数量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融资额同比增长67%。 市场化改革政策频发 9月28日,上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黄红元表示,科创板推出一年多来,为科创企业与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他进一步表示,改革红利主要体现在四点:一是助推科创企业跨越式发展,通过IPO、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的注册制,科创板审核更加透明高效,上市融资更加便捷、可预期;二是提高科创人才激励力度,科创板允许带期权激励上市,股权激励制度灵活包容,极大提高了科创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三是提升科创企业品牌形象,科创企业的科创成果得到强化,社会认可度提高;四是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选择权,让专业机构与普通投资者均有机会投资科技创新企业。 注册制改革效果初显,虽然距离全面铺开尚有时日,但是改革的步伐并未停下。 近日,在资本市场各个细分领域中,以注册制改革为主线的市场化改革政策频发。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副主任刘健钧28日公开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推动完善创业投资资金相关监管制度,推进有关部门放宽保险资金所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进一步优化股权和创业投资政策环境。 不仅如此,再融资松绑、QFII和QFII的投资范围、公募基础设施REITs试点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完善均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9月26日晚间,证监会表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实施分类审核。在审核主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时,对新受理的最近连续两个信息披露工作考评期评价结果为A的上市公司,予以快速审核。同日,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 当下,注册制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打通,以科技创新、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为首的新股IPO不再强调持续盈利,“上市易”、解决了企业曾经的“融资难”。上海某公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在大量新股IPO的同时,市场各方应保持理性,注册制改革推动的IPO融资规模创新高固然值得欣喜。对于企业的投资者,上市公司仍是依靠自身经营壮大来实现共赢。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90年代日本应届生职场启示录:一步踏空,步步落后..
- 超千家公司将被ST?真实数据来了,66股符合ST新规..
- 大摩看印股今年涨18%的三大理由:经济、盈利、散..
- IEA:2024年原油需求增长或腰斩,明年每天都将出..
- 高盛深度分析中国短剧市场:今年规模已超电影市场..
- 牛市的背后,日本发生了什么?
- 多股涨停,国产GPU回春?国产GPU集体奔赴A股,25..
- 刷新纪录!认购1万获配12.29元,近1300亿资金疯抢..
- 股市应该每年赚多少?
- 摩根士丹利:高价科技股的杀盘接近尾声了..
- 中信:6月可能“降息”
- 中国险资试点投黄金,怎么看?
- 道指跌超500点!4.3万亿美元股票期权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