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创纪录大跌后官媒集体唱多 证券日报喊话机构“挺起A股的脊梁”
zhonghua @ 2022年01月26日 财经风云
A股创纪录大跌后官媒集体唱多 证券日报喊话机构“挺起A股的脊梁” 来源: 朱希,粥七,周晓雯 前一日美股开盘暴跌却收涨,证券日报直言:中美股市反差实在值得深思。 年初以来,受海外加息预期影响,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同时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发酵,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美国三大股指中,道琼斯、纳斯达克、标普500开年以来分别下跌5.4%、11.4%、7.5%。 A股同样延续着新年以来的回调走势。1月25日,上证指数跌2.58%,深成指跌2.83%,创业板指跌2.67%。上证指数创下了去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创业板指年内跌幅已达10.46%,并跌破了3000点的整数关口。 超4300只个股收跌,仅有200余个股上涨,90余只个股收盘跌停,这是A股史上首次下跌个股数量超4000只。 在A股交投低迷之际,主流媒体齐发声,力挺A股! 证券日报头版喊话机构投资者:挺起A股的脊梁 证券日报1月26日头版今日视点指出,在中国已实现的增长指标强于美国的情况下,中美股市的这种反差实在令人深思。 美国当地时间1月24日,美国股市开盘暴跌,但后半场逐步收窄跌幅,甚至以红盘报收。而25日开盘的A股却一路盘跌,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2.5%。在中国已实现的增长指标强于美国,保持进一步增长的条件明显优于美国的情况下,中美股市的这种反差实在令人深思。 日报指出,近期国内股市表现疲软有一些短期理由: 一是市场普遍认同的热点板块已积累一定涨幅,需要消化;二是今年经济增长的确存在一些压力。但这不足以导致近期股市大跌。因为今年增长压力主要体现在一季度,而这是由于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的缘故。所以,把这个因素夸大是偏颇的。 证券日报认为,近期A股市场疲弱的表现是对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反应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传导的。反观美国主流投资机构出手护盘,我国不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仍存在短板: 美国股市24日先暴跌再翻红的走势,反映了美国面临巨大通胀压力、制造业难以提振、疫情大肆蔓延的复杂形势:一方面,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前景感到担忧,对加息和刺激政策退出十分敏感;一方面,其主流投资机构凭借强大资金实力,出手护盘十分凌厉。 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已大大提升,其资金实力也已今非昔比,但不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短板,特别是对市场热点和行业估值的判断存在短期化倾向,不能发挥市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 在遇到风吹草动时,需要主流投资机构维护大局,引领方向,发挥应有作用。在此,我们呼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主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梁来! 证券时报:外围冲击A股回调,守得云开见月明 证券时报1月26日发布文章认为短期外围市场成为扰动A股的最重要因素,无论是美联储加息还是地缘政治波动,都对市场情绪造成了冲击。在全球资本流动加快的趋势背景下,A股与美股存在一定的共振走弱风险。 下跌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于无风险利率上行和企业盈利下行的预期,以及地缘政治导致的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 近期A股持续回调,无论是赛道股投资者,还是低估值的拥戴者,大多难逃持续性的市值损失,恰如浮云遮眼,长安难现。证券时报鼓励投资者: 下跌是最大的考验,忍耐和积极应对则是获取奖赏的重要路径。 同时,时报也解释了忍耐并非所谓的“躺平”,而是在市场下跌中,投资者的忍耐需要“积极有为”。 对于自己持仓的个股可以问一问,曾经的股价上涨是情绪推动还是基本面推动?自己买入公司原因是什么,是通过K线图画出来的前景无限,还是公司的内在价值已经跌无可跌?通过不断反问,如果明确了只是一时冲动跟风买入了一只“技术面”上可能大涨的个股,可能需要调整持仓;如果清楚知道一家公司可能的营收、净利、市场空间等估值的核心因素,并且确认短期下跌并不会改变公司的基本面,就可以静静等待估值回归。 证券时报认为由于积极因素将逐步向上修正,以及负向因素将加速收敛,春节后市场行情或表现更好,鼓励投资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市场变化,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躺平、不悲观,最终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整体来看,当前投资者短期风险偏好已处较低水平,继续向下空间有限,春节后随着积极因素的上修市场将逐步回温。 同时,证券时报也援引不少机构观点,很多股票已进入业绩和估值较为匹配的区间,性价比逐步显现,而且政府还有很多稳增长的工具没有动用,当前位置不用恐慌。虽然当下持续的回调冲击投资者持股信心,但从多数机构投资者的反馈看,风险释放之后,机会反而可能更加凸显。 上海证券报:A股政策面资金面均有支撑,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上海证券报也在头版刊发文章《A股政策面资金面均有支撑,不宜对市场下跌反应过度》,指出当前A股在政策面、资金面均有较为坚实的支撑,经济“稳增长”态势明确,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 从政策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此后,各方面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举措。 从资金面看,一方面国内宏观流动性充裕,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向市场投放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外资保持净流入态势,用真金白银表达对A股市场的看好。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虽然沪深主要股指累计下跌较多,但券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始终保持在1.8万亿元左右。 中国证券报:A股“跟跌”几率不大 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中国证券报援引多家一线私募,认为现阶段国内货币政策依然“以我为主”,稳增长相关政策也在持续发力,A股将展现自身的运行韧性,跟随海外市场的几率不大。 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对2022年宏观经济向好抱有信心,外资持续买入中国资产。从前期A股主要指数和行业看,市场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跌性。虽然后期A股会继续受到一些海外因素的扰动,但A股有望呈现出较明显的运行韧性。 新冠疫情以来的国内货币政策比较克制,财政政策也比较稳健,虽然海外货币政策预期收紧,但是国内货币政策依然有宽松空间。整体而言,预计国内货币政策依然会“以我为主”,为稳增长助力。A股有望展现韧性,跟随海外股市的几率较小。 预计A股在情绪面因素消化完毕、完成阶段性调整之后,将会走出自身的独立行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GDP增长目标5%左右,CPI涨幅..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如何理解央行买断式逆回购
- 央行旗下媒体解读信贷数据:单月数据波动不足虑,..
- 如何看待这波“人形机器人”行情?..
- 跳水40美元!金价跌至疫情以来新低..
- 春节前,量化基金究竟发生了什么?..
- 英伟达受中国反垄断调查,此前国台办回应黄仁勋“..
- 达利欧:当下周期与1929-1945年世界局势何其相似..
- “一切都将归零”!麦格理:科技驱动型通缩时代将..
- 国务院: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防止一边化债一..
- AI过热后套现来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减持”英伟达..
- 两千万年终奖未“兑现”,还有“偷拍”事件!量化..
- “不降息”!中国8月1年期、5年期LPR均维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