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爆炸撼动全球能源版图 俄欧“能源纽带”何处去?

taiyang @ 2022年09月30日  财经风云

北溪爆炸撼动全球能源版图 俄欧"能源纽带"何处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需要注意的是,冬日天然气需求才会真正到达顶峰,届时一旦供应问题进一步加剧,欧洲将不得不实行能源配给,经济将遭受巨大冲击。

  随着北溪管道爆炸声传出,能源市场的动荡又加剧了一分。

  据新华社报道,丹麦能源署9月27日证实,26日丹麦附近水域的"北溪-2"管道发现一个泄漏点不久,"北溪-1"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此外,瑞典测量站26日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

  另一方面,俄罗斯"北溪-1"项目运营方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27日发布声明称,"北溪-1"和"北溪-2"海底输气管道的三条管线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的情况前所未有,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

  鉴于"北溪-1"管道已经停运,"北溪-2"管道更是从未启用,这一事件实际影响并不大。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各方以能源作为筹码激烈博弈,即使在冷战期间也保持了能源关系的俄欧可能彻底"分手",欧洲天然气价格也连续两天大涨。

  最坚固的"能源纽带"逐渐断裂

  从历史上看,欧洲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历史悠久。但俄乌冲突成为了"世纪转折点",俄欧之间最坚固的"能源纽带"逐渐被斩断。如今北溪管道泄漏事件更是彻底断送了欧洲在年底前通过"北溪-1"管道获得俄罗斯天然气的可能性,未来俄欧双方的能源联系也不太可能恢复。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Fawad Razaqzada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冬天"北溪-1"恢复20%供气的希望已经落空。为了过冬,欧盟各国从夏天就开始了"囤气",德国的天然气储量高于欧盟标准,10月前就达到了80%,11月前能达到95%。但是,即使欧洲囤气量达到目标,一旦来自俄罗斯的供应完全停止,欧洲可能仅可以维持2个月。如果冬天寒冷,那么欧洲将举步维艰。

  更糟糕的是,在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先后发生泄漏事故后,俄罗斯向西欧运输天然气的最后一条通道:途经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也可能遭到切断。

  当地时间27日,俄气警告称,由于俄气和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存在法律纠纷,途经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面临关停风险。

  如果这一管道停止输气,西欧从外界获取天然气的管道将被全部切断,只剩下俄罗斯向土耳其及一些南欧国家输送天然气的TurkStream管道。

  尽管接下来的寒冬挑战重重,但长期来看,这并不意味着欧洲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会改变。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在经历了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在俄罗斯之外寻找天然气供应已经基本成为定局,但是从欧洲部分国家不愿意签订长期液化天然气买卖协议的角度看,欧洲有更大的决心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只有可再生能源才能帮助欧洲摆脱对其他地区能源的依赖,才能实现能源转型与能源独立双目标。

  艰难"寻气之旅"

  整体而言,天然气市场整体供应大体上能满足全球需求。壳牌公司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规模扩大至约5300亿立方米,其中31%是现货市场交易,这意味着全球有足够的现货供应能满足欧洲的需求,但是价格可能会很高。

  随着欧洲逐渐告别俄罗斯能源,短期内各国必须要找到新的来源。德国总理朔尔茨本月访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获得了一批液化天然气,并签署了一份供应协议。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将在今年12月向德国公用事业公司RWE供应一批总计1370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这也是阿联酋首批供应给德国的液化天然气。

  但这对目前的德国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德国得到的天然气总量远不及此前俄罗斯的供应量。ADNOC首批交付的137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相当于9.5亿千瓦时的电量。但据运营商估计,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通过"北溪-1"管道每天输送的天然气相当于17.5亿千瓦时的电力。此外,德国与卡塔尔的谈判仍僵持不下,有关合同的定价和期限存在分歧。

  德国希望能够尽快从卡塔尔购买更多的液化天然气,目标是最快在2024年年中取代从俄罗斯进口的所有能源。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与卡塔尔达成供应协议对德国有利,但这其实无法解决德国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因为卡塔尔北部油田扩建项目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投产。此外,在供应链、资本纪律等因素制约下,美国的作用也很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欧洲需求猛增,液化天然气船货价格快速飙升,不少小型贸易商受限于资本规模已经被挤出市场,大量的交易集中在少数国际能源巨头和顶级贸易公司手中,寡头的聚集和小型企业的退场可能将继续推高液化天然气的价格。

  更糟糕的是,欧洲的能源政策还不太现实。法国能源公司道达尔(Total energy SE)首席执行官Patrick Pouyanne 24日表示,在俄罗斯能源对欧洲减少供应后,欧洲对能源供应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正阻碍着他们顺利找到替代能源。Pouyanne警告称,欧洲买家正在争取购买液化天然气的短期合同,但不准备支付更高的价格,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能源配给"紧急阶段"将至?

  需要注意的是,冬日天然气需求才会真正到达顶峰,届时一旦供应问题进一步加剧,欧洲将不得不实行能源配给,经济将遭受巨大冲击。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本月对近600家德国中型企业的调查显示,每10家中型企业中就有1家因天然气价格而减产或停产,这些企业提供了近三分之二的德国就业机会。

  对于当下的艰难局面,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目前欧洲面临的能源短缺情况并不是短期现象,预计至少将在几年内持续。持续的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企业不仅面临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压力,在断气和缺气影响下,开工率无法保证,可能影响合同履约。7月,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调研显示,约73.3%被调查企业面临投入品短缺,电子、机械制造和汽车行业90%的企业难以买到所有所需材料。因此,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开始考虑外迁。

  今年3月底,德国便宣布了天然气紧急计划,将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警阶段",政府和能源供应商组成危机小组,但国家并不会强行干预,天然气供应商、贸易商和运营商仍可以采取市场手段保证供应;第二阶段为"警戒阶段",天然气应优先用于储备而不是发电;第三阶段为"紧急阶段",国家将直接干预,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将进行优先级划分,优先级较低的行业和设施将被"断气",从而保证关键工业领域和普通家庭的供气。

  6月23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发表声明,宣布德国启动天然气紧急计划第二级警戒阶段。随着近期俄欧能源博弈进一步加剧,市场预计冬天欧洲或将进入"紧急阶段",无奈实施能源配给。

  不管怎样,欧洲更大的挑战显然还在后面。在中银国际环球商品市场策略主管傅晓看来,寒冬对欧洲的影响较大,部分天然气供暖需求无法被新能源和其它传统化石能源替代。如果同时出现寒冬、俄罗斯供应大幅下降、美国液化天然气供应无法恢复的情况,欧洲冬季天然气价格还会继续走高。

  (作者:吴斌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