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发布炸裂研究:让AI解释AI黑箱,人类无法理解,语言无法描述
zhonghua @ 2023年05月10日 财经风云
OpenAI发布炸裂研究:让AI解释AI黑箱,人类无法理解,语言无法描述 Founder Park 人类对人脑和AI的理解被彻底颠覆? 就算在新产品满天飞,商业文明正在被 AI 重建的当下,我们仍然不知道,这些令人惊叹的技术是如何运作的。 AI,语言模型,它是个黑箱(black box),人类无法理解,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研究才能够理解。 但如果,研究这个黑箱的不是人类,而是 AI 自己呢? 这是一个令人好奇但又非常危险的想法。因为你甚至不知道,这一研究方法产生的结果,是否会彻底颠覆多年来人类对人脑和 AI 的理解。 但是有人这样做了。几小时前,OpenAI 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用 GPT-4 解释 GPT-2 的行为,获得了初步的成果。 毫不夸张地说,人们震惊极了:「求求你们让它离觉醒远点吧!」 「AI 理解 AI,然后很快,AI 训练 AI,然后再过几年,AI 创造新的 AI。」 但客观来说,学术界为之感到兴奋:「疯了,OpenAI 刚刚搞定了可解释性问题。」 人与机器之间是GPT-4 OpenAI 刚刚在官网发布博客文章《语言模型可以解释语言模型中的神经元》(Language models can explain neurons in language models)。 简单来说,他们开发了一个工具,调用 GPT-4 来计算出其他架构更简单的语言模型上神经元的行为,这次针对的是 GPT-2,发布于 4 年前的开源大模型。 大模型(LLM)和人脑一样,由「神经元」(neurons)组成,这些神经元会观察文本中的特定规律,进而影响到模型本身生产的文本。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个针对「漫威超级英雄」的神经元,当用户向模型提问「哪个超级英雄的能力最强」时,这个神经元就会提高模型在回答中说出漫威英雄的概率。 OpenAI 开发的工具利用这种规则制定了一套评估流程。 开始之前,先让 GPT-2 运行文本序列,等待某个特定神经元被频繁「激活」的情况。 然后有三个评估步骤: 第一步,让 GPT-4 针对这段文本,生成解释。比如在下面的案例中,神经元主要针对漫威内容。GPT-4 接收到文本和激活情况后,判断这与电影、角色和娱乐有关。 第二步,用 GPT-4 模拟这个 GPT-2 的神经元接下来会做什么。下图就是 GPT-4 生成的模拟内容。 最后一步,对比评估打分。对比 4 代模拟神经元和 2 代真实神经元的结果,看 GPT-4 猜的有多准。 通过这样的方法,OpenAI 对每个神经元的行为作出了初步的自然语言解释,并对这种解释和实际行为的匹配程度进行了评分。 最终他们对 GPT-2 中 307200 个神经元全部进行了解释,这些解释汇编成数据集,与工具代码一起在 GitHub 上发布。 超越语言的机器 人类无法理解的机器 据 OpenAI 在博客文章中表示,目前 GPT-4 生成的解释还不完美,尤其要解释比 GPT-2 更大的模型时,表现效果很差,「可能是因为后面的 layer 更难解释」。 对于 GPT-2 解释的评分大多也非常低,仅有 1000 个左右的解释获得了较高的评分(0.8 以上)。 OpenAI 可拓展对齐团队的 Jeff Wu 表示,「大多数解释的得分很低,或者无法解释实际神经元那么多的行为。比如,许多神经元以一种难以判断的方式保持活跃,它们在五六件事上保持激活,但却没有可以辨别的模式。有时候存在明显的模式,但 GPT-4 有无法找到它。」 虽然现阶段成绩不好,但是 OpenAI 却比较有信心,他们认为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的方式提高 GPT-4 产出解释的能力。 比如通过反复产出解释,并根据激活情况修改解释;或者使用更大的模型作出解释;以及调整解释模型的结构等等。 OpenAI 还提到,这一方法目前还有很多局限性。 使用简短的自然语言进行解释,也许并不匹配神经元可能非常复杂的行为,不能简洁地进行描述。神经元可能会具备多个不同概念,也可能,会具备一个人类没有语言描述甚至无法理解的概念。 最终 OpenAI 希望能够自动化找到并解释能够实现复杂行为的整个神经回路,而目前的方法只解释了神经元的行为,并没有涉及下游影响。 解释了神经元的行为,但没有解释产生这种行为的机制。这意味着即使是拿了高分的解释,也只能描述相关性。 整个过程是计算密集型的。 在论文中,OpenAI 表示:「语言模型可能代表了人类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陌生概念。这可能是因为语言模型关心不同的事情,比如统计结构对下一个token预测任务有用,或者因为模型已经发现了人类尚未发现的自然的抽象,例如在不同领域的类似概念家族。」 它把 LLM 的这种属性,称为 Alien Feature,在生物领域翻译为「异类特征」。 把对齐问题也交给 AI 「我们正试图开发预测『AI 系统会出现什么问题』的方法,」OpenAI 可解释性团队负责人 William Saunders 对媒体说,「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做到,让这些模型的行为和生产的回答是可以被信任的。」 Sam Altman 也转发博客文章称:GPT-4 对 GPT-2 做了一些可解释性工作。 可解释性(interpretability)是机器学习的研究子领域,指的是对模型的行为有清晰的理解和对模型结果的理解能力。 简单来说,目的就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如何做到」(how)。 2019 年开始,可解释性成为机器学习的重要领域,相关研究有助于开发人员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针对当下 AI 模型大规模应用时,亟需解决的可信度(trust)、安全性(safety)和决策参考(decision making)等问题。 如果我们不知道 AI 是如何作出决策的,始终把它当做一个黑箱,那么就算 AI 在各种场景下表现得再完美,也无法解决部分人类的信任问题。 OpenAI 这次使用 GPT-4 来解决可解释性的问题,就是希望能够使用自动化的方式,让机器完成 AI 研究。 「这是我们对齐研究的第三支柱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自动化对齐研究。令人期待的是,这一方向能让它(对齐)与 AI 发展的步伐相匹配。」 在 2022 年夏天,OpenAI 曾发布文章《我们做对齐研究的方法》(Our approach to alignment research)。 文中提到,宏观来看,OpenAI 的对齐研究将由三大支柱支撑: 1、利用人工反馈训练 AI 2、训练 AI 系统协助人类评估 3、训练 AI 系统进行对齐研究 「语言模型非常适合自动化对齐研究,因为它们通过阅读互联网『预装』了大量有关人类价值观的知识和信息。开箱即用,它们不是独立代理,因此不会在世界上追求自己的目标。」 太快了 连认知都范式革命了 虽然 OpenAI 本意很好,但是这样的研究成果着实吓坏了网友。 OpenAI 的推文下梗图横飞,有不少人在认真地建议 OpenAI 搞慢点。 「用我们不理解的东西,解释另一个我们不理解的东西,这合理吗?」 「护栏都被你撤了」 「这太迷人了,但也让我感到极度不适。」 「自然创造了人类来理解自然。我们创造了 GPT-4 来理解自己。」 「我们要怎么判断解释者是好的?这就像... 谁监督着监督者?」(who watches the watchers) 还有人看到了更深的一层: 「大模型很快就能比人类更好地解释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我想知道我们未来要创造多少新的词汇,来描述那些 AI 发现的概念(概念本身也不准确)?我们还没有一个合适的词描述它们。或者,我们是否会觉得这些概念有意义?它们又能教会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呢?」 另一网友回应道:「人类本身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大多是谎言、捏造、幻觉、错误的记忆、事后推理,就像 AI 一样。」 本文来源: Founder Park,原文标题:《OpenAI发布炸裂研究:让AI解释AI黑箱,人类无法理解,语言无法描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商品旗手”高盛:三大驱动力刺激,铜或迎来新一..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超千家公司将被ST?真实数据来了,66股符合ST新规..
- 特朗普、泽连斯基与北约动态交织,A股军工股掀涨..
- 国家统计局:2024年GDP为134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
- Cliff Asness:这是一封写在2035年的十年资产配置..
- 股市应该每年赚多少?
- A股荒唐一幕!前三季度收入仅1.85亿元 总市值却超..
- 美国量化基金知多少?
- 历史上的“货币化安置”,拉动了多少投资?..
- 月活超千万,国产大模型应用海外杀疯?..
- 大摩看印股今年涨18%的三大理由:经济、盈利、散..
- 人民币为何走弱?如何理解央行“稳汇率”?..
- 下周重磅日程:美国逼近“最后大限”,俄总理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