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纸面就业山寨三方协议只需68元

tangsan @ 2023年07月29日 大千世界

毕业生签署三方协议,意味着找到了工作,学校再根据三方协议的签订情况来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该就业率与学科专业"是否继续存在"息息相关。按照教育部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为了追求就业率,一些高校将三方协议的签订率层层传导:有辅导员为了"方便"学生,直接代其"网签";有商家帮学生实现"假就业",提供付费"盖章"服务……一条"山寨"三方协议的"假就业"链条,随着就业季"浮出水面"。

就业率压力不会凭空消失,只会逐级转移。每到毕业季,未就业也未能继续深造的学生就成了辅导员及论文指导老师轮番"关照"的对象。大学生花花在一周一次的班会后,和班里其他几名同学一起被班主任留了下来。"就业三方不达标的话,我们专业有可能被撤掉。"班主任老师说完后立马根据名单,一个一个地问在座的毕业生:"你现在是什么情况?三方协议签了吗?未来有什么打算?"面对老师的耳提面命,花花感到了一种压迫感。紧接着,班主任说:"这个东西可以找关系去签,不要跟你们的父母说得那么清楚。"

班会结束后,花花的班主任在学院大群里更新了班级目前的就业率及本周新增就业人数和达标人数。在老师的催促和无形的压力下,花花决定造假一份三方协议。

花花将群里的就业电子协议模板下载了下来,托妈妈发给了一个关系很好的开公司的亲戚。亲戚盖完公司章签好名后,把协议寄回到花花手里。花花迅速填完个人信息、签好名字,连岗位都没有填就直接交给了班主任。仅仅几天时间,花花就完成了从待业到就业的"转型"。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满足一些学生的"切实需要",假就业的产业链应运而生。一些网购平台只需花几十元到百余元,就可以帮忙实现"纸面就业"。"这在高校校园里早已不是秘密,非个别现象。"多位2023届毕业生表示。

"可以解决毕业生三方协议吗?"通过某电商平台名为"全国用人单位服务中心"的店铺,记者以毕业生的身份联系上了该店铺"老板"的微信。

"某商贸有限公司68元、某科技有限公司88元……任选一个公司,网签和盖章都可以,支持电话回访调查、考编政审。平台下单。"商家迅速回应称,所提供的公司全部是经过备案的,"一切都经得起核查,非别处违法造假可比。"

记者随后选择了68元档的一家公司,编了一个学生姓名"戴傲青"发给了商家,并将准备好的某学院的毕业生三方协议电子版一起发了过去。

付款成功后,商家也很快将被选中公司的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及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性质等信息反馈了回来。对于职业类别,商家则称可填写: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或其他人员。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显示,该企业法人代表是王某某,存续状态为:在营、开业、在册,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信息与商家发来的完全一致。3天后,北青报记者收到了一份盖有某商贸有限公司公章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之后,北青报记者又以院校就业处老师的身份给该公司打了回访电话,"请问下,学生戴傲青目前在(你们)公司上班吗?"对方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担任助理一职,我们公司的员工都是先从助理做起的。"

短短3天的时间,只花了68元,已在报社从业多年的记者就在素不相识的一家公司实现了"就业"。(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