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走到北,中国为何座座城市都长一个样?
haizei @ 2017年10月27日 乐活
这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中@一刻talks x 青龙客厅的演讲,他讲述了中国城市面临再设计,但城市文脉已经断裂的现状。他认为公共艺术不应被大众误读为仅有装点价值,而应发挥其引领城市设计的作用。明日城市宜居的最高标准是艺术化的生存方式。 讲者介绍 王中 城市设计学院院长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科带头人,王中教授十余年来致力于国内外公共艺术领域的研究工作,2008 年受聘第二十九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策划工作,2009 年主持上海世博园区公共艺术设计等。 金属质感分割线 大家好,我是王中,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近 30 年来的飞速化的城市化发展,我把它称之为中国城市建设大跃进。这 30 年的城市建设我们缔造了无数的奇迹,但是也带来非常之多的城市问题,我们的城市表情还友善吗?我们还有愉悦感吗?我们的城市故事还动人吗?
我们大家都到世界很多有魅力的城市,我想问问各位,你从那些有魅力的城市回来,留给你的文化意象是什么?是那些个 CBD 中心的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吗?很显然不是。我们很多的城市已经失去了它独特的品格,就像我们常说的千城一面,我们的城市的文化密码已经断裂了。 城市是能教育人的,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会培养什么样的民族。如果说我们前 30 年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是一个城市的规模,那么我们的未来将会转向城市质量和城市文化的提升。如果说我们前几十年我们的城市建设是围绕经济为核心的话,那我们的未来城市将会围绕着文化为核心,我之所以这么说,很显然是有一些实例的。 2004 年,美国的哈佛大学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核心结论就一句话,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我们不要小看美国的这些智囊机构,在这样一个报告背后是几百页的数据报告,其实在探讨了人类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把城市分成百分比来划分,如果我们用 60% 来代表这个城市的布局功能,很多的基础设施,物理空间,那我相信中国今天我们很多的大都市,甚至中国的二线城市都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从60% 到 85%,这 25% 是什么?是城市的更新,再生,城市的品质,它包括软性的,具有生长性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的,让人们会有幸福感的这样的城市。但是我要说的这 25%,今天在中国的很多的一线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有的做的也还可以。 我今天更重要的要跟大家谈,我们最塔尖的那 15% 是什么?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是心智、是艺术。我们看一看这 15%,我们有多少城市可以做到呢?我们的城市已经没有了它独特的品格,而这些独特的品格,它是基于文化因子而创造的,从功能城市怎么去转变到一个人文城市?我们谈到城市灵魂,很显然艺术是城市的精神角色。 海德格尔曾经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这样一个诗句,其实已经成为今天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的呼声,我们要寻找回家之路,我们要找到那个能够让我们有幸福感和愉悦感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今天从公共艺术视角来谈,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助推器,我认为公共艺术在今天的中国本身就是一场误读。 我们认为公共艺术就是公共空间的艺术品,这是不对的。公共艺术的价值不仅仅是满足装点城市的价值,他还要激活这个城市,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小的例子。
这是 2016 年在蒙特利尔,在他的美术馆前面那个城市主要干道上,一个建筑师所做的这个街的一个设计,实际上就是无数舞者无者的脚步,很简单的一个街区的这样一个营造,使这个城市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很好的表情,让居住在城市的人群和旅游者都有这种愉悦感。
这张图是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霍夫曼他的大黄鸭带来数百万人云聚在这里。左上角在台湾所做的大白兔,全台湾 2500 万人口吸引了 250 万人来看这个大白兔,它所带动的其实是带经济效益。
2016 年在意大利的赛尔湖有几个岛,艺术家克里斯托做了一个浮桥,金色的浮动码头,是一个短期的一个艺术行为,他带来了非常多的旅游人口,提升了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让我们看看我们所做的一个小的案例,这是 2009 年在郑州,我们所做的一个公共艺术实践,右上角是当时的现场,左边一条公路、右边一条河道,宽 60米,长 1.5 公里,有一条废弃的铁路,当地政府是要把这个铁路拆掉,改造成一个线性公园。希望我在这地方,做一个青铜文化的主题雕塑。 当时我带着我学生去调研,我们经过非常多的历史资料的查阅,决定做一个 1904 公园,为什么呢?因为 1904 年第一辆蒸汽机车来到当年小小的郑县,把郑县带动成今天交通枢纽的一个郑州。 但是 1904 公园的意义,绝不是一个城市记忆走廊,我们可以看一看当时的郑县车站的建筑,当年形形色色的候车等车的人,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去提示人们唤起这样的一个记忆。 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创造城市文化的生长性,怎么去创造?这样一个火车头和一节车厢,不是一个符号,告诉说这点曾经有蒸汽机车,而说告诉这周边的孩子们,这样一个火车头有四关游戏,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去比赛、去游戏、去玩耍,大家可以看看右边的图,如果再对照这个右上图,你可以看到做完以后很显然它已经成为一个公共的交流、娱乐,多功能的一个空间。 我们还希望再创造新的故事,一个有关爱情的占卜,我们在铁轨上设置一对情侣,手拉着手,情侣前面的几十米的枕木换成金属的,上边刻有中国古代有关爱情的诗句,这些诗歌都是根据我们这个尺度来设定的。 比如说一对情侣,你要想见证你的爱情吗?你就从我的起点开始,手拉着手向这俩雕塑一样往他们方向走,如果你们配合非常不默契,你只走了三五米就掉下来了,你看那个诗句,你们就劳燕分飞吧。如果配合非常好,走到他们俩跟前摸到了这俩铜像,你们就白首偕老吧。
后来我的同学说老师我发现 70% 的情侣都是中学生,这个很奇怪,我说这一点都不奇怪,你想想中学生情侣最不知道自己未来怎么样,我们占卜一下吧,甚至说有的女同学本来就不想跟这男同学好,也不敢说,那我就一使劲,你看人家告诉我了咱俩不能在一起,找个借口,其实这都创造一些好玩事。 这个做完以后,其实不光是情侣,拍婚纱照的、结婚纪念日的,大量的人都来到这里来拍照,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个贯穿在 1.5 公里长这样一个线性公园上。 我们推出一个叫 60% 公共艺术计划,艺术家只完成 60%,剩下 40% 要强调在地性、互动、参与性,跟这个城市的历史、地域形成对话,甚至跟自然的风雨星辰,发生新的发酵的可能。这是 60% 公共艺术计划的一个实质,他的目的就是让城市焕发活力,唤起我们对城市美好的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城市,让我们的生活具有愉悦感。 在当今世界公共艺术又带来一种新的可能,让艺术去营造空间。雅典的卫城总规划师是雕塑家菲迪亚斯,一个人规划一个城,尽管不大,但是在欧洲的历史上建筑、雕塑、手工艺、园林,甚至街区是一个整体。 米开朗基罗是区域规划的专家,达芬奇创造的网格化的广场和建筑已经成为经典。达芬奇做过城市规划,拉莫斯古城的规划,所以他不仅仅是油画家。
今天不可能再有一个人去整体规划一个城市,曾经被称为人类地球表面最伟大的个体工程,明清北京城遵循了中国 2000 多年前,周礼《考工记》里中国人对王城布局的整体理念,什么叫面朝后市?什么叫左祖右社?左祖往东那是太庙,那是祭祖的,右社江山社稷,中山公园为什么会有五色土,有社稷坛,这是 2000 多年前中国老祖宗规划的,我们的王城布局。
这张图,2008 年我为奥运点火仪式所做的策划,我们可以设想,2008 年 8 月 8 号的晚上,全世界有超过 40 亿人看电视转播,飞机航拍看到景象,第一把火在永定门城楼点燃,通过冷焰火和激光束,传导到天坛、前门、故宫建筑群、景山万春亭、鼓楼和钟楼,最后从钟楼一个激光束点燃北端的鸟巢的火炬,那么这样一个点火仪式。 未来任何奥运主办城市是没办法模仿的,因为它不具备有这样一个深厚历史的一个城市,一个伍仟年不间断文化从过去走向未来。 像中国也面临着很多旧有建筑的改造,如何保留历史的传承,历史的文化基因,又能满足今天城市人们心理和行为的需求。 1992 年为了奥运会,巴塞罗那启动了都市的再开发 计划,在城八区选择了400 个多个区域,进行艺术化的改造。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样解决这样的课题。 道路隔离带是一个公共艺术项目,它具有城市的功能性,老的建筑拆掉了,保留一扇墙体,将它改造一个像瀑布的景观,既形成了记忆,也使今天的空间带来一个新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艺术化的串联形成序列,这样的建筑,我们把鼎和门窗拆掉,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公共的可以交流的空间。
我们看今天的世界发展趋势,首尔的清溪川原来覆盖的是它的城市主干道,现在把它重新恢复打开,把这个河流还给城市。巴塞罗那为 1992 年奥运会曾经做了非常多的高架立体交通,但是现在城市进行了新的反思,拆除了很多的历史高架桥。 世界很多都市重新在倡导未来生活,明日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包括对慢生活、对体验、对软城市的这种新的理解和畅想,我认为宜居的最高标准是艺术化的生存方式。
让我们拭目以待我们未来的雄安新区的建设,上边是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下边是雄安新区的初步的规划畅想,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的异曲同工,很显然,雄安新区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满足首都城市工农的疏解。 我想习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对雄安新区建设所提出的标准,更多的是关注到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明日城市,中国人的智慧应该给世界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新的理念,所以我认为以现有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去指导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是无法解决的。 我们必须有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才有新的可能,我们的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艺术是垂直系统,是不同的学科,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去讨论过这个城市应该如何去做,这是机制问题。 所以我们倡导一种新的横向机制,由艺术家规划、建筑师施政、工程人员、甚至协作者,走在一起,大家共同来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建设我们未来的城市。 所以我们提出 AUD 的主张――让艺术去引领城市设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迈向城市的文化复兴,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灵魂在城市中得以表述,才能重塑我们的城市尊严,让我们的城市表情更加友善,让我们的城市故事更加动人。 日本有一著名的理论家,南条史生先生说无论从建筑,都市规划或是艺术的角度来看,时代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公共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