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或回归常态 明年赤字率降至3%左右
taiyang @ 2020年12月06日 财经风云
积极财政政策或回归常态 明年赤字率降至3%左右 第一财经日报 [ 今年3.6%的赤字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明年伴随政策"退潮",这些"特殊举措"或相应调整。 ]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中国出台了力度空前的财政政策来托底经济,其中就包括8.51万亿元政府新增举债和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复苏,支持"六稳""六保"。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复苏势头强劲,2021年财政政策走向备受市场关注。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来看,2021年财政政策不会延续今年的应急、非常态策略,财政政策将回归正常化。财政政策积极取向依然保持不变,但力度较今年会有所降低:不会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在继续实施好现有的减税降费政策下,不会出台新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新政;财政赤字率从今年的3.6%以上降至3%左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也会低于今年的3.75万亿元,可能在3万亿元左右。 财政政策大概率回归常态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此积极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出台一系列举措来对冲疫情影响。 其中,为了对冲企业经营困难,今年出台了力度空前的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了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提振市场信心,财政赤字规模增至3.76万亿元,赤字率首次突破3%,达到3.6%以上。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政府投资,首次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提至3.75万亿元。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告诉第一财经,为应对疫情,2020年我国出台了大规模的财政托底举措。这些举措更多是应急之策,并非常态。后疫情时期,政策"退潮"乃大势所趋,从"加"杠杆到"稳"杠杆,重心重回"调结构""防风险"。疫情期间的托底政策,导致实体杠杆率大幅提升,债务风险进一步累积。伴随经济逐步修复,政策"退潮"已然开始,5月以来打击资金空转、地产调控"三条红线",以及频繁提及的"防风险"、"稳"杠杆等,政策逐步回归"常态",财政政策亦是如此。 "今年财政政策是应对百年一遇疫情出台的对冲性、应急性举措,如果疫情能够像现在一样得到控制,明年财政政策应该回归常态,依然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但力度会比今年要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近期公开表示,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中国经济复苏走在前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退出的要求。但财政政策一般偏中期性,退出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积极)财政政策可能还要维持,但明年扩张力度当然会小一点。 "2021年财政政策需要考虑经济恢复情况,目前来看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今年经济增速有望增长2%,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要考虑回归到一个常规状态。"一位资深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 赤字率将低于今年 疫情对财政收入冲击较大,叠加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带来的收入大幅减少,以及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下刚性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为了对冲疫情影响,今年中央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规模,达到3.76万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万亿元。(名义)财政赤字率也因此从上一年2.8%扩大至3.6%以上。这是我国历史上(名义)财政赤字率首次突破3%。 施正文分析,由于今年财政收入基数低,明年财政收入将有明显增长,而明年也不会出台大规模减税降费新政,因此赤字规模可能有所下降,财政赤字率或在3%左右。 赵伟认为,今年3.6%的赤字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明年伴随政策"退潮",这些"特殊举措"或相应调整。中性情境下,财政赤字率可能回落至3%左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汪涛预计,明年财政政策会有所收紧,回归正常化。2021年官方赤字率将从3.7%降到3%。中金公司预计,2021年财政政策仍需发力,预计财政赤字率可能在3.3%左右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明年应该继续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并保持力度基本稳定。明年财政赤字率不会超过4%,并保持灵活度,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特别国债退出,专项债规模缩减 为了应对疫情,今年我国发行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笔资金全部转给基层市县政府使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抗疫相关具体项目。2021年还会继续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吗? 多位专家均认为,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财政政策回归常态,2021年预计不会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为了增加政府投资,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高达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同比增长43%。专项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分配给地方统筹使用,重点投向国家支持的、有资产收益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赵伟分析,伴随地方债大幅扩容,地方债务率飙升,已接近财政部此前拟定的100%预警线,意味着2021年地方债大幅扩张难以为继。中性情境下,专项债规模或在3万亿元左右。 汪涛认为,随着经济增长的反弹,预计政府对基建项目融资的显性支持力度可能会有所减弱。明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新增额度可能从今年的3.75万亿元下降到3万亿元左右。 根据财政部数据,2019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2.9%,低于国际通行的100%至120%警戒标准。 而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地方举债规模大幅增长,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25.8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财政部官员曾公开表示,地方政府债务率很可能于今年年底进入国际通行的100%~120%警戒区间,政府债务风险正在逐渐增大。需要科学确定地方政府最优举债规模,既发挥政府债券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又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风险。 今年为应对疫情,我国出台了超预期的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十三五"时期我国减税降费规模达到7.6万亿元,超过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2021年还会继续出台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吗? 施正文认为,预计明年还是继续执行当前减税降费政策,不会出台新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因为相关政策已经持续多年,空间比较小。不过明年可能会出台一些小规模结构性减税降费举措,针对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杨志勇也认为,明年在减税降费政策上基本上维持现有的做法,因为必须考虑政府财力正常运行的需要。 赵伟表示,今年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普遍在年中或年底到期,预计2021年减税降费总规模可能较2020年明显减少。 上述资深财税专家认为,2021年财政政策在回归常态的同时,也会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对国际国内出现突发事件,拿出相应政策工具来应对。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大摩看印股今年涨18%的三大理由:经济、盈利、散..
- 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GDP增长目标5%左右,CPI涨幅..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上证报:从股债利差看,当下市场或已经处在相对底..
- 理财人的至暗时刻:资产荒的资产荒,钱荒的钱荒..
- 欧洲电网逼近崩溃!伦敦电价一度飙升5000%,法国..
- 国家统计局:2024年GDP为134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
- ChatGPT模型大更新!全新大、小文本嵌入模型,AP..
- 跳水40美元!金价跌至疫情以来新低..
- 细看各地两会报告,化债、债务调配……..
- 重磅!谷歌宣布计划推出聊天机器人Bard,苹果下周..
- 中共中央、国务院:到2025年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
- GPT炒股,最强外挂来临?
- 如期暂停加息但放鹰!美联储暗示还会再加两次,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