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x科普:到底什么是“疫苗有效率”?

bfeng @ 2021年03月25日 世界观

新冠疫苗面市以来,你应该能经常听到一个名词"疫苗有效率"(efficacy rates)。比如辉瑞制药的新冠疫苗,有效率达到了95%;而强生公司的疫苗有效率为66%——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能说明前者比后者好吗?

答案是:并不能。

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疫苗有效率"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大样本对照实验。

比如辉瑞制药的疫苗,在4.3万人身上进行了实验:其中一半的人打了疫苗,另一半打了安慰剂。最终这4.2万人里,一共有170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162个人来自对照组(安慰剂),8个人来自疫苗组。这意味着,打疫苗之后,得新冠肺炎的概率降低了95%。

这个95%,就是"疫苗有效率"。

因此,这个数据是实验数据,而不是理论数据。而一切实验,都有条件,如此大规模的实验,更无法控制所有变量。在病毒传播的不同时期(低速传播/高速传播),针对不同的样本人群,是否出现变种病毒,等等——这些条件都不一致的情况下,实验结果都必然会有系统性差异。

在疫情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疫苗,做两次实验,其"有效率"都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仅看这一项数据,能说明的问题很有限。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根本概念,需要公众明白——疫苗的目的是干什么?

疫苗一方面,是让人在一开始就不感染病毒;另一方面,还能在人感染病毒之后,降低病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让患者的病情不发展为"重症",而使痊愈变得更容易。

后者的意义是如此重大,而现在的"疫苗有效率"这一数据,根本不能反映出疫苗在这一项上的积极意义。实际上,目前的数据表明,即便是一些"疫苗有效率"并不突出的疫苗,在缓解病情上的有效率能达到100%,没有任何一个患者在接种,并患病后发展为重症。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疫苗有效率"固然是可以提供参考。但判断疫苗的价值,绝不能仅看这一个数据。

(YouTube:Vox)

(视频)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