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理:通胀终将放缓,经济增速也是
gangqin @ 2022年01月24日 财经风云
                  
       
       
      
      | 麦格理:通胀终将放缓,经济增速也是 作者: 周晓雯 比通胀更“短暂”的,或许是紧缩政策。 一年前,华尔街中还有很多人没有看到由联邦财政支出、飙升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以及美国劳动者前所未有的工资议价权引发的通货膨胀海啸即将到来。 虽然许多通胀怀疑论者已经放弃了他们的立场,但麦格理集团全球股票策略师Viktor Shvets仍然认为,从长远来看,通胀压力将被长期通货紧缩所克服。 在接受MarcroVoices采访时,Shvets指出,新冠疫情后出台的财政刺激政策很快就会枯竭,在未来几年,美国将经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财政紧缩。 不幸的是,经济增长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这场转变的牺牲品。 Shvets将他的观点集中在G5经济体上—— G5经济体在2021年达到了11-12%的财政赤字峰值,到2022年,这一比例可能会降至6%左右,到2023年可能会接近5%。这将是自二战以来最大的财政紧缩。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货币增量。几乎所有的央行现在都认为自己落后于形势,因此货币和财政的边际增量将同时下降。 如果没有财政和货币支持,没有真正的周期性复苏,我认为通货膨胀和再膨胀都会消失。因此,我认为2022年底的增长和通胀都将低于今年早些时候。 还有多低呢?我认为最终可能会降至2%左右。像美国和英国这样通胀更严重的国家,通胀可能会至少降低300至400个基点。 由此,Shvets得出结论,如果没有公共支出提振需求,通货紧缩最终将占上风。 那么,这个论点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呢?有以下几点: 第一,供给和需求曲线无法一起移动。当其他的干扰事件发生,就会像2021年一样无法领先于曲线。 第二,随着通胀持续到2022年初,各国央行是否会采取行动。换句话说,他们确实犯下了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将很快使增长和通胀同时消失。 第三,真正的外部因素,我们无法控制地缘政治。 基本上,如果没有公共部门,没有强大的财政和货币支持,通货紧缩的力量比通货膨胀更强大。因此,如果你取消这些支持,通货膨胀就会下降,总收入就会下降。 然后,问题就变成了是否应该在2023年再次开始刺激。 对于“滚动资产泡沫”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Shvets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资产市场的灾难性抛售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有害影响,因此我们仍然需要这些资产泡沫来为增长提供资金。 考虑到这一点,他得出结论,疫情实际上并没有改变我们经济的性质。相反,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金融化。 所以对我来说,新冠肺炎并没有真正改变潜在的政策设置。我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化、杠杆和资产价格的驱动,还有不断降低边际成本的技术、不断恶化的人口结构驱动和财富不平等。 记住,在大多数国家,底层的50-60%的人口一无所有,几乎所有高达70%的资产都集中在顶层的10%。 你可以说前1%,前5%的人几乎拥有一切,而底层60%的人什么都没有。但这些人必须继续消费,他们必须被鼓励继续借贷和消费,因为否则,前1%或5%的人所控制的资产将直接崩溃。 因此,美联储的作用不是通货膨胀或失业,他们的任务是成为两个领域之间的中间人。一个是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而另一个是基础经济。 因此,他们必须确保这两个领域齐头并进,或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和谐。所以对我来说,这就是我们经济的本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美联储褐皮书:消费者“捂钱包”,经济放缓,未来..
- 不降息!央行开展182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维持..
- 人造肉也疯狂,一天65%股涨停!撒豆成肉暗藏什么..
- 孟晚舟被戴手铐脚镣,中方密集发声..
- 时隔5个多月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为何再破“7”,后续..
- 历次触及-2X标准差后,市场是如何反弹的?..
- 集体跳水,集运市场要变天?
- 春节前3000亿解禁潮来袭 顺丰、银河证券占半壁江..
- 大模型赛道正“热”:卷场景、卷芯片、卷人才..
- 外交部驳"中国强大靠的是美国的钱":中..
- 高盛:大宗商品仍会是2023年表现最好的资产之一 ..
- 第四批混改即将落地: 中介押注国资证券化机会..
- 中俄农产品能源贸易火热 俄媒:2年内可达2000亿美..
- 罕见高温凶猛,气候科学家:欧洲热浪增速比同纬度..
- 首发募资超21亿元 年内最大持有期权益基金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