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人工智能报告: 中国人对AI的积极乐观程度高居世界榜首
zhonghua @ 2023年04月04日 财经风云
斯坦福人工智能报告: 中国人对AI的积极乐观程度高居世界榜首 赵颖 报告指出,工业界遥遥领先于学术界,关于滥用人工智能的数量正在迅速上升,几乎所有美国工业部门对掌握AI技能的工人需求都在增加...... 4月3日,斯坦福大学AI研究所Stanford HAI发布《2023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3 AI Index Report),该机构在报告中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影响和年度发展趋势。 这是该机构发布的第6份年度报告,自2017年起,由Stanford HAI主导,来自 MIT、OpenAI、麦肯锡等机构的多位专家教授,组建了一个小组,每年发布AI指数年度报告,全面追踪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状态和趋势。本篇报告将其对全球人工智能立法的追踪范围从2022年的25个国家扩大到 2023年的127个。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过去一年,从聊天机器人ChatGPT到图像生成软件Midjourney这样的AI工具已经成为主流,关于如何部署这项技术以及如何平衡风险和机会的决定牢牢掌握在企业参与者手中。 以下是报告十大要点: 1. 工业界领先于学术界 2014年之前,学术界在开发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那以后,工业界便开始领先。2022年,工业界研发了32个重要的机器学习模型,而学术界只生产了3个。 由于建立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和资金等资源,这使得优势向企业参与者转移。 人工智能领域的许多专家担心,企业界的激励机制可能导致危险后果,公司为了超越对手,可能急于推出产品,把安全问题放在一边。这是许多专家目前呼吁放缓甚至暂停人工智能发展的原因之一,包括马斯克在内的人士上周签署的公开信就是如此。 2. 传统基准性能饱和 人工智能领域继续发布着最先进的产品,但很多改进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基准架构越来越趋于饱和。同时,新的、更全面的基准架构,如 BIG-bench 和 HELM 等正发布。 3. 人工智能对环境既有利也有害 新的研究表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根据 Luccioni 等人的研究,BLOOM 2022 年训练所排放的碳比一个乘客从纽约到旧金山的单程航行多25 倍,而OpenAI的GPT-3碳成本是BLOOM的20倍。 尽管如此,像BCOOLER这样的新强化学习模型表明,人工智能系统可以用来优化能源使用。 4. 世界上最好的新科学家是AI模型? 人工智能模型开始迅速加速科学进步,在2022年被用来帮助氢融合,提高基质操作的效率来产生新的抗体。 5. 关于滥用人工智能的事件数量正在迅速上升 根据追踪人工智能道德滥用相关事件的AIAAIC数据库,自2012年以来,人工智能事件和争议的数量增加了26倍。其中包括伪造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投降的视频,以及伪造特斯拉自动驾驶演示视频。 这种增长既证明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增加,也证明其存在滥用的可能性。 6.几乎所有美国工业部门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技能的需求都在增加 在美国每个使用数据的部门中(农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业除外),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岗位的数量平均从2021年的1.7% 增加到2022年的1.9%。美国的雇主正越来越多地寻找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的工人。 7. 在过去 10 年中,人工智能的私人投资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私人投资为919亿美元,自2021年以来下降了26.7%。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融资事件总数以及新融资的人工智能公司数量也同样减少。 不过,在过去10年中,人工智能投资一直在攀升,2022年人工智能的私人投资规模是2013年的18倍。 8. 采用人工智能的公司报告成本下降和收入增加 根据麦肯锡的年度研究调查结果,2022年采用人工智能的公司比例自2017年以来翻了一番多,此前多年来一直稳定在50%至60%之间。采用人工智能的组织报告了有意义的成本下降和收入增加。 9. 政策制定者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正在上升 AI Index对127个国家的立法记录的分析显示,包含 "人工智能" 的法案数量,从2016年的仅1个增长到2022年的37 个。 10. 中国人对AI技术的积极乐观程度高居世界榜首 在2022年 IPSOS的调查中,78%的中国受访者(在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比例最高)同意"使用人工智能的产品和服务的好处多于坏处"的观点。其次,沙特阿拉伯(76%)和印度(71%)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产品"利大于弊"。只有35%的美国受访者(在被调查国家中比例最低)同意这一说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大摩看印股今年涨18%的三大理由:经济、盈利、散..
- 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GDP增长目标5%左右,CPI涨幅..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上证报:从股债利差看,当下市场或已经处在相对底..
- 理财人的至暗时刻:资产荒的资产荒,钱荒的钱荒..
- 欧洲电网逼近崩溃!伦敦电价一度飙升5000%,法国..
- 国家统计局:2024年GDP为134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
- 跳水40美元!金价跌至疫情以来新低..
- 中共中央、国务院:到2025年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
- ChatGPT模型大更新!全新大、小文本嵌入模型,AP..
- 美联储三把手:美国经济已准备好“软着陆”,支持..
- 重磅!谷歌宣布计划推出聊天机器人Bard,苹果下周..
- 细看各地两会报告,化债、债务调配……..
- GPT炒股,最强外挂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