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央行行长拉加德:特朗普2.0对欧洲可能意味着“恶劣的”关税行动
laodang @ 2024年02月01日 财经风云
欧央行行长拉加德:特朗普2.0对欧洲可能意味着"恶劣的"关税行动 李丹 拉加德本月再次警告特朗普当选的威胁,说欧洲的最佳应对方式是加强单一市场,欧盟的金融市场要让小公司更容易筹资。她重申本月稍早的呼吁,欧洲的主场要强大。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再次对特朗普一旦当选美国总统的前景发出警告。 美东时间1月30日周二,拉加德对媒体表示,鉴于特朗普执政时的表现,若他今年胜选,对欧洲来说可能是威胁,欧洲可能要未雨绸缪,准备应对届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她呼吁: "让我们为潜在的关税、为可能出乎意料的恶劣决策做好准备。让我们主场的强大。" 在拉加德看来,欧洲应对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最佳方式是,加强欧洲大陆单一市场,也就是确保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在27个欧盟国家之间自由流动。拉加德说,这意味着,欧盟的金融市场要让小公司更容易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和鼓励创新"。 拉加德还呼吁欧盟成员国之间平等地认可专业资格。她说,成为真正的单一市场将让欧洲受益匪浅,"我认为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前进","这就是欧洲在面临威胁时的行动方式"。 这是拉加德本月再次公开提到特朗普第二次担任美国总统将产生的威胁。一周多以前的1月18日,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拉加德对法国媒体表示,特朗普当选将对欧洲构成"威胁"。她说: "如果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我指的是他(特朗普)在第一个四年(总统)任期内的行事方式,这显然是一种威胁。你只需要看看贸易关税、看看他对北约的承诺、看看他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过去,仅仅就这三个领域,美国的利益就和欧洲的利益不一致。" 次日1月19日,拉加德又在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面对特朗普可能当选的威胁,"最好的防御方式是攻击",欧洲"需要主场强大,强大代表着有一个强大的、深入的市场,一个真正单一的市场。" 外界观点认为,若拜登连任美国总统,可能延续当前的政策,而假如特朗普胜出,美国政府对经济和政治的一些支持可能减少。有鉴于此,拉加德认为,欧洲应该增加在自身资本市场的投入,以便给支持一些投资,比如绿色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 最近,特朗普竞选期间已经传出他若上台可能加征关税的消息。 据澎湃新闻,本周一中国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顾问讨论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统一关税的可能性,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我们不对未经证实的消息发表评论。"汪文斌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大摩看印股今年涨18%的三大理由:经济、盈利、散..
- 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GDP增长目标5%左右,CPI涨幅..
- 国家统计局:2024年GDP为134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理财人的至暗时刻:资产荒的资产荒,钱荒的钱荒..
- 央行行长最新发声,证监会、交易所出招!美国加大..
- 上证报:从股债利差看,当下市场或已经处在相对底..
- 细看各地两会报告,化债、债务调配……..
- ChatGPT模型大更新!全新大、小文本嵌入模型,AP..
- 历史性一刻!顶级域名ai.com重定向到DeepSeek官网..
- 中芯国际18天闪电过会 拟募资200亿创科创板之最..
- 还会再次降息么
- 死伤逾3000!巴以突变,火线分析
- 马斯克:扭转特斯拉的八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