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引发工业革命?75%企业观望中,9.6%已率先尝鲜
gangqin @ 2024年08月15日 财经风云
AI大模型引发工业革命?75%企业观望中,9.6%已率先尝鲜 来源: 金融界 作者:灵犀投研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近期发布的《中国AI大模型工业应用指数(2024年)》显示,国内模型在语句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上已超越国外模型,但在数理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份报告为我们勾勒出了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清晰轮廓。 技术引领,大模型应用逐步落地 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崔粲指出,工业大模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总体处于小规模商业应用落地阶段。数据显示,9.6%的企业已经应用大模型,13.3%的企业正在规划和探讨,而75%的企业仍处于观望和了解阶段。这一数据反映出大模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 以某知名钢铁集团为例,其工厂信息系统已有11个大的业务模型和30多个小模型,涵盖了配煤配矿、性能预测、铁钢平衡等多个领域。该集团数智办负责人表示:"比如,配料模型通过大数据挖掘将不同原料品种进行配煤配矿,实现成本最低化、产能最大化。原来这些都是靠人脑来处理,现在把大脑里的经验模型转化为系统。"这种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经验的数字化传承。 企业转型,AI驱动效率提升 面对AI大模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布局。工业软件巨头SAP宣布了一项面向AI时代的重组转型计划,预计投入约22亿美元用于员工AI技能再培训和自愿裁员计划,约8000个职位将受到影响。这一决策反映了传统工业软件企业对AI技术的重视程度。 国内工业软件上市公司鼎捷软件也在积极拥抱AI变革。公司执行副总裁张苑逸表示,鼎捷软件已针对多个行业开发了场景化AI应用,并将企业级知识机器人ChatFile导入既有方案,提升客户决策效率。这一举措带动了中国台湾地区AI应用营收同比增长179%。鼎捷软件执行副总裁刘波进一步指出:"AI技术和应用工具是让数据成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AI将创造新业态,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使数据真正成为生产要素。" 未来展望,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 尽管当前AI与人的互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刘波预测,未来AI与人的互动模式将从当前的"副驾驶模式"转变为"智能系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工作将由AI完成,人类主要负责设定目标、进行资源评估和结果控制。 对于金融从业人员而言,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不仅意味着新的投资机会,也预示着整个产业链的重构。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估值和投资价值。同时,AI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为客户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投资建议和风险管理服务。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普京:我们即将面对二战后“最危险且最重要”的十..
- 大摩看印股今年涨18%的三大理由:经济、盈利、散..
- 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GDP增长目标5%左右,CPI涨幅..
- 二十届三中全会权威辅导材料谈资本市场改革:过去..
- 欧美主要股指进入熊市 桥水百亿美元做空37家欧洲..
- 壹传媒暴涨推手曝光:获利逾3870万港元 15人被捕..
- 关于货币化安置、“白名单”增资、商品房收储、保..
- 运价暴涨!红海危机冲击海运,多家航运公司决定绕..
- 全球投资巨头持仓调整!巴菲特、桥水大幅减持苹果..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央行潘功胜: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了五项整..
- 一旦调入沪深300,有多少资金会增配宁德时代?..
- 日本央行震惊投资者 大量资金逃离美国国债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