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12家新批公募步调分化,大佬和“打法”是突破点

taiyang @ 2019年03月26日  财经风云

冰火两重天!12家新批公募步调分化,大佬和“打法”是突破点
作者: 张雨娜


随着睿远700亿“爆款”基金的发行以及朱雀基金上报首款产品,去年成立的基金公司近况浮出水面――12家基金公司步调不一,发展节奏分化明显。其中原因是什么?

监管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成功从私募江湖转战公募战场的朱雀基金,已悄然上报了第一只产品。

站在当下,回眸2018年获批设立的12家基金公司,目前步调分化非一般严重:有的已经涌出700亿申购的“爆款”产品;也有的被核准设立2次;有的仅停留在完成工商注册登记阶段,有的则“默默用力”。

新设基金公司发展分化的原因究竟在哪?

新基金公司“门槛”不少

在业内人士看来,去年拿到“准生证”的基金公司,至今发展差距明显,主要原因或和“现场检查”(后简称“场检”)的进展有关。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基金公司本身的软硬件条件,比如:人员团队,渠道准备、产品定型、系统到位等的状况,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尽早通过有关部门的“现场检查”。而后者正是新公司开业的前提条件。

然而,“场检”仅是其中一道小门槛。来自业内的观点认为,相比新公司正式成立之前的考验。新公司成立后要行业中脱颖而出,更加困难。

“找准公司的定位才至关重要。”一名业内人士感叹道。

朱雀基金上报首款产品

近日,监管机构官网显示,赶在农历新年之前正式成立的朱雀基金已上报了首款产品――朱雀产业臻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昔日的百亿级私募,转战公募战场后上报的首款产品设计初衷会是什么?

朱雀基金相关人士表示,鉴于该公司“坚持产业链投资研究模式”的特点,所以首只公募基金锚定了偏股混合型产品。未来还会继续拓展能力圈,并在能力圈内续发新产品。

可对比的是,在朱雀基金上报产品的更早一天,2018年获得批文的“个人系”公募公司蜂巢基金也再次上报了公募产品。证监会官网显示,蜂巢基金上报的是“蜂巢添跃纯债2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去年获批公司发展分化
2018年,是最多公募基金公司拿到“准生证”的一年:全年共有12家新基金公司获批设立,创出多年新高。

但截至2019年2月,仅有蜂巢基金、中庚基金、湘财基金、睿远基金、朱雀基金和淳厚基金6家基金公司被列入了证监会公布的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名录。

这意味着去年获批的基金公司仅有约一半拿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回首看,该批12家公司近况分化非常明显:有的首只产品募资已成“爆款”;有的则经历了监管层的“2次”核准设立;有的收到批文后至今“鸦雀无声”,不知进展。

比如,去年10月获批成立的睿远基金,首只公募产品睿远成长价值已经完成了“一日告磬”的销售记录。而比睿远基金更早一个月拿到批文的同泰基金,在今年3月才取得许可证。

另外一家“个人系”明亚基金,在去年8月已经拿到监管的批复文件。但在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职位由王晖变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李正清,该公司不久之前经历了二次“过会”。

此外,去年获批成立的两家“券商系”基金公司――华融基金和西藏东财基金,目前仍停留在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阶段。

但这都不算是最慢的。去年11月底拿到批文的,由钟鸣远发起设立的博远基金,至今仍无最新动向。惠升基金情况亦相似。

 

 “场检”的关窍
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公司在开业前后之所以发展速度差距明显,或主要因为各家基金公司通过“现场检查”的时间进度不一。

比如,有些公司或许未完成现场检查;有些公司即使完成了现场检查,也不一定立刻能收到许可证,监管方面可能会提出一些整改意见:诸如IT系统是否达到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要求,风险合规人员以及IT系统的支持人员是否达到应有的合理比例等。

如果这些问题未能及时被解决,那么批复流程就会延宕。

制度的梳理

此外,各家公司的制度准备是否到位,也会很大程度地拉开各家公司的进度。

业内人士透露,通常公募基金公司的制度设计和准备是非常严谨的,不管公司最开始是有几十人还是几百人,有关方面对制度建设的要求是一视同仁的。

而后续,有关方面对于基金公司上报的制度,还会派人到现场去校验,并模拟一些情况,看公司团队如何应对,是否严格的按照制度来执行。

新公司的难点痛点

去年获批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以朱雀基金为代表的“私转公”公募;另一类是“个人系”公募,此类基金公司占了全年获批总数的50%;还有一类就是以华融基金和西藏东财基金公司为代表的“券商系”公募。

除去硬件设备方面,还有哪些因素会让各家新公司拉开发展上的差距?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是团队人员上的差距。

这方面,一些“私转公”的公司团队,或是睿远这样前期人力准备非常充分的团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优势。而新组建团队就会吃亏一点。

其次,是运营方面的差距。不少“个人系”的公募公司,就在这个环节吃了亏。

其三,是公司业务定位上的差距。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新公司找准自身的定位至关重要。

“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有睿远的资源配置,所以新基金公司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目前很多新公司仍未有自己特色,和已经成立了几年的基金公司区别不大。顶多个别会在事业部的激励上宽松一点,而这并不算是特色。在激烈的公募战场要取得一席之地,新基金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特色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