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场忽略的“降准预言”:“中小银行较低存准政策框架”猜想

zhonghua @ 2019年05月06日 财经风云

被市场忽略的“降准预言”:“中小银行较低存准政策框架”猜想
作者: 王剑


现行的存准率优惠机制急需将其升级为更科学的框架。最好是囊括一整套科学的指标,全面考核一家银行小微业务的成果。

编者注:4月国常会之后,本文作者王剑对其中“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今天早间,中国央行宣布中小银行降准政策,特重发此篇文章,望其中的逻辑梳理对读者有帮助。

今年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但会上未对此作进一步说明。几天之后,25日,央行也表示,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由于并不掌握进一步的信息,我们只能做一些猜想。以下信息来自央行《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我们目前不同类型银行已经实施不同的存准率。目前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13.5%、中小型商业银行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8%。

大型银行是指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中小银行是指股份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县域农商行、农信社、农合行、村镇银行。

(2)在基准存准率基础上,目前还实施有定向降准考核。对于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符合宏观审慎的,同时普惠金融投放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可在相应的基准存准率基础上,再降0.5或1.5个百分点。县域农商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则不考核定向降准,而是考核“用于当地贷款发放的资金达到其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的”,存准率可在基准基础上降1个百分点。

因此,目前也是存在一个类似“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的机制的。但还说不上是“框架”,只是一个简单的不同类型银行分档,然后有额外的优惠机制。

然后,我们再从普惠金融说起。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小微企业、底层民众、农民等群体,在我国主要包括“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最近,最令人关注的是小微贷款。

现在全国上下在出台各种政策,推动银行投放小微贷款,大大小小的银行都响应号召,非常努力。

但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小微信贷是门技术活儿,并不是所有银行都掌握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内部考核机制,也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定位于小微领域,甚至,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在当地能找到合适的小微客户。因此,敦促全体银行一哄而上并不是科学的方法。

因此,对于银行做小微,宜采用“正激励”(奖赏做得好的银行),而不应采用“负激励”(惩罚做不好的银行)。现有的定向降准就是“正激励”的思路,是科学的。奖赏做得好的银行,而一时做不了、做不好的银行,就不要强迫他们去做,他们要是瞎做,反而误人误己。

但是,现行的优惠机制,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1)对“做得好”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仅考核投放量。如何评价“做得好”呢?显然,光看投放量并不一定算是“做得好”。有些银行为了完成任务,不计成本,不遵从商业规律,突击投放,虽然小微企业确实是拿到了资金,但是可能形成坏账,还可能搅乱原来的小微信贷市场。因此,评价小微业务“做得好”,需要多看些指标,除了投放量,还应看定价、风控是否科学,户均金额是否足够小,以及客户服务质量等。

(2)考核结果没有形成足够差异,“正激励”反倒成了“负激励”。最新一年的优惠机制的考核结果,央行说:“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适用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语出上述货币政策报告)换言之,现行的考核,大部分银行都达到了存准率优惠的条件。

可是,试想,一场考试,全班同学都是A或B,只有极少数是C,那么也是不够合理的。这样的结果,拉不出考核差距,对优秀的同学不具有足够辨识度(全班有一堆同学得A),反倒是把做得不好的同学被辨识出来了(就是那个别几个得C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做得最优秀的同学,淹没在一堆A里面,做得不好的,清清楚楚被考核了出来,原本设计为“正激励”的,最后成了“负激励”,拿到C的被领导一眼就看见,然后就来问你咋小微没做好。

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反映出现行的存准率优惠机制不尽合理,急需将其升级为更科学的框架。最好是囊括一整套科学的指标,全面考核一家银行小微业务的成果。然后,将考核为优秀的银行数量限制在较低比例,让最小微业务最优秀的银行更为突显,然后获得奖励,比如更低存准率。而且,这奖励的程度要足够大,让优秀的银行在物质、精神上均得到高度认可。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正激励作用,鼓励更多银行用科学方法投身于小微业务。

*本文为金融业研究方法探讨,并结合时事,也是对已发证券研究报告的进一步延伸解读。

*本文不是证券研究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涉及个股也仅为举例或陈述事实之用,不代表我们对他们的证券或产品的推荐。具体投资建议请参考我们的研究报告。

本文作者: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来源:王剑的角度,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原标题《【随笔】“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猜想》

相关内容
    暂无...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