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稳增长发力: 撬动万亿基建 激发民间投资
2020年稳增长发力: 撬动万亿基建 激发民间投资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9日在发改委月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将聚焦产业升级、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落实补短板、稳投资各项重点任务。 发改委具体部署了五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着力抓好储备项目,着力推进项目实施,着力用好专项债券,着力深化相关改革,着力激发民间投资。 投资关键性作用进一步显现 去年以来,随着稳投资的各项改善措施落地,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彭永涛撰文分析,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投资快速壮大,短板领域投资持续发力,制造业投资低位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的关键性作用进一步显现。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2%。尽管增速较上年有所降低,投资仍发挥着稳定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2019年各月投资增速基本在5%~6.5%的区间,保持平稳态势。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表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存量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手段,稳投资作为“六稳”的核心部分,是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专项债额度的增加,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托底效应将不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与服务业投资同比的迅速增长,新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提高将进一步助力稳增长。 在传统基建项目之外,国家大力推行的新基建也是未来基建投资增长的一个方向。新基建和高端制造业既能稳投资、稳增长,也在朝着促创新的方向不断努力, 为未来我国科技的更新换代打下坚实基础,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短期来看,在新领域和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可以避免传统刺激所带来的产能过剩,从而从提高投资效率的角度提振投资水平。长期来看,我国正迈向量质齐升的经济发展新时期,但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因素,使得产业调整和升级势在必行。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将从传统和新兴的双角度对经济形成支撑,增速大概率维持在4%~5%的水平。 着力推进项目实施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 孟玮表示,着力抓好储备项目。重点是储备实施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督促地方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过去的2019年全年,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7个,总投资13292亿元。其中审批116个、核准41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能源、高技术和水利等领域。其中,交通运输项目37个、能源项目34个、高技术项目22个、水利项目15个。 孟玮强调,着力推进项目实施。进一步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加大对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投入力度,比如说,加大对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城镇老旧小区和配套基础设施改造等建设。 交通运输部此前明确,2020年铁路投资将达8000亿元。近期,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三个高铁项目的可研报告,分别是新建集宁至大同至原平铁路、新建包头至银川高铁包头至惠农段和银川至巴彦浩特支线、新建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三个高铁项目均位于中西部和东北,总投资高达1608.5亿元。 2020新年伊始,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各地稳投资的重点。比如,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1月2日在苏州举行全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议,江苏省、市、县三级总投资逾万亿元的140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项目确定了之后,钱从哪里来?投资资金除了依赖税收和非税收入外,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下称“地方债”)筹资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去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再次超过4万亿元,达到4.36万亿元。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突破5万亿元几无悬念,发行速度也越来越快,去年改变了往年债券发行集中在下半年的窘状,今年地方1月(计划)发行新增债券规模逼近7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而且发债投向更加精准,更多资金投向重大民生补短板领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了一季度工作。他强调,加快发行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在建工程建设和具备条件项目及早开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对于基建的撬动作用不容忽视,按照规定,专项债作资本金的规模可占每个省专项债规模的2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专项债用于资本金的规模高达2000亿至3000亿元,那么按照15%~20%的资本金比例计算,可撬动约1万亿至2万亿元规模的基建项目。 孟玮表示,着力用好专项债券。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落实好项目为重点做好项目准备,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只有地方政府妥善处理隐性债务问题,做好隐性债务平滑工作,才能为基建投资争取更大的发力空间。针对专项债的政策预调微调也是在为未来专项债的发行做铺垫,提前解决发行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并通过调降利率的形式为专项债的发行提供更好的流动性环境,以保证在项目额度下达后,能更快更好地发挥专项债资金稳增长、补短板效应。 深化改革激发民间投资 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是拉动有效投资尤其是激发民间投资的重要一环。孟玮表示,《政府投资条例》已经正式实施,要以此为契机,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强化项目决策与用地规划落实协同,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一网通办”。 今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同步施行,“一法一条例”将为我国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孟玮表示,下一步,将以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为契机,结合投资领域“堵点”梳理,充分考虑外资项目特点,继续完善相关机制,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对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在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方面,孟玮强调,推动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规范推广PPP模式,加强投融资合作,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近日分批召开了三次投资“堵点”问题线索交办座谈会,并对下一步深入推进疏解治理投资“堵点”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和要求。 去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这份支持民营企业的28条意见,亮点频现,例如提出“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中小民营企业风险补偿基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对第一财经表示,此次推出的《意见》力度大、政策细,对于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基础设施等领域,有了改革的整体办法、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也为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完善融资支持制度、健全执法司法平等保护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 |
-
暂无...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 超千家公司将被ST?真实数据来了,66股符合ST新规..
- 中国主导身体,英伟达要做大脑,特斯拉“做整合”..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白银为何如此强势?德银:即便考虑黄金和铜,也看..
- A股进入“分红实施季”,高股息个股名单来了..
- 中国互联网巨头中增长最快!大摩:美团剑指300港..
- 10块钱一份的拼好饭,磨平了外卖商家们最后一点棱..
- 中国央行连续第三个月增持黄金,1月黄金储备环比..
- 股市应该每年赚多少?
- 莫迪的“经济大饼”:印度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
- 历史性一刻!顶级域名ai.com重定向到DeepSeek官网..
- 住建部会议在京召开: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型需求,..
- 美股财报季“第一枪”:摩根大通Q4营收超预期,高..
- 过亿糖尿病患者迎新药,全球首个超长效胰岛素在华..
- 量化全军覆没,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