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新增信贷1.81万亿元略超预期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提升
taiyang @ 2020年07月13日 财经风云
| 6月份新增信贷1.81万亿元略超预期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提升 证券日报 记者 刘琪 今年上半年的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全面出炉。 7月10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5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4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5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5%。上半年净投放现金2270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份M2增速保持在逾3年以来的高点,主要推动因素是财政逆周期调节发力,财政存款下降。此外,居民存款大幅多增对M2增速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信贷方面,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1474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 社融规模方面,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099亿元。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 “总体来看,6月份信贷和社融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规模,上半年信贷和社融显著高于去年水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6月份信贷增长略超预期,比去年同期多增的部分主要由中长期贷款贡献,中长期贷款新增1.37万亿元,同比多增5086亿元,说明信贷结构逐步改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提升。 温彬进一步分析道,对于企业部门而言,6月份中长期贷款新增7348亿元,分别比5月份和去年同期多增2043亿元和3595亿元,说明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效果开始显现。 “6月份新增社融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多增,存量社融增速创逾两年以来新高。”王青认为,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表外票据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三项是主要增量来源。其中表外票据融资多增,主要因为票据贴现利率走高抑制企业贴现需求;6月份债券发行利率回升导致部分发行人调整发行安排,但当前利率仍处较低水平,企业债券融资同比仍较大幅度多增。 “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形势下,下阶段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力度,防止资金空转套利,真正将资金用于所需领域。”温彬表示,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发挥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力度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 王青认为,央行近期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实体经济宽信用效果还会逐步体现。近期债券收益率上升较快,7月份企业债券融资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人民币信贷、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多增将抵消这一影响。预计7月份新增人民币信贷和社融规模环比有一定幅度的季节性回调,但同比多增局面将会延续,社融存量和M2增速有可能小幅加快。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AI见闻日报:大模型思想克隆!让AI像人类一样思维..
- 安邦终于将和谐健康卖了,房企组团接盘?..
- 股价最狠暴跌97%:女老板300亿诈骗案 法院官宣了..
- 外盘集体上涨,特斯拉股价大反弹;港股多个指数续..
- 阿里巴巴成立独资芯片公司 着眼AI和量子计算..
- OpenAI发布炸裂研究:让AI解释AI黑箱,人类无法理..
- 英美股休市,美国债务协议未能提振,清淡欧股回落..
- 标普纳指刷新逾一年最高,特斯拉13日连涨,欧美国..
- 美股三大股指收涨 纳指涨超1% 特斯拉十连涨..
- 深交所制定两个专项工作方案:助推国有、民营上市..
- 新华社:透视我国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的深意..
- OPEC+本周放大招?媒体称考虑新一轮减产多达百万..
- 美股“七姐妹”和欧股“十一罗汉”的热度还能持续..
- 昔日女首富,被股民质疑
- 第四批混改即将落地: 中介押注国资证券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