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迪斯尼与人民朋克:中国文化输出的命运路口
迪斯尼的本质是伴随着美国在二十世纪的崛起,美国文化公司用新技术重新演绎了旧世界的故事
1972年7月,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新几内亚的沙滩上散步时,一个当地人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他们的祖先在这里待了近万年,而欧洲的白人200年前才到来。可为什么是欧洲的白人制造了那么多货物运到新几内亚卖,而当地人却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货物?
1923年,画家出身的华特.迪斯尼和哥哥罗伊在好莱坞成立迪士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他们打响第一枪的作品,是《爱丽丝梦游仙境》。
木偶奇遇记,1880年的意大利童话 小飞侠,则是来自1911年苏格兰的彼得潘的故事
阿拉丁则是来自阿拉伯的童话《一千零一夜》,16世纪就定型的。 花木兰就不说了,来自中国南北朝的《木兰辞》 甚至,狮子王这样的,也高度参考了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内核。
NONONO,这个格局,就低了
一言概之,直到上世纪中叶,尽管美国在GDP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但大家认知中欧洲依然是文化高地,美国还是一片文化荒漠,大家眼里没有文化只是暴发户的乡巴佬。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new money和 old money的矛盾,以及泰坦尼克号里,露丝和反派男,老欧洲落魄贵族小姐和美国梦下暴发户,都是这个现象的映射。
大家熟悉的摇滚乐,我认为也可以算入这一波浪潮的产物,新大陆在黑人节奏布鲁斯和乡村音乐影响下融合出了自己的声音,并反向影响了全球。 迪斯尼和米老鼠,作为美国文化的一环,也就此走进了全球孩子的童年。
OK,说完了迪斯尼,我们来聊聊ACG。 ACG和二次元在过去几十年深刻影响了国人,几乎是一代人的童年。但是,什么是ACG?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很多人可能会说要有爱啦,宅文化啦,其实,ACG有很明确的源头定义。 ACG文化发源于日本,是动画,漫画,游戏三大圈层的统称。 那么1984年龙珠连载时日本的GDP呢? 发现什么没有?日本是当时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且还在一路狂奔中。
但是,日本动画公司有钱呀,请得起画师,动画做的好呀,这画风,这美感。欧美宅男表示,666,这个设定我吃了。于是,从此欧美的精灵也跟着日系精灵走了,全世界精灵都接受了美貌长耳朵这个设定。(真香)
之后则是大家熟悉的~ TVB的本质是什么— —伴随着香港经济在二十世纪末的崛起,香港的文化公司用他们更现代化更通俗化的理解和技术,重新演绎了过去的武侠故事。TVB武侠剧,就此走向了整个华人世界。
任何国家任何肤色的任何人物,在好莱坞迪斯尼的故事里,不管经历了什么,你为什么爱,为什么恨,为什么拼死抵抗,你为何而战,最终解释逻辑都会回归到美式价值观上。
这个办法在过去几十年非常成功。
但也有小部分时候,他们演绎的不好,因为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来源,创作团队不太能吃透原来的故事和文化背景,只能看着演。尤其是这两年创作团队功底下降时,这个问题越发明显。
没错,我说的就是~~~木乃伊。木乃伊1在金字塔怎么挖怎么闹大家都看着乐,但当主角变成了兵马俑时,中国观众就觉得这什么鬼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太看好2020年的花木兰。
因为在当前这个年代,以我对当前迪斯尼创作团队的理解,他们创作的花木兰故事,可能和当前国人的口味还有价值观相差较远。尽管在画面和技术上可能会有进步,但故事内核,我认为应该是会有一些问题的。
OK,介绍完迪斯尼好莱坞以及花木兰的来龙去脉后,问题来了,2020年的世界GDP,是什么样的? 答案是这样的,而且,有许多人预计,几年内,红线会超过蓝线成为第一。
我认为中国必然会出现这样一家公司。 勤奋比不过天分,天分比不过大时代
至此,本文的终极问题也终于出现了:如果将迪斯尼好莱坞作为目标,B站以及其他的中国文化公司,中国的文化创作者们,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中国文化输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第二个,技术革新,实际上,由于大量外包,目前中国视觉技术成长很快,很多日美的作品,背后是中国工作室在完成的。流浪地球大部分特效也是中国团队完成的。所以这里是有弯道超车机会的,关键在于能否完成技术上的突破和革新。
这两年,各平台崛起,各创作团队崛起,然后基本就是在商业模式这块不断反复横跳。 网文里就有老起点的付费订阅制和番茄的免费制,新阅文一顿争议,最后也走的免费制。 视频这边,腾讯视频,爱奇艺,B站,西瓜,付费制免费制会员制订阅制提前点播制,八仙过海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本质还是在摸索最适合发展的模式。
我看好B站的原因在于,目前来看,他们这个模式下平台和创作者们的关系比较融洽,社区氛围也比较有优势,但最终发展可能还得市场说话。但不管怎样,各路平台资本是有了,国内自己的作品也陆续涌现出来了,大众也开始买账。
讲故事这事看起来简单,其实是最难的。深刻的论文大家都会写,但能将很深的故事演绎成5岁小孩都看的津津有味的故事,这就非常难。而要在五岁小孩都能看懂的故事里潜移默化的体现出文化理念和价值观,那绝对是大师操作。文化输出是需要载体的,故事讲的好,潜移默化就飞入千万家了,故事讲不好,那学院开遍世界也没辙,因为大家都爱听故事,不爱上课。
国内文化公司们前些年在文化作品上的困境源于什么? 有人说是资源,有人说是市场,有人说是审核,但我觉得,根源是:大家的故事讲的不好,甚至,根本不知道要讲什么故事。
坐着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尽头,历经一个又一个星球的探险,这故事你爱看吗?爱看啊。 天命之子,挥着剑驰骋在星际间,这故事你爱看吗?爱看啊。 他们背后的这个“自由”的故事内核,也足够吸引人 不论是迪斯尼还是好莱坞,他们的作品哪怕把别人的历史和故事,用自己的价值观重新演绎一遍,都能吸引人,就在于此,背后的故事内核有吸引力。
中国在过去,也能讲好故事。 大闹天宫,翻江倒海,打上云霄殿,我命由我不由天。哪怕你讲给七岁小孩听,他都觉得这简直酷炸了。老外看了也觉得酷,太酷了。 这个故事背后,是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才是天下的主人,英特纳雄耐尔的故事内核。这个内核,吸引力足够,所以创作者讲的舒服,大家看的也舒畅。
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过去的集体主义叙事和新时代个人自由主义的关系。上层的故事内核无法创新,就导致前台的故事雪崩。
有的导演钱也花了力气也费了服装道具都用心剧本还几经打磨,结果大家还是觉得云里雾里绕了半天一句不好看,为什么。故事内核崩塌,只能靠画面和戏剧化强坳。
但不管怎么坳,故事就是故事
为什么拍崩了?因为创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我要讲什么故事,他可能也不信自己要讲的故事。香港导演,他无法理解“英雄儿女”这个概念,觉得非要加段感情戏才能解释主人公的攀登动力,把攀登者拍成珠峰绝恋。我们常常说创作者不要自嗨,但你自己都不能被故事打动,你还怎么去打动观众呢?
我暂时称之为:人民朋克。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和西方,在现代化价值观方面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我们开始有了现代化的足够有吸引力的故事内核。
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愚蠢无知的上级,没有孤胆英雄拯救世界的戏码。 而是联合政府总动员,五大洲七大洋的勇士抛弃所有的仇恨和民族隔阂,集结起来进行饱和式救援拯救我们的星球。 “请不惜一切代价,重启苏拉威西赤道转向器”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那一年贺岁档大片频出,有黄渤沈腾这样的实力影帝,《疯狂外星人》坐拥宁浩黄渤沈腾三巨头,怎么看都是票房王者,但流浪地球在两天内把所有人拉到一起A了。这个背后其实是故事内核的先进性, "让我们一起点燃木星拯救地球”
那个把人送上月球开着飞船探索宇宙尽头的灯塔美国已经死了,剩下的这个是美修。 他们不再相信秩序的力量,在他们的故事里,哪怕世界末日丧尸横行,大家也要分成几波斗一下。在他们的故事里,人比丧尸更可怕。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注定了他们得这么写,他们会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性都要受到监督。你说我们别吵了,大家联合起来打丧尸建设新家园吧,他立刻会蹦起来告诉你不行权力必须要受到监督你不能剥夺我的自由。(这值得吗警告~)所以末日之下都是无秩序化废土化的。
以它为界,日本从此彻底放弃了宏大主义叙事,开始讲述个人情感的故事。然后你就会惊奇的发现,日本的故事里,哪怕颠覆世界的魔王反派,最后揭开面具,也不过是你隔壁班的高中生同学。再大的阴谋,最后也还是在学校这个舞台上演出。拯救世界的方式,则是通过谈恋爱。甚至穿越亿万星辰,浩瀚星海的舞台上,最后依然还是在讲述一个爱的故事。 而中国目前新生的人民朋克,虽然作品不多且还比较幼嫩,但可以看出,他其实非常罕见的既维持了宏大叙事又很好结合了个人情感关怀,甚至陆续衍生了神话朋克等分支。 即,神话里的仙人,本质也是高科技的产物~~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他大胆乐观的尝试用秩序和科学的力量去解释一切事物解答一切问题。
顺带一提,“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如果在美国片里,是很容易拍崩的。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大英雄会放弃家庭这个点。只有中国人自己能真正理解这个故事真正要讲述的,那种关于小我和大我的意义。 “理想分两种,我实现了理想,或理想通过我而得以实现”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治水还是回家的选择题,而是一个没有选择的单选题,水没治好,你以后还能回家吗?一旦故事拍成了二选一的选择题,那这个故事就崩了,过去很多作品,就崩在这里。
忽略了对治水的意义描述,光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家就会看的别扭觉得没人情。 没描述好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新世界,光强调牺牲,大家就看的有点疲。 主旋律为啥难拍呀,就难拍在这了。
“人民朋克”,既人民,又朋克,前者是对于人民大众力量的认知,后者是对科学理性的推崇。
只有前者,那么就是废土朋克,科学停滞不再发展甚至倒退。
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我们是命运的共同体,我们要一起将人类的勇气与坚毅永刻于星空之下。 这种尊重秩序,信赖科学理性并高度赞颂生产力发展的思路,本质是对历史传承和当年火种的继承和现代化翻新,让过去的故事内核变得更现代化更时髦融入新时代了。 如何包装好他,围绕他讲好故事,甚至让别的国家的人物和故事融入其中都完成自洽,应该会成为接下来中国文化输出的关键。
也应该是这一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
迪士尼的百年沉浮 凡耳之所属皆从尔——开创时代的蒂德莉特 字节腾讯的命运问题:美国是什么? 波萨达斯星人:如何评价《中国2098》科幻系列作品水平? 朱耶伽罗:如何评价《中国2098》科幻系列作品水平? 争议的李子柒,背后是撕裂的中国文化
来源:@卢诗翰 |
-
暂无...
- 多少老年人,渴望“闪婚老伴是豪门”..
- 日本“失落的30年”,普通人是怎么过的?..
- 既是日本人,也是中国人
- 长沙8死5伤撞人案调查:案发前4小时与背后的拆迁..
- 突发:拜登退选,哈里斯或接任,川普喷他..
- 比尔盖茨:我在AI教育最前沿的旅行..
- 湖南都市频道15年就报道过油罐混用的问题..
- 待重合的十四分之一丨触乐
- 北大数学系教授袁新意评姜萍事件:姜萍的初赛成绩..
- 以色列解救四名人质的行动内幕
- 多篇“某某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消息被删,科..
- 全球五大比特币巨鲸
- 短视频里的跨国婚姻产业链:“一条龙”、欺骗与风..
- 超50万人踩雷,“干锅、没钱”了!鼎益丰兑付危机..
- 北京地铁昌平线车厢脱离事故亲历者:事故发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