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50多秒中的视频,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命被拯救的清晰链条

huabei @ 2021年06月23日 世界观

盛夏的夜晚,深圳香蜜湖公园,一位男子倒地心脏骤停,在一位女医生的指导下,多人参与施救,他们相互鼓励,接力按压,拨打120,去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有条不紊。经过心肺复苏与AED电击除颤,男子最终恢复心跳被送往医院。
夜鹰就顺着视频场景的变化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过程。
1. 视频初始,橙色运动T恤的女医生显然按压累了,找身边的壮男接替,并在招呼更多的学习过急救的人们的参与。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是一个力气活,一般为了保证按压质量,需要2分钟按压之后换人,避免按压者因为疲劳而导致按压质量下降。另外,让更多人参与施救,这样就是一个群体行为,比单个施救者压力小了很多。所以,女医生的这个做法非常棒,也非常聪明,不但能做好一场急救,还能指挥一场急救,这非常难得。
2. 女医生在指挥按压过程中反复提醒,要用身体的重量,要把手扣起来,要保持每分钟120次的按压速度,说明其非常重视胸外按压的质量,深知心肺复苏最关键的步骤。
胸外按压时,我经常用这个口诀:双膝分开,与肩同宽,乳头连线,中点按压,双掌叠加,贴腕翘指,肩肘掌轴,垂直胸骨,挺胸翘臀,腰部发力,按压快速,回弹充分。当然这需要大家有机会去学习一下实操。
3.在视频中,没有看到施救者给患者做人工呼吸,这在情理之中。在现场,面对一个陌生人,尤其在新冠疫情以来,有勇气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还是很少的。其实,我如果在现场,我也不愿意做人工呼吸。但大家不用太纠结,像这种突发的心脏骤停,不做人工呼吸,单纯进行不间断的胸外按压,仍然是很有效的。
4.视频中第3-4秒的时候,可以看到患者有一个咧嘴张口抬头样的呼吸,这就是濒死喘息,女医生也说,这个男子在濒死喘息。濒死喘息是一种看起来有呼吸实际上没心跳的状态。在突发心脏骤停时,有不少患者会表现为这种严重不正常的呼吸,是心脏骤停的一种特征性表现。随着时间的延长,濒死喘息将逐渐停止到完全消失/没有呼吸。这个视频中,施救者没有被迷惑,及时的开始了心肺复苏,这非常难得。
5. 视频中没有看到那个开着电动车去拿AED的人,也不知道他去寻觅一个自己可能从没见过的东西的心情,但获得AED的速度实际在这场急救中是非常重要大。努力胸外按压的目的实际是供给大脑和心脏血流,从而争取到时间。什么时间?一个就是就是急救车到来的时间;另一个就是AED到来的时间。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专门设计公众也能用的急救设备。在突发心脏骤停时,绝大部分早期表现为心脏快速而紊乱的颤抖,此时心脏丧失泵血功能,失去反应呼吸脉搏。此时需要即刻心肺复苏,同时如果能有AED除颤(让紊乱颤抖的心脏恢复到节律性收缩运动),则成功率极高。反之,每延迟除颤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左右。你看,是不是至关重要?
6.视频中还有一个亮眼而温馨的画面,一位大姐不停的扇着扇子,还念叨着"阿弥陀佛",有鼓励、有期待、有一股冥冥之中的力量加持在患者身上下,估计这个加持的效果要超过AED[嘻嘻][嘻嘻]
7.还有一个大家没看到的亮点。现场没有看到掐人中、没有拍打胳膊肘、也没有人冲上来往嘴里塞救心丸。[中国赞]
8. 急救车的医护人员也很给力,他们没有第一时间抬起病人就跑,而是在现场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急救药物注射,在患者恢复了心跳之后才搬运患者送至医院。抓住了早期急救的时间做了最重要的事情。
短短150多秒中的视频,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命被拯救的清晰链条。
第一时间识别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一时间开始心肺复苏
早期实施电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
感谢深圳这座城市,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生命的再启动,

真希望每个心脏骤停的最后,我们都能如此击掌相庆。

(视频)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