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问八答,高尚全回顾改革人生

guoke @ 2021年07月01日  人物


图片

高尚全

 

文 | 晴天
6月27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高尚全,2021年6月27日下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高尚全1929年9月生于上海嘉定。195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工作。1982年起任国家体改委处长、副局长、中国体改研究所所长,1985至1993年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1999年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高尚全先后参加了六次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高尚全曾说,改革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的牵挂。自1956年以来,他先后提出"企业自主权"、"商品经济"、"劳动力市场"、和"两个中性"原则(即"没有所有制中性,竞争中性也不能落实")的观点等一系列改革建言,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改革理论的发展。
高尚全的一生,是致力于中国改革事业的一生。
笔者曾专访高尚全,回顾了他从事改革事业中的若干重大事项。例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推动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他在中央常委会上力挺劳动力市场。他告诉笔者,他与华为是"患难之交",这背后实则牵扯到一段所有制改革的故事。
下为专访内容:
财经十一人:改革开放前后您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高尚全:我们这个体制,从建国以后按照苏联的模式搬到中国来,这个过程当中也暴露了一些弊病。因为我在一机部,在调研和开会当中就感觉到我们老体制的弊病,所以写了一篇文章,1956年12月6号《人民日报》发表了,叫"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
弊病就是,第一,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都是按照上面管理部门来发号施令,叫怎么干,就怎么干,企业没有自主权;另外这种体制效率很低,时间很长,办事拖拉,当时就暴露出来。
我们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但实际上1978年以前也有改革的呼声,旧体制的弊病暴露出来,希望能够改革,声音不断地发出来。
我们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当时不改革不行了。不改革,第一,这种老体制影响生产力发展;第二,人们的生活不能有效地提高,所以改革有迫切性。当时领导也觉得搞社会主义搞了那么多年,老百姓生活还没有很大改善,觉得不改革就对不起老百姓,老百姓也希望能够改革,所以上下结合起来,改革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 
企业要求改革,职工要求改革,农民要求改革,领导人不改革也不行,这样几方面的合力,促进了改革开放。
财经十一人:上世纪80年代哪些文件对改革开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高尚全:一个是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这是第一个关于改革的决定,这非常重要,这个"决定"突破性地提出了"商品经济"这个概念。过去大家接受不了商品经济,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优越性就体现在计划经济,但是1984年觉得这个计划经济如果不改革也是不行的,所以提出了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或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中央提出来到底搞不搞商品经济,写不写文件,在当时起草小组也有争论。社会上都有争论,有人认为人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你提商品经济,计划经济没有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体现出来,实际上,我因为在体改委工作,出去比较多,调查研究比较多。根据实践,提出商品经济是完全正确的。
比如说广东,广东人爱吃鱼,但是搞计划经济吃不上鱼了,为什么?计划经济把鱼的价格定死了,定死了以后,养鱼人没有了积极性,鱼当然少了,鱼少了,当然吃不上鱼。
后来价格逐步放开,放开以后养鱼的人有积极性了,鱼就多了,鱼多了以后,价格就往下调,这是个自然规律,因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供应多了,价格就下降。从这个例子当中感觉到改革搞商品经济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原来说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说应当加一句,商品经济才能富中国,老百姓能富裕起来,所以我说没有问题的。
财经十一人:经济转轨过程中,"劳动力市场"是怎么提出来的?
高尚全:关于"劳动力市场",这个也引起争论,因为我提出劳动力市场,但是有人提出来劳动力怎么能进入市场,他们接受不了。劳动力,他们认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国家怎么会允许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所以不赞成提出"劳动力市场"。
但是我感觉到劳动力是一个最活跃的要素——生产要素,劳动力如果不进入市场,市场体系就不能完善,那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就搞不了,所以提出"劳动力市场"。
因为大家有争论,所以在中央常委会讨论的时候,我是列席了常委会的讨论,我觉得"劳动力市场",有人反对,所以我当时参加这个列席的会议,我也憋不住了,如果我不发言,那"劳动力市场"出不来,"劳动力市场"出不来,那么最活跃的要素——劳动力的要素就不能进入市场,市场体系就是空话,所以我提出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劳动力市场。当时找了五条理由,后来我也没想到,中央常委还是很耐心地听我的发言,发言以后,总书记说了一句话,说你提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上能不能接受,我说只要中央能够提出来,社会上肯定能接受。
所以这个,刚才说的商品经济跟劳动力市场,是改革历史上的重大突破,这个东西就是要有人提出来,不提出来的话,一下子就过去了,所以两个重大突破我都参与了。
财经十一人:请您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的改革目标和难点?
高尚全:我分了四个阶段。第一是改革的探索阶段,改革探索阶段,这个目标不明确,因为我们计划经济体制,管得过死,下面没有积极性。那上面管了太多,那就放,一放就放过头了,所以"一统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又统"。导致这样的循环,因为没有目标。后来明确了,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不容易的,这是十四大提出来的。
第二阶段,就是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阶段,建立阶段也是不容易的。你比如,"五根柱子"怎么建立起来,一个叫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市场体制,建设完善的、开放的、竞争的市场体系;
第三,要宏观,有调控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社会保障体系。五个柱子怎么建立起来,就确实也不容易了,所以经过探索,这个阶段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怎么建立,这也不容易的。
第三阶段,建立以后要完善,完善也不容易。我们过去比较有局限性,认为到了时间,我们就完善改革了。但是经过讨论,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是不会停止的,不断有新的矛盾,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发展,所以不会停止,因此,改革是无止境的,完善也是无止境的,要不断的改革才行。
最后一个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这个时间很长。怎么全面深化改革,怎么建立有活力的新体制,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新。所以这四个阶段大体上划分,但是改革过程非常艰难的,开始是把柱子建立起来,最重要的关系处理好,但是改革在不断前进,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就按照问题导向改革。目标明确了,我们改革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问题,怎么按照问题导向,解决矛盾,解决问题,这个需要不断解决,说明改革的任务还是很艰巨。
财经十一人: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对改革开放有哪些重大作用?
高尚全:改革需要一个总体的思想,同时也需要参与的协调机构,这个是我们改革过程当中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
我原来提出来,国家体改委在协调改革总体的实践上起了重要作用。改革往往从基层突破,基层突破以后,回到体改委总结经验,然后全方面推广,所以国家体改委原来有一个试点司,就是从这个试点当中进行总结分析,然后全面推广。在改革过程当中,在协调改革,解决改革的问题当中,国家体改委起了重要作用,没有这个机构是不行的。
后来取消了体改委,取消了以后,没有这个机构不行,所以曾经大家呼声要恢复体改委,我原来也试想过要恢复体改委,到后来,我考虑到改革现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光是经济体制、社会体制,还有文化体制、社会环保,社会体制综合性的改革。新时期的需要,不是恢复体改委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成立一个新的机构,这个新的机构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所以光体改委的职能解决不了,所以也要有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个建议中央接受了,就是在体改委这样的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需要一个改革领导小组。干什么?总体地协调,要总结改革经验。搞改革总体设计,所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样的机构适应了新时期的需要,提出来以后,中央接受了这个意见,成立了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财经十一人:我们知道,你跟华为公司颇有渊源,请你从体制改革的角度,结合华为的发展历程,谈谈如何才能进行体制创新?
高尚全:因为我跟华为是患难之交,1997年我参加十五大报告起草,有人说华为"姓资不姓社",为什么?当时两条理由:第一条,华为,国家没有投资,当时有些人,这个脑子里头认为国家投资才是社会主义,社会投资、私人投资就是资本主义,这是一条;
第二条,华为搞了职工持股,因此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我是搞改革的,我想糟了,我们要提倡的东西,怎么把它"姓资"打下去了,我坚决不同意,但是我要更多的说服力,所以我去了深圳调查。
调查的结果,第一,华为确实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是任正非两万一千块钱转业费起家的;第二,职工持股,职工持股以后筹了一些钱,靠这个启动基金搞起来的。职工持股以后,职工的利益跟企业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了,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了,所以创新力、内在动力激发出来,所以促进了企业发展;第三,职工得到红利了,富起来了;第四,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第五,解决了大量就业机会。
这是天大的好事,所以我在给十五大的报告里写了一句话:职工的劳动力和资本联合,在公司持了股,这样新型的集体经济,尤其要鼓励和支持。所以,我从理论层面去支持华为的发展。
华为真不简单,华为之所以能够创新,创新能力了不起,一是因为股权结构比较合理,任正非作为创始人所占股份1.4%,有时候一点零几,大部分股份都是职工的,这既不是国有的,又不是私人的,所以它是一种新型的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很有活力。
第二,它有一个创新的投入,每年销售额的15%就投入搞科研,搞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基础教育,所以它创新力强。
第三,它保持一个很强的队伍,45%的人都是搞创新科研的,所以它有这个创新力,一直到现在,美国政府用全国之力打压华为,华为没有垮,它还有这个创新力,有这个活力。
所以华为的案例,我觉得,第一回答了,不是说国家投资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靠大家来投资,众人拾柴火焰高;第二,华为的所有制形式很有生命力。我们老的所有制形式,一个是国家的,国家出钱是社会主义,国家出钱就往往没有活力。华为这样的体制,它既不是国有的,又不是私人的,是职工共有的,这种体制创新了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很有生命力。
我们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一个是华为的样板;另一个是浙江的样板。
浙江沿海,国有经济比重比较低,但是正因为国有经济比重低,所以创新力强,所以老百姓、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所以老百姓富起来了,富起来给国家的税收多了,国家税收多了以后,国家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这样良性循环了。
我们有的省,国有企业一统天下,东北国有企业一统天下,东北很困难,因为所有制形式单一不行的,要多种所有制形式才有活力。像浙江的所有制形式是老百姓经济,所以有创新点。
我把华为和浙江作为所有制创新的两个样板。我觉得华为和浙江给我们很多启示,要有创新,不能僵化,认为国家投资就是社会主义,什么东西都是国有的,那不行的。要解放思想,要体制创新。
财经十一人:如何让农民富起来?
高尚全:我们城乡差别为什么那么大,为什么农民不能富起来。农民有资产,第一他承包土地;第二有宅基地;第三有房子,他有资产,但是这些资产不能流动,不能变为资本,所以农民富不起来。
怎样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得增加财产性收入,光是靠几斤粮食是不行的,得让财产流动起来,变为资本,农民就会富起来。农民的资产怎么变成资本,现在中央一步步在突破。
过去为什么不能突破?有人认为流动以后,农民把资产卖掉,吃喝玩乐。但不能这么想,如果照这个想法,那城市职工只能搞供给制,因为给他发点工资以后,职工就花天酒地了,回到供给制了。你要相信农民,相信他们是有筹划的。所以现在慢慢地突破,让农民的资产流动起来,以前把土地所有权跟经营权分开,农民就活了,农民活了以后,就是如何让农民富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发展战略就有基础了,而不是光靠国家给钱。农村发展要有自身的动力。
另外,城乡应当交流,资本、技术交流,城市里的技术下乡,资本下乡,开辟个渠道,这样子农村就能搞活,农村的基础打好以后,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
财经十一人:你在2019年提出"没有所有制中性,竞争中性也不能落实"的观点,你的理由是什么?
高尚全:什么是中性?第一,要理解什么叫"中性",中间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过去理解简单化了,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不是计划就是市场,实际上,中性事务是大量存在的,要认识这个。
第二,历史上,我们靠中性突破,计划跟市场争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论,就是靠中性来突破的。因为我们过去对辩证法理解不深,就是我们过去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那么后来为什么突破了,就是靠中性突破的。
小平同志说计划跟市场,不是社会主义的属性,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计划跟市场都是手段。
第三,我们改革再出发,我们要靠中性突破,所以提出来一个"竞争中性",按照中性原则来调整所有制结构,我觉得这是很对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所有制中性"不提出来,还是把所有制分成三六九等,国有制最先进,私人的就落后,就作为资本主义斗争的对象,那么光靠国有的能发展吗?
中性客观存在的东西,我们应当用好,所以把握两个"中性",不光是竞争中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有制中性。

所有制中性,第一,各种所有制都要平等竞争;第二,各种所有制之间都要一视同仁,不能说你是好的,我的就差,就要视为资本主义斗争的对象,如果这样,经济就不能发展。"中性"事务大量存在,要用好,如果没有所有制中性,竞争中性也不能落实。

 

来源:不止十一人 财经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