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来看看日本是怎么做的

pingguo @ 2021年08月11日  一种声音

2016年7月20日,日本内阁网络安全中心发布了《面向每位小精灵训练师的请求》的公告,其主要内容就是提醒各位玩家"不要中暑""一定要装天气预报插件""保护好个人信息""警惕陌生人"等。这是日本内阁网络安全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首次针对一款特定手机游戏发布的公告。

公告针对的"Pokemon Go(精灵宝可梦Go)"是当时已经风靡全球且即将在日本开始提供下载服务的手机游戏。虽然日本政府与内阁网络安全中心都及时进行了事前提醒,但是"Pokemon Go"在正式上线后依然引发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中小学生旷课去捕捉"精灵",有些大学生为捕捉"精灵"擅自闯入他人住宅,还有些上班族边开车边寻找"精灵"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等。

尽管如此,日本政府并未再对这款手机游戏做出任何的评论或采取措施,反而是一些地方教育机构纷纷发布告示,希望学生注意安全、不要过度沉迷游戏,并要求家长对子女进行指导等。

日本政府对于手机游戏的基本态度是尽量不干预,但政府的缺席并不意味着日本的手机游戏市场就可以野蛮生长,相反正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在起着为整个行业保驾护航的作用。

日本的电脑娱乐分级机构就作为第三方机构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这一隶属于日本电脑娱乐软件协会的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团体成立之前,日本的各大游戏厂商都采用自家的标准来审核旗下平台发行的游戏。为了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良性竞争,以美国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为参考,日本电脑娱乐软件协会于2002年设立了电脑娱乐分级机构,其宗旨是"为了电脑娱乐文化的健全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尊重表达自由,以及为了确保符合社会伦理水准的家用游戏软件的研发与贩卖,本机构将以该游戏软件是否符合社会伦理、是否合适作为判断标准来进行年龄分级"。

电脑娱乐分级机构的主要业务是对在日本发行的电脑与电视游戏(机)等进行审查与分级。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也逐渐被该机构纳入审查与分级的对象之中。

在游戏审查方面,电脑娱乐分级机构一般会派3名审查员进行审查评判。因为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或价值观会导致他对某一事物产生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与印象,进而左右他的评判标准,所以电脑娱乐分级机构每次所选择的3名审查员除了性别与年龄不同外,还都来自不同的行业。而且,游戏审查员并非终身制,电脑娱乐分级机构经常面向社会招募,在经过培训后上岗轮换。

游戏审查员的多元化是为了防止出现有失偏颇的结果,但如果没有明确的审查标准的话,也很难做到对一款游戏的公正评判。因此,日本的电脑娱乐分级机构还制定了一套固定的内容审核机制。

需要审核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暴力表现类、性表现类、反社会行为表现类以及言辞思想相关表现类。在每一大类中还包含若干小项,比如暴力表现类中就包括了"喷血描述""尸体描述""格斗或暴力描述""造成青少年恐惧描述"等;在性表现类中则有"接吻""性行为""裸体""偷窥行为""内衣暴露""乱伦"等;在反社会行为表现类中则有"犯罪描写""虐待行为""毒品"等;在言辞思想相关表现类中则包含了"对具体个人、国家、民族、宗教等的污蔑"等。

游戏审查员们就根据上述内容界定来进行审查,然后再进行分级,共划分了5个等级,并用英文的A、B、C、D、Z来区分不同的等级。比如,A级指适合所有年龄对象、B级指适合12岁以上对象、C级指适合15岁以上对象、D级指适合17岁以上对象、Z级指仅限于18岁以上对象。通过年龄层划分,电脑娱乐分级机构便可以指导消费者(未成年人家长)购买合适的游戏产品。

不过,日本的电脑娱乐分级机构的审查与分级无法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进行直接管理。作为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父母就成了游戏监管的最终执行者。

监护人的职责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日本政府于2014年颁布的《关于营造青少年安全安心上网环境的相关法规》第6条就指出,"监护人需意识到网络中有很多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信息,监护人需有明确的教育方针,并及时掌握青少年的网络利用情况,努力促使青少年掌握合理的上网方式。""监护人必须警惕青少年因不合理使用移动手机等上网所引发的犯罪、霸凌等问题。"

与此同时,针对很多监护人可能找不到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监管的问题,日本政府以及一些相关组织往往会为家长们提供关于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建议。

日本内阁府网站上就专门发布《帮助孩子,监护人需要做的3点》的文章:1。监护人需合理地指导子女使用智能手机或网络;2。监护人应与子女共同制定家庭守则(比如明确玩游戏时间与场所、游戏密码由监护人保管等);3。为避免有害信息等,监护人应在子女手机中安装并充分使用过滤软件。

除了参考专业建议外,许多日本学生家长还经常在网上介绍自家的成功经验,并与其他家长分享。

此外,日本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部活"在应对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谓"部活"就是指日本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在放学后的兴趣团体活动,比如棒球、美术、围棋、长跑等,有点类似中国大学的学生社团。

"部活"的初衷是为了通过某一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进而培养学生们的个人兴趣爱好,这其实就相当于直接"占用"了学生们放学回家玩游戏的时间。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8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