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用四十年完成一场家的回归

kukumao @ 2021年08月23日 音乐

作者:@郭小寒

他像一个真正的老人,坐下来,絮絮叨叨地讲述着那些过往的故事。


作者的话:

第32届台湾金曲奖,罗大佑获得了"特别贡献奖",马世芳上台致辞,台上有15分钟黄韵玲、家家、告五人众音乐人向他致敬演唱"闪亮的日子"。"一生做好一件事","用自己的生命来体验生命",罗大佑入行44年,老先生没有停!以下2020年4月我在看理想写的关于故乡的一个音乐专栏,里面提到了罗大佑的这张《宜花东鹿记》,这几乎是我这一年听的最多的一张专辑。开车听,骑车听,在家听,几乎上瘾,丰富又包容的编曲配器流动着,闪烁着,超越了时间与时代,让罗大佑作为一个鲜活的人,圆了一生回家的梦。


 2020年,66岁的罗大佑在经历了一台大手术后,带着乐队,在宜兰、花莲、台东、鹿港做了四场现场音乐会。 


罗大佑 Lo TaYou 宜花东鹿直播开唱


四场直播演出,都是在傍晚五点夕阳时分举行,罗大佑和乐队,以山海、河流、草地、庙宇、市井小镇为舞台,以一种"新自然主义"的方式,完成了这场人与自然,游子与故乡的交融演奏。 罗大佑将这次巡演现场的25首歌,收录成了一张名为《宜花东鹿记》的专辑,同时收录进去的,还有演出时的风声雨声,以及观众们的笑声、掌声、谈话,小摊贩的叫卖声……窸窸窣窣,点点滴滴。



这些丰富细碎的声音,又给音乐复原了当时的画面感,让我们也与罗大佑一起回到了那些城市与小镇,山野与海边,开始了一场沉浸式的归乡之旅。 1982年,罗大佑发表《之乎者也》,一鸣惊人地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鹿港小镇》就是他第一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这首歌用叙事的手法,讲述一个鹿港小镇来的司机,无法在大城市安身立命,也回不去故乡的的故事,表达了对过速发展的工业文明的控诉。 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无法消化的感情,在罗大佑的歌里呈现:"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
40年后,在罗大佑的这张返乡专辑里,第一首歌便是这首《鹿港小镇》。这首歌以变奏曲的形式展开叙事,也奠定了专辑的返乡基调。鹿港小镇罗大佑 - 二零二零八月宜花东鹿记



倒数第二首,罗大佑又和乐队完整地演唱了一遍《鹿港小镇》,而这次演绎的地点,则非常戏剧性地安排在了歌词里提到的"妈祖庙的后面"。那些细碎的谈话,鼓掌和叫好声,来自那些没有出走的人,他们世代生活在妈祖庙的后面,他们看着这位心事重重的老歌手的表演,谈话、鼓掌、叫好。 

"子子孙孙的保佑,世世代代的香火",40年的时间,足以拉开距离,控诉变成了一种哀叹,出走也变成了返回,问题也变成了答案。 另一首同样以时间的跨越加重微妙复杂感情的是《吾乡印象》,这本是70年代台湾诗人吴晟的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无所谓而认命的子孙"。
如今,大城市的跌宕已成为某种事实,而农业文明却依然在那里,无法出走的人们,却因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滞缓而更显稳定。乡村,成了一种可以去回望与关照的精神家园。 这首歌现场版的重新编曲,罗大佑和乐手们用了大量的月琴、二胡和琵琶这些传统乐器,又融合得尽可能的温柔迂回,为歌曲重新渲染上浓重的乡愁,使故乡成为一个遥远的精神家园。 《宜花东鹿记》专辑还收录了《桃花东渡》《鸡公》这些老台语歌,罗大佑用新的音乐语言,重拾了关于"故乡"的记忆,让那些流传了百年的台湾本土歌谣,以现代化的编曲形式变得鲜活起来,自如而亲切。 歌中能听出罗大佑对母语的熟稔,就像没有改变乡音的老者,回乡的时候仍能操持一口乡音,象征着某些记忆中那些老旧而温情仍然存在。 善于隐喻的罗大佑,在歌曲的排序上也用了一些微妙的心思。在自己作品中的选歌中,罗大佑选了1984年的《家》和2016年的《家iii》这两张专辑的曲目,并进行比对。 《家》这张专辑,发行在罗大佑一炮而红后,虽然歌里更多的是温情,却遭遇了台湾最严苛的出版审查的桎梏。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发行这张专辑过程艰难,罗大佑决意离开台湾。 
如今回溯这些歌曲,一条清晰的生命脉络便得以呈现,《家i》是对原生家庭的逃离,人生像梦境,罗大佑渴望的是心神双流浪;《家ii》是对家与归乡的憧憬,也是幻想中精神的再次出走;《家iii》是这一主题的延续,但时间已过了20年,这是对真实的温暖和实际圆融家庭的回归。 



横亘在中间的,则是一首《火车》(1986),一列火车,把罗大佑从台湾,带到香港,开始了半生的漂泊。火车既是出发,也是归途。漫长的人生中或许总有一列火车,载着一无所有和梦想出发,又载着空空如也的心境和疲惫的身体折返。
罗大佑24岁离开台湾,一直抱着游子的心境。如今在《宜花东鹿记》里,他的声音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愤怒,而像一个真正的老人般,坐下来,絮絮叨叨地讲述着那些过往的故事。当地的自然环境则成为了舞台,将过去与现在的时光、风景、人情层层叠叠地印刻在一起。 在最后一站,也是罗大佑的童年故乡宜兰,他唱起了《望春风》。这首歌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是台湾的第一首流行音乐。望春风罗大佑 - 二零二零八月宜花东鹿记



90年后,在淅淅沥沥的雨声里,罗大佑将它轻轻哼起,彷佛自己的生命也和这春风、春雨融为一体,降落汇聚,慢慢流进山川河流之中,完成了回归。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