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确诊超2000例,这一群体危急,我们如何应对?

pingguo @ 2022年03月14日 一种声音

文/张玉蛟 终身教授 美国肿瘤生物学博士,资深执业医师,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

核心提要:

1. 国内疫情硝烟再起。香港回落之后,吉林等地成了新的疫情暴发地。3月12日,吉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12例,全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44例,是自2020年武汉发生的疫情以来最高的数据,预计接下来的数字还将持续升高。

2. 香港大学医学院推算出香港每日新增病例数已于3月4日达顶峰,预计于4月23日将下降至三位数。香港经过近80%的两剂疫苗接种率和近60%的自然感染率,有望于5月间在大中华地区首先达到近90%的"群体免疫", 这一过程,正好比欧美国家晚两个月左右。

3. 由于严格的管控,中国大陆疫情下半场高峰会来的慢,走的也慢,达到群体免疫所需的时间会比欧美和香港长很多。在防控中。张教授有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加强老龄和病弱人群的重点保护;二是建立根据病情不同严重程度的分级管理模式;三是根据疫情动态,及早制定下一步开放的时间表与计划;四是加强科普,重塑民众对COVID-19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精神压力。疫情进入了第三年,我们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国疫情的下半场,一定会比上半场走得更加稳重成熟。

图片

吉林单日新增超2156例,创自2020年武汉发生的疫情以来最高的数据,各地疫情告急

国内COVID-19 疫情硝烟四起。香港特区是第一站,疫情正在经历高峰,但已经开始有回落的态势。

与香港疫情相对应,上海近日疫情告急,每日新增病例突破80例,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已经在家学习,许多小区,单位被封,对这个有着良好的医疗环境和抗疫经验的城市造成严重的影响。

图片

而另一个疫情暴发地则是吉林,3月12日,吉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12例,全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44例。当天国内新增本土病例180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15人,合计已达3122人,这是自2020年武汉发生的疫情以来最高的数据,预计接下来的数字还将持续升高。这印证了我在2020年下半年在凤凰新闻中的预警"中国疫情上半场刚结束,现在是中场休息,下半场有多严重还未知晓"。

图片

图片

香港80%的疫苗接种率和近60%的自然感染率,有望于五月在大中华地区首先达到近90%的"群体免疫"

香港大学医学院3月8日发表的最新疫情推测分析,推算出香港每日新增病例数已于3月4日达顶峰,预计于4月23日将下降至三位数,即1000人以下,并从5月中旬持续稳定在两位数。

从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的每日确诊数字来看,3月2日、3日、4日新增逾5万之后,确诊病例数字下降至3万、2万余人。

图片

港大预计,截至5月1日,第五波疫情总预计感染人数为430万人。

图片

而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的数字,截至3月8日全港累计确诊感染人数已达51万人。实际感染人数应该在二百多万。

香港经过近80%的二针疫苗接种率和近60%的自然感染率,有望于五月间在大中华地区首先达到近90%的"群体免疫",将有可能渡过难关,不再会有大幅增加的住院病人和病逝。

这一过程,正好比欧美国家晚二个月左右。目前,美国日新增病例己经降低至Omicron 暴发之前,

吉林确诊超2000例,这一群体危急,我们如何应对?

住院病人也降至近基数,死亡病例也明显好转。大部分学者预计欧美地区三月底进入基本缓解状态。

图片

图片

大陆疫情下半场高峰会来的慢,走的也慢?四个建议应对

据今年早期血清抗体抽样分析,超过50%的美国人已经被感染过。而许多学者认为,实际的感染数到今年三月,已经超过70%。加上60%多的疫苗接种,超过90%的美国人已经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COVID-19 不应该再会造成大规模的入院和死亡。目前,美国已经取消室内戴口罩的强制令,除了机场,医院等特殊环境。

香港的疫情来得急,去的也应该快,高峰期大约会经历三个月的时间。预计,由于严格的管控,中国大陆疫情下半场高峰会来的慢,走的也慢。达到群体免疫所需的时间会比欧美和香港长很多。具体多久,还得看抗疫策略的选择和实际效果。慢的好处是减少医疗挤兑,减少死亡;缺点是战线拉得很长。

该来的,还是会来,这是大自然的"洗礼",常常残酷无情,不随我们的意志而转移。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抗疫策略和方法。

图片

根据当下疫情,我提以下四个建言:

1. 加强老龄和病弱人群的重点保护

保护的最佳方法,就是接种高效疫苗,以及提供高效的抗病毒药物。香港大部分因COVID-19 过世的人,都是高龄体弱者,尤其是没有接种任何疫苗的人。据相关数据,截止3月11日,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发生以来(由2021年12月31日起),已有 3 444 起死亡病例,其中 94.7% 为年长者; 91.3%未完成疫苗接种。在所有病例当中,完成两剂接种的病死率为 0.04%,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为 1.25%,高达前者的 31 倍。如果是 80 岁以上年长者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更是高达 8.6%; 如果已接种两剂疫苗,病死率为 1.57%。

0.04%的病死率已经在流感的范畴(流感通常低于0.5%)。然而,由于COVID-19 传染性高,被感染了人数多,因此绝对的死亡人数还是比流感高,尤其是未接种疫苗或者年长体弱者。

针对COVID-19 疫苗,由于变异的不断翻新,它对预防感染的功能差如人意,但减少重症和死亡率的功能依然良好。因此,对高危人群的接种成了重中之重。

图片

苏州市吴江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核酸检测

由于部分社交媒体的误导,香港许多老年人和体弱者因担心疫苗的副作用而未接种疫苗,这是丢了西瓜,保了芝麻。任何疫苗和药物都有副作用,但是必须有一个得与失的比较。老年人接种疫苗率偏低是香港COVID-19 病死率较高的主因。

同时,我也呼吁尽快研发更有效的COVID-19 疫苗和药物治疗,这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图片

2. 建立根据病情不同严重程度的分级管理模式

当Omicron 大范围蔓延开来(比如香港),每个阳性患者都收入院隔离治疗就不现实,也没有这个必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承受在同一时间,有超过5%的人口入住医院。这不仅会造成院内交叉感染,而且会造成严重医疗挤兑,由此引发可能的社会动乱。香港如此,大陆也如此。早做规划,才能临阵不乱。

与此同时,无论是香港还是大陆,应该尽快开展如何在家隔离和治疗的科普。这一关,早晚要过。只有那些高龄并有基础疾病的人,或者症状明显的患者,才需要入院观察治疗。

图片

3. 根据疫情动态,应及早制定下一步开放的时间表与计划

诚然,减少病毒传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家都不出门。但是,反复停转城市,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次生医疗危害,影响民众的基本医疗和生活保证。

因为omicron 变异的流行,它的传染性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最高的疾病之一。这一特殊性注定了它将会不断地在人群中传播,直到绝大多数个体产生免疫功能。而由于疫苗的接种,对于非高危人群,COVID-19 感染者的病死率已经和流感相差不大。因此,大规模封城,越来越行不通,因为开封后疫情还会反复反扑。同时,也沒有这个必要,因为COVID-19 的致病性在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已经不是当年武汉的场景。

事实上,近期全国毎日新增的COVID-19 感染者中,近70%是无症状感染者,而在上海,这个比例甚至超过90%。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都会经短暂隔离后自愈。笔者和家人都经历了这一过程。

与此同时,我们对所有疾病的认识要有一个整体观。据WHO 和国家权威机构统计,中国每年有1千多万人口因各种原因过世,平均毎天近三万。其中,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是4百多万,死于癌症3百多万。城市的正常运转,才能及时医治这些致死性疾病,减少死亡率。

更重要的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经济的压力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尽快结束疫情的拖累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太长久的抗疫"持久战"会让中国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局面。

因此,根据全国各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疫苗接种现状,医疗资源,有计划地制定分地分期的开放政策,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图片

4. 加强科普,重塑民众对COVID-19 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由此引发的精神压力

过去的两年内,由于各种因素,社会上流行着许多对COVID-19 的误解和谣言。其中之一就是反对疫苗接种;而另外一个是夸大了COVID-19 的致病性和后遗症。

正如以上所述,疫苗能有效地减少重症和病死率,而其副作用也在可接受范围,包括老人和有基础疾病患者。

而被COVID-19 omicron 感染者,40-70%是无症状患者,30-40%是轻症,只有5%是重症。而所谓COVID-19 严重后遗症,通常只发生在这5%重症患者的10-30%左右的患者当中。也就是说,总体而言,被感染后只有少于5%X30%=1.5%有可能有明显后遗症。而这些"后遗症"通常只有半年的随访,不排除半年以后缓解的可能。至少一部份人会慢慢缓解。

加强专业医疗团队在民众科普上的发言权,科学地阐述COVID-19 的预防,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治疗的方法和策略,打击谣言,己是当务之急。

疫情进入了第三年,我们有了疫苗,有了治疗药物,有了对COVID-19 更清晰的认识,欧美国家已经走出疫情最困难的时期。中国疫情的下半场,一定会比上半场走得更加稳重成熟。而我们要思考的是,在控制病死率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的减少疫情对医疗,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