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科特估”与“中特估”并非完全可比
gangqin @ 2024年06月18日 财经风云
申万宏源:"科特估"与"中特估"并非完全可比 申万宏源傅静涛、王胜 申万宏源表示,科技成长基本面确实在底部区域,但高弹性改善的线索尚不清晰。"科特估"行情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一、短期"科特估"催化的科技成长行情有所表现,一些近期被忽视的基本面改善借势发挥。我们提示,科技成长基本面确实在底部区域,但高弹性改善的线索尚不清晰。"科特估"行情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针对市场发酵的乐观预期,我们做三点讨论:1. "科特估"与"中特估"并非完全可比。 "中特估"能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导向与市场审美变化相契合。市场更多从非成长因子上寻找估值提升机会。"中特估"相关板块的机构初始持仓更低,与市场资金相对力量的变化也更契合(配置类资金相对力量增强)。基本面边际改善(提升分红比例)更明确、更普遍。在这些方面,"科特估"的逻辑可能都弱于"中特估"。另外,部分投资者期待的用放宽准入,提高流动性的方式推动"科特估",可能不符合"新国九条"对交易行为的政策导向。基于潜在政策催化交易"科特估",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2. 科技成长整体估值处于低位,风险回报比较高,但具体到细分结构上,高景气资产估值已经不低,低估值资产景气展望偏弱。科技成长高景气方向(典型是算力),股价也处于高位;6 月以来,大基金、AI 终端、汽车 IT 行情也有所演绎。半导体景气恢复拐点的讨论早已有之,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库存周期确实全产业链验证改善,但总体的供需格局,特别是中下游的供需格局,依然偏弱。这种库存周期和供需周期错位的情况,其实是历史上未出现的。所以,在需求侧未出现新爆款的情况下,半导体景气拐点后大概率只是弱改善。我们同样看好中期新经济总体景气改善,只是短期不宜操之过急。创投一级市场的调整期已接近 3 年,新创投项目定价正在趋于合理,A 股科技公司在合适价格外延扩张加速的条件正在改善。耐心等待基本面改善由点及面。 3. 从市场特征上看,短期科技股上涨市场调整,高股息反弹市场反弹。这反映出,"科特估"行情只聚焦在部分 TMT 细分领域中,板块和市场总体的共振偏弱,目前"科特估"还未走出"新主线"的模样。 二、5 月下旬以来,A 股市场核心交易线索是内外需改善未形成共振,基本面预期下修。结构上,市场是先回归了广义高股息投资;而后才是科技反弹,高股息补跌。高股息是主线,科技是轮动。 5 月下旬以来,"内需短期马上改善"的过度乐观预期证伪,市场错过 2024 年最可能出现内外需共振改善窗口。若价值和顺周期基本面不再继续下修(6 月开始,基建逐步企稳发力是大概率,中期经济弱周期波动格局不变),守住广义高股息可能重新成为占优策略。 三、继续强调广义高股息资产才是 2024 年的主线。继续建议底仓配置电力、电网设备和煤炭,有色、银行、核心白酒回调是配置机会。科技和出口链中的 Alpha 资产(科技:算力龙头、AI 手机、汽车 IT,出口链中品牌力提升的个股)值得保持配置,但板块全面机会可能要等到 24Q4。 守住基本面未验证明显回落的广义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电力(电价机制改革)、传统电力设备(AI 需求拉动电网投资)、煤炭,有色、银行和核心白酒,回调兑现后,仍推荐逢低做配置。"科特估"短期行情"买预期,卖兑现",把握好交易节奏。科技和出口链中稀缺高景气的 Alpha 资产继续保持配置。港股和 A 股三季度可能都是震荡市。继续提示围绕着 Alpha 布局,重点关注港股高股息和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正文如下: 一、短期"科特估"催化的科技成长行情有所表现,一些近期被忽视的基本面改善借势发挥。我们提示,科技成长基本面确实在底部区域,但高弹性改善的线索尚不清晰。"科特估"行情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短期"科特估"行情发酵,市场普遍讨论的逻辑包括:1. 5 月 23 日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涉及问题"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的主因是什么?"。市场由此推演,管理层重视科技创新,"科特估"政策可能加码。2. 科技成长相对估值处于低位,科创板调整周期已超过 3 年时间,性价比与自身的历史比较高(横向比较尚无显著优势)。3. 一些基本面改善已经发生,但前期未被市场充分重视。这些逻辑借反弹窗口被集中讨论,包括:半导体景气恢复拐点,全球算力高景气,AI 终端进入加速落地阶段,汽车 IT 景气展望持续向好等。部分投资者做多科技成长,"科特估"权重并不大,科技成长能够找到基本面改善的方向才是核心。 针对市场发酵的乐观预期,我们做三点讨论:1. "科特估"与"中特估"并非完全可比。"中特估"能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导向与市场审美变化相契合。 市场更多从非成长因子上寻找估值提升机会。"中特估"相关板块的机构初始持仓更低,与市场资金相对力量的变化也更契合(配置类资金相对力量增强)。基本面边际改善(提升分红比例)更明确、更普遍。在这些方面,"科特估"的逻辑可能都弱于"中特估"。 另外,部分投资者期待的用放宽准入,提高流动性的方式推动"科特估",可能不符合"新国九条"对交易行为的政策导向。基于潜在政策催化交易"科特估",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2. 科技成长整体估值处于低位,风险回报比较高,但具体到细分结构上,高景气资产估值已经不低,低估值资产景气展望偏弱。科技成长高景气方向(典型是算力),股价也处于高位;6 月以来,大基金、AI 终端、汽车 IT 行情也有所演绎。半导体景气恢复拐点的讨论早已有之,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库存周期确实全产业链验证改善,但总体的供需格局,特别是中下游的供需格局,依然偏弱。这种库存周期和供需周期错位的情况,其实是历史上未出现的。所以,在需求侧未出现新爆款的情况下,半导体景气拐点后大概率只是弱改善。我们同样看好中期新经济总体景气改善,只是短期不宜操之过急。创投一级市场的调整期已接近 3 年,新创投项目定价正在趋于合理,A 股科技公司在合适价格外延扩张加速的条件正在改善。耐心等待基本面改善由点及面。 3. 从市场特征上看,短期科技股上涨市场调整,高股息反弹市场反弹。这反映出, "科特估"行情只聚焦在部分 TMT 细分领域中,板块和市场总体的共振偏弱,目前"科特估"还未走出"新主线"的模样。 二、5 月下旬以来,A 股市场核心交易线索是内外需改善未形成共振,基本面预期下修。结构上,市场是先回归了广义高股息投资;而后才是科技反弹,高股息补跌。 高股息是主线,科技是轮动。4 月下旬以来,A 股的核心交易特征是稳增长和兜底风险的政策加码,内外需共振改善窗口可能到来,地产链、涨价周期领涨,指数中枢抬升。5 月下旬以来,"内需短期马上改善"的过度乐观预期证伪,市场错过了 2024 年内最可能出现内外需共振改善的窗口,基本面预期下修。体现在结构选择上,市场先是回归了广义高股息投资。而后才是广义高股息相关行业基本面额外扰动(大宗价格调整,食品饮料中观数据扰动,航运预期摇摆),高股息补跌。而"科特估"政策催化预期升温,推动科技反弹。高股息是主线,科技是轮动和超跌反弹。后续若价值和顺周期的基本面不再继续下修(6 月开始,基建逐步企稳发力是大概率,中期经济弱周期波动格局不变),守住广义高股息可能重新成为占优策略。 三、继续强调广义高股息资产才是 2024 年的主线。继续建议底仓配置电力、电网设备和煤炭,有色、银行、核心白酒回调是配置机会。科技和出口链中的 Alpha 资产(科技:算力龙头、AI 手机、汽车 IT,出口链中品牌力提升的个股)值得保持配置,但板块全面机会可能要等到 24Q4。 我们依然强调,短期的宏观环境相对于 24Q1 并未发生根本变化。24Q1 占优的广义高股息资产才是 2024 年的结构主线。我们建议守住那些基本面未验证明显回落的广义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电力(电价机制改革)、传统电力设备(AI 需求拉动电网投资)、 煤炭,有色、银行和核心白酒,回调兑现后,仍推荐逢低做配置。"科特估"短期行情"买预期,卖兑现",把握好交易节奏。科技和出口链中稀缺高景气的 Alpha 资产继续保持配置,科技中主要是算力龙头、AI 手机、汽车 IT,出口链中主要是品牌力提升的个股(三季度出口需求总体回落,基本面仍有韧性的个股将成为显性的出口 Alpha,这批标的在 2025 年有望更上一层楼)。 港股相对 A 股是高 Beta,但国内基本面改善的逻辑难外推,海外货币宽松预期仍在摇摆中。港股和 A 股三季度可能都是震荡市。继续提示围绕着 Alpha 布局,重点关注港股高股息和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本文内容来自申万宏源6月15日报告《怎么看"科特估"行情?》,作者傅静涛(A0230516110001)、王胜(A0230511060001)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摩根大通:中国股票还能涨!5月加仓,然后耐心等..
- 白银为何如此强势?德银:即便考虑黄金和铜,也看..
- 中国主导身体,英伟达要做大脑,特斯拉“做整合”..
- 超千家公司将被ST?真实数据来了,66股符合ST新规..
- 中国央行连续第三个月增持黄金,1月黄金储备环比..
- 南下资金疯狂,跨境ETF份额大涨
- 国新办将于明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潘功胜、李云泽、..
- 中国互联网巨头中增长最快!大摩:美团剑指300港..
- 10块钱一份的拼好饭,磨平了外卖商家们最后一点棱..
- 股市应该每年赚多少?
-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2025年要全面深化建筑..
- Cliff Asness:这是一封写在2035年的十年资产配置..
- 过亿糖尿病患者迎新药,全球首个超长效胰岛素在华..
- 如何看待这波“人形机器人”行情?..
- 苏宁张氏父子,退无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