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大家不自信的底层原因
@唐宁街的猫先生:发现一个大家不自信的底层原因 就是没有真正的自我。 这样的情况在东亚文化里真的太常见了。 个体的自我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需要通过他人的满意来确认自己的幸福,这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宿命。正如一面镜子,只有在反射出他人期待的光辉时,才被认为具有价值。在东亚文化里,这样的情况真的太常见了,它的核心思想仿佛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将人塑造成单向社会流水线里的工具,把人变得听话好用,失去了自我的锋芒。 即使在现代社会逐渐原子化的趋势下,个体的存在似乎仍然需要依附于他人的认可和环境的映射。你,没有以个人形式存在的位置,这个文化氛围把我们变成了这样一个人:只有在与其他人、周围环境的链接中,才能确立个体的存在。我们像是被编程的机器人,按照既定的程序行动,却忘记了自己也能编写程序。 在东亚的文化圈下,想要自信真是太难了。 我们被教育要谦逊,要低调,要隐藏自己的锋芒,以免显得过于突出。但这种谦逊,往往变成了自我压抑,变成了一种无形的自我否定。 我们害怕的,其实是失去他人的认可,失去那个在他人眼中定义的自我。当个体的存在需要透过与他人的关系才能确立,他就不自觉的沦为了大众的奴隶。他拥有的就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一个 "被周围的人接受的自我"。 正如在量子力学中,光子在未被观测时以波的形式存在,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一旦被观测,便坍缩为一个确定的状态。在东亚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的自我也如同被观测的光子,从无限的可能性中坍缩为一个单一的、被社会预设的形象。我们被期望成为他人眼中的 "完美",而非自己心中的 "真实"。 找回自信就要拥有 "真我",以拥有真我为前提,反击他人的凝视,杀死假我,再建立核心。 要打破这种模式,找回真正的自我,需要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这不仅仅是一场内心的挣扎,更是一场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我们需要像萨特所说的那样,通过反抗凝视,夺回自己的主体性。这意味着要勇敢地面对那些试图将我们客体化的力量,用坚定的目光回应,宣告我们的独立和自主。 真正的自我,不是在他人的满意中找到的,而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发现的。 |
- 80 后与 70 后人口对比
- 一周打赏 20 万,各个品牌为做 “榜一大哥” 正在..
- 人与人之间,最无法跨越的,是观念上的鸿沟..
- 雷军登顶中国首富
- 结婚率下降很多,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
- 第一批回老家的人,已经后悔县城有房了..
- DeepSeek 日入 409 万,但 “大厂平替” 们仍深陷..
- 2025 年重点行业利润水平推测
- 6828 份 “性萧条” 调查:年轻人和中产消失的性..
- “沉沦” 夜场的 985 高材生和她的酒神精神..
- 一年倒闭 15 万家!中国人,喝不动奶茶了..
- 达人营销的 100 个真相
- 水电免费无押金,年轻人放弃租房,盯上长住酒店..
- 掉队的 C9 大学着急了
- “软饭男” 勇闯短视频,30 天涨粉 10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