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所报告建议: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
gangqin @ 2024年10月23日 财经风云
社科院金融所报告建议: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 澎湃新闻 报告建议,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通过对蓝筹龙头股以及ETF的低买高卖来促进市场稳定;适度增加保险公司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提高地方社保基金通过全国社保理事会代管从而间接入市的资金比例;加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央行买卖国债协调配合,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有效联动,央行可在必要时向股市提供低成本的流动性支持。 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宏观金融分析报告《存量与增量并重:宏观经济治理思路创新》。 近期,中国经济"三季报"出炉。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 报告指出,三季度,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活力不足问题突出,一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内需潜力,但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稳降低居民消费信心,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制约政府消费。另一方面,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回升,但M1持续大幅负增长,经济运行"气血不足"。 为提振市场信心和激发社会活力,9月24日以来,中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统筹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领域,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报告认为,本轮一揽子增量政策从稳定资产价格和减轻负债压力入手,优化各部门存量财富结构以实现宏观资产负债表再平衡。这恰恰是落实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有益尝试,体现出宏观经济治理思路正从增量管理转向存量管理与增量管理相结合。 从优化存量结构调整看,一是金融部门降息合理让利,惠企惠民。二是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中央置换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松绑"。 报告指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收入增速下降、资产价格缩水和实际利率抬升,是制约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关键。因此,本轮一揽子增量政策还以重振资产价格为发力点,强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提振资本市场,既能立竿见影提振信心、活跃经济,又可发挥财富效应对消费和投资的促进作用。 报告认为,一方面,提高持久收入、扩大有效投资等增量政策传导至消费潜力释放、物价明显回升往往存在一定时滞,造成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拉大。相比之下,股市对政策利好的反应更为迅速,便于撬动居民存款、银行理财、外资等增量资金入市,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立竿见影。另一方面,社会预期正处于复杂多变的敏感阶段,一揽子增量政策在释放积极信号的同时,也可借助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形成一致性预期向好。因此,宏观政策锚定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价格协同发力,有利于形成"市场预期改善-社会活力增强-有效需求扩大"的良性循环。 此外,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扩内需政策重心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更加关注"人"的投资。同步促进物质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积累,统筹谋划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 "本轮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稳定资产价格和减轻债务负担,助力各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9月底以来,房地产、消费等需求指标出现好转,市场预期明显改善,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报告指出。 针对下阶段宏观政策的发力方向,报告建议,第一,增发特别国债支持基本民生保障。一是中央财政在养老、托育、教育、医疗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加大投入,解除中等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加快培育壮大发展型消费,释放青苗经济和银发经济增长潜力。二是对于重点行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和重点群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稳定居民收入预期。 第二,货币政策锚定通胀目标继续加力。随着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货币政策应把抵御通缩风险、推动物价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用好用足降息降准空间。为了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有必要公布央行关注的通胀指标和目标,以可置信的政策操作引导市场长期通胀预期锚定在合理水平。例如,货币政策锚定2%的通货膨胀率,并且承诺不达此目标宽松政策会继续加码,将会真正起到提振市场预期的作用,从而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 第三,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一是加快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例如,适度增加保险公司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提高地方社保基金通过全国社保理事会代管从而间接入市的资金比例。二是加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央行买卖国债协调配合,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有效联动,央行可在必要时向股市提供低成本的流动性支持。三是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通过对蓝筹龙头股以及ETF的低买高卖来促进市场稳定。 本文作者: 滕晗,来源:澎湃新闻,原文标题:《社科院金融所报告建议: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中国互联网巨头中增长最快!大摩:美团剑指300港..
- 原油交易逻辑转空?
- “商品旗手”高盛:三大驱动力刺激,铜或迎来新一..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Cliff Asness:这是一封写在2035年的十年资产配置..
- 90年代日本应届生职场启示录:一步踏空,步步落后..
- 超千家公司将被ST?真实数据来了,66股符合ST新规..
- AI驱动商业化加速,2025智驾拐点正在到来..
- 大摩看印股今年涨18%的三大理由:经济、盈利、散..
- IEA:2024年原油需求增长或腰斩,明年每天都将出..
- 高盛深度分析中国短剧市场:今年规模已超电影市场..
- 多股涨停,国产GPU回春?国产GPU集体奔赴A股,25..
- 牛市的背后,日本发生了什么?
- 刷新纪录!认购1万获配12.29元,近1300亿资金疯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