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DeepMind CEO 哈萨比斯2小时播客深度访谈

bfeng @ 2025年07月25日 世界观

谷歌DeepMind CEO 哈萨比斯2小时播客深度访谈:AGI有一半概率在5年内实现,这将是一个在所有认知任务上都能匹敌甚至超越人类的AI系统

Lex Fridman对话完谷歌的CEO,又在本周放出了对话谷歌 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哈萨比斯)的视频,播客自然一贯的长,超过2个小时。

哈萨比斯1976年7月27日出生于北伦敦,父亲为希腊裔塞浦路斯人,母亲为新加坡华裔。年幼的哈萨比斯是位国际象棋神童,在13岁便已经获得国际象棋大师的头衔,19岁才开始学围棋。

他在AI领域的成绩不用说了,不仅带队做出了震惊世界的AlphaGo,还在今年拿下诺贝尔奖(用AI破解了困扰科学界50年的蛋白质折叠难题),Gemini模型的行情也是一路看涨。

在这个几个AI前沿试验室负责人当中,我是相对最期待听到他的发言。比起来,奥特曼是含糊的商业语言,Dario虽然是技术派,但是公开发言,又往往更多走向地缘政治,哈萨比斯就不一样,自身有技术深度,又愿意讲一些真实思考。

之前的I/O大会,他给出的AGI时间表是2030年左右。这次做了一个更新:AGI(通用人工智能)有50%概率在未来5年内实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见证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突破——一个在所有认知任务上都能匹敌甚至超越人类的AI系统。

一、可学习的自然系统:AI突破的核心洞察

Demis提出了一个革命性观点:"任何在自然界中能够生成或发现的模式,都可以被经典学习算法高效地发现和建模。"

这个洞察的关键在于:
- 自然系统都经历过"进化筛选",无论是生物进化还是物理过程的长期作用,都让这些系统形成了可学习的结构模式,而不是随机的、无规律的混沌
- AlphaFold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蛋白质折叠看似有10^300种可能性,但实际上存在一个可学习的"能量景观",让AI能够高效找到正确答案,就像自然界在毫秒内完成折叠一样
-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科学问题都可能被AI攻克,从药物设计到材料科学,从天气预报到量子化学,只要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现象,理论上都能被AI建模和预测

具体应用启发:
- 寻找那些"看似复杂但实际有规律"的问题,这些往往是AI的最佳突破口
- 不要被表面的复杂度吓倒,关键是找到系统背后的"梯度"或"模式"
- 利用AI做科学研究时,focus在那些有大量观测数据但机理不明的领域

二、AGI的判定标准和实现路径

Demis给出了判断AGI的具体标准,这比市面上那些模糊的定义实用:

AGI必须具备的能力:
- 认知的一致性:不能在某些任务上超人,在另一些任务上却表现糟糕,必须是全面均衡的智能,就像人类虽然个体有差异,但基本认知能力是全面的
- 真正的创造力:能够提出新的科学猜想或假设,比如"给定1900年之前的所有物理知识,能否推导出相对论",或者"能否发明一个像围棋一样深刻优雅的游戏"
- 跨领域的通用性:不是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而是在多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都能展现创造性突破,这才是真正的通用智能

实现路径的关键要素:
- 三重扩展同时进行:预训练规模扩展、后训练优化、推理时计算扩展,这三个维度都还有巨大空间,不是简单的"大力出奇迹"
- 可能需要1-2个重大突破:当前的增量改进可能不够,还需要类似Transformer那样的架构创新,这也是为什么DeepMind保持50%资源做"蓝天研究"
- 科学应用是关键验证:通过解决真实的科学问题来推动和验证AGI能力,这比单纯刷榜更有意义

三、视频生成揭示的物理直觉

Veo 3的突破让Demis看到了一个惊人现象:AI通过观看YouTube视频,竟然学会了物理规律。

这个发现的深层含义:
- 不需要embodiment也能理解物理:传统观点认为必须通过机器人与世界互动才能理解物理,但Veo 3证明了仅通过观察就能学会液体流动、光照反射等复杂物理现象
- AI可能在提取"现实的低维流形":看似复杂的物理现象背后,可能存在某种更简单的结构,AI正在学习这种结构,这暗示了我们对现实本质的理解可能需要更新
- 这预示着"世界模型"的可能:如果AI能够理解并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视频,那么构建完整的世界模型(理解世界运作机制)就不再遥远

实际启发:
- 视觉理解可能是通向AGI的关键路径之一
- 大规模的观察数据可能比精心设计的交互更有效
- 未来可能出现"可交互的生成世界",彻底改变游戏、模拟等行业

四、从落后到领先:Google DeepMind的逆袭之道

一年前Google在LLM产品上明显落后,现在却实现了逆转,Demis分享了关键经验:

组织层面的关键动作:
- 保持创业心态:即使在大公司内部,也要像创业公司一样决策迅速、执行果断,"我们今天仍然像一个大型创业公司在运作"
- 研究文化是核心:将Google Brain和DeepMind的精英整合,围绕最强大的系统这一目标凝聚所有人,文化融合比技术整合更重要
- "无悔改进"策略:每次改进都要确保不损害其他能力,这需要监控越来越大的benchmark suite,但这是构建通用系统的必要代价

产品开发的独特视角:
- 为未来设计,而非现在:产品设计要基于6-12个月后的技术能力,而不是当前的限制,这需要产品人员深度理解技术发展轨迹
- 简化是王道:界面和功能都要"给模型让路",因为模型能力提升太快,过度设计反而成为障碍
- 多模态是必然趋势:未来的交互界面可能完全不同于今天的聊天框,要为这种范式转变做好准备

五、AI时代的生存法则

对于担心被AI取代的人,Demis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

程序员的生存策略:
- 拥抱工具,成为"超人类生产力":最好的程序员使用AI工具后,生产力可能提升10倍以上,关键是学会如何最大化利用这些工具
- 聚焦高层次设计:架构设计、系统规范、代码质量检查等需要经验和判断力的工作,短期内仍然需要人类,这些能力反而会变得更有价值
- 寻找"高价值编程领域":游戏引擎设计、高性能计算、系统底层开发等领域可能比前端开发更能保持价值,因为它们需要深度的领域知识

更广泛的适应策略:
- 变化速度是最大挑战:"10倍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但只用1/10的时间",这意味着适应窗口极其有限,必须现在就开始准备
- 终身学习成为必需: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必需品,每个人都需要持续更新技能
- 关注不可替代的人类价值:创造力、同理心、复杂决策、伦理判断等领域,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是人类的优势

六、能源革命与文明跃迁

Demis描绘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图景:

能源问题的解决路径:
- AI加速可控核聚变:通过帮助等离子体控制和反应堆设计,可能将实现时间从30年缩短到10年内
- 革命性材料设计:室温超导体、新型太阳能材料、超级电池,任何一个突破都将彻底改变世界,而AI让这些突破的概率大大增加
- 数据中心优化已见成效:Google已经用AI优化冷却系统和电网调度,这只是开始

文明跃迁的连锁反应:
- 资源不再稀缺:免费清洁能源将解决水资源问题(海水淡化)、太空探索(火箭燃料)、材料制造等一系列难题
- 从零和到正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能摆脱资源竞争,"不再是我有这块地,你就没有"
- 加速迈向I型文明:100年内达到卡尔达肖夫I型文明不是梦想,关键是先解决能源问题

七、意识与存在的终极探索

访谈最后触及了最深刻的哲学问题:

AI与意识的关系:
- 基质很重要:即使AI表现出意识行为,硅基和碳基的差异可能导致根本不同的体验,"信息被处理时的感受"可能因基质而异
- 脑机接口可能是桥梁:未来通过神经接口,人类可能真正"感受"到在硅基上计算是什么体验,这将是认知科学的革命
- 理解意识的新路径:通过构建智能来理解智能,这可能是解开意识之谜的最佳途径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 技术需要灵魂:Demis强调纯粹的理性不够,需要人文精神、"灵魂"的维度来指导技术发展
- 游戏作为人生隐喻:游戏不仅是娱乐,更是安全环境中练习决策、体验输赢、实现自我提升的方式
- 保持敬畏之心:面对宇宙的奥秘、生命的起源、意识的本质,保持好奇和谦卑比急于得出答案更重要

Demis Hassabis的分享不仅是技术预测,更是一份文明发展的路线图。最关键的洞察是:

1.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可学习性不是AI的限制,而是打开自然奥秘的钥匙
2. AGI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价值在于用AGI解决人类面临的根本挑战
3. 速度是最大的挑战:不是会不会发生,而是能否足够快地适应

对个人而言,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学会与AI协作、聚焦真正的人类价值、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对企业而言,拥抱AI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对人类文明而言,我们正站在从零和竞争到正和协作的转折点上。

最后,Demis的一句话值得铭记:"我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构建AGI来帮助我们回答那些最fundamental的问题: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意识?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Q&A:三个最核心的洞察

Q1:为什么Demis认为AGI有50%概率在5年内实现?

A:主要基于三个判断:首先,三重扩展(预训练、后训练、推理时计算)都还有巨大空间,技术进步速度超出预期;其次,科学应用不断证明AI能解决人类认为"不可能"的问题,从围棋到蛋白质折叠;最后,即使需要1-2个架构突破,以目前的研究强度和资源投入,5年内实现并非不可能。但他强调这是概率而非确定性,保持"谨慎乐观"很重要。

Q2:自然系统的"可学习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A:这是整个访谈最深刻的洞察。Demis发现,自然界的复杂系统虽然可能性极多(如蛋白质折叠有10^300种可能),但都经历过某种"筛选过程"——要么是进化筛选,要么是物理过程的长期作用。这使得它们形成了可被AI学习的"模式"或"流形"。这意味着:用AI解决科学问题不是偶然,而是因为自然本身就是"可计算的"。这个洞察可能改变我们对物理学、生物学乃至整个科学的理解。

Q3:个人和企业现在最应该做什么准备?

A:个人层面:立即开始使用AI工具,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度整合到工作流程中;识别你的工作中哪些是"可自动化"哪些是"人类独特价值",全力强化后者;保持学习心态,因为"产业革命用了100年,这次可能只要10年"。企业层面:AI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必需;产品设计要基于6-12个月后的AI能力而非现在;建立真正的AI-first文化而不只是用用ChatGPT。最关键的是:速度决定生死,等待观望就是选择被淘汰。

(视频)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