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可能暴跌50%!传奇投资人预警美股大崩盘
gangqin @ 2023年01月31日 财经风云
| 最多可能暴跌50%!传奇投资人预警美股大崩盘 财联社 财联社上海1月30日讯(编辑 黄君芝)曾成功预测三次市场泡沫的传奇投资人Jeremy Grantham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展望信中警告投资者,美国股市可能会崩盘。 在他的悲观预测中,他警告说,今年美国股市可能最多会下跌50%,因为他认为,即使在去年下跌了20%之后,美股估值仍然过高。而Grantham的基本预期是,到今年年底,标准普尔500指数将下跌20%,至3,200点。 具体如下: 1.关于股市估值 Grantham称,"尽管市场上最极端的泡沫已被抹去,但估值仍远未接近长期平均水平。我对标准普尔500指数趋势线价值的计算,根据趋势线增长和预期通胀向上调整,到2023年底约为3200点。我认为有超过30%的可能性达到这一趋势线,并在今年或明年至少有一段时间低于这一趋势。" 2.如何防止熊市到来 他说,"各种各样的因素,尤其是不被认可和强大的总统周期,但也包括通货膨胀的消退,劳动力市场的持续强劲,以及中国经济的重新开放,都表明熊市可能暂停或推迟。" 3.关于股市的长期前景 Grantham说,"最重要的情况仍然是,人口减少、原材料短缺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破坏等长期问题,正开始严重影响增长前景……未来几年,鉴于利率环境的变化,全球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低迷,对经济构成可怕的风险。" 4. 关于房地产市场 他说,"全球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才刚刚开始,可能会对经济产生比股市下跌更痛苦的连锁反应……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间似乎是股市泡沫破裂的两到三倍。例如,从2006年起,美国房地产用了6年时间才跌至低点。而且,通过建筑开工和相关支出,房地产比股市能更直接地影响经济。" 5.关于股市最坏的情况 Grantham称,"遗憾的是,下行潜力大于上行潜力。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真的有什么东西崩溃了,世界陷入严重的衰退,市场可能会从现在开始下跌50%……" 他接着说,"但即使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即标准普尔500甘碌�50%至略低于2000点的水平,其估值也就便宜了37%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与2021年底超过70%的高估值相比,它与趋势线价值的偏离度仍然要小得多。所以你不应该认为这绝对不会发生。" "如果我们…相信经济衰退可能不会在6个月到一年内开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市场最终可能会在2024年触底。"他补充说。 6.关于未来在股市中应该持有什么 Grantham称,"尽管美国股市总体上没有吸引力,全球经济也极其棘手,但合理的投资机会仍然多得惊人。新兴市场的股票定价合理,而且价值型股票便宜。" "对于那些眼光比平均水平更长(比如5年及以上)的人来说,我认为,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以及许多原材料压力不断增加相关的股票,相对于其他经济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他补充说。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新美联储通讯社”终极前瞻9月会议:情况复杂,..
- 马化腾对内讲话:留给某些业务的时间不多了,不要..
- 新疆大全欲上科创板募资扩产 投半导体材料项目..
- 深交所制定两个专项工作方案:助推国有、民营上市..
- ST类股争演摘星脱帽 6家公司扣非净利润为正底气足..
- 布洛芬断供、抗原检测涨价怎么破? 国家出手缓解..
- 分症状、分人群、分场景!新冠感染者恢复期健康指..
- 1月2日-1月6日当周重点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 鲍威尔态度软化:美联储尚未决定3月加息幅度,未..
- 华为,悄悄投了一个AI团队
- 存款“降息”,下周一实施!
- 聊天机器人变局!个性化的Character.AI在美国已快..
- “黑色星期四”的根源:美长债收益率不断创新高!..
- 美联储不给“方向”,美债“大动荡”,全球市场“..
- 中信证券:为什么资金面持续偏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