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1】说错话,做错事,原本是人生最自然不过的组成部分

dasheng @ 2019年04月11日  浮世汇

【1】@佛心蛊:有个互关的朋友,是赵立新先生的粉丝,这些天她应该过得很辛苦,因为她喜欢这个人(至少在我能看到的范围内,她没有过激发言,修改补充一下,我私信确认了,她没有在其他人的微博进行什么争论,基本局限在自己的微博发言和转发了一些别人的看法。我不是她,能确认的也就到这个地步,也就仅我了解的来叙述了,如果引起您的不快,都是我的表述有问题。),一直被追着骂。

我很怕现在的网络,毕竟如果不是违法犯罪,至少应该给人改过的机会(即便是违法犯罪,法律也提倡在受罚之后接受真正改过自新的人,只是可能无法再回到违法之前的状态,会有一定的客观限制),而现在的网络不是,人们甚至不能去面对自己成长中的“黑历史”,某种意义上,真的可怕。
因为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
“不犯错”是一种人设。
而人设一定会崩塌。
说错话,做错事,原本是人生最自然不过的组成部分,人就是在不断试错、改正、调整中跌跌撞撞向前走完整个人生的。
除了死不认错的人譬如刘鑫那样的,凭什么用一个人过去的付出代价并且改正了的错误去审判他的一辈子呢?(不特指某件事某个人,单指的这种现象,有的人并不是公众人物,也会遇到类似的事)
尤其这位朋友遇到的情况,和株连九族有什么区别呢?这并不是理智和符合法制的。

【2】@爱豆研究中心:高晓松酒驾被关半年,他接受三联采访的时候说过,在里面自己有两个改变,一个是接触到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更深入的社会。他关的那个地方大通铺睡15个人,有小偷有文盲也有黑道大哥。比如有个小偷他会说:“我其实没有罪,我唯一的罪行就是贫穷。”他连字也不认识,却能说出这种貌似很有哲理的话。还有一个小偷是个孤儿,从小就在火车站,没去过别的地儿。他看人特别准,进来的人他看一眼大概就知道这个人什么样,他的本事就是成天看上下火车的人,他拿眼睛看就知道谁他一定能偷,谁着急,谁慌里慌张。这些人都是高晓松以前没接触过的。以前他看书的时候老觉得大家都是这么思考问题,因为书里就是这么写的,后来发现不是。


还有就是高晓松觉得自己的情商在服刑期间获得大大提升。过去,不管在圈子里还是在什么地方,高晓松不用在情商上下工夫,也一样混得挺好,但是在里面,完全是另一回事。比如他刚进去的时候怕警察找麻烦,也会跟他们套近乎:大哥,我出去以后,怎么怎么着。警察说:“我知道自己是个小警察,我这里关的牛逼的人多了,房地产商、大官,人人都这么说你让我抽根烟我出去之后报答你,都这么说,出去没一个人记得我,你别给我来这个。”这时候高晓松就知道自己情商低了,社会不是这么来的,就得真诚点,别跟人来虚头巴脑的。后来在里面,有想学英文的他教英文,想识字的他教人识字,还有俩想学写诗的他也教。

警察慢慢就觉得这个人还挺好,大家也觉得这人不错。以前高晓松很傲气,根本不在乎别人喜不喜欢他,但在牢里要待很长的时间,他第一次觉得大家喜欢你这件事很重要、很好,也慢慢觉得应该做一个诚信的人。

所以他答应人家的事出来都办了,除了有一个小孩,答应他出来做自己的助理,但经纪人拼命反对,说你怎么能让一个坐过牢的人当你助理呢。高晓松说我还坐过牢呢,他比我坐的时间还短呢。到最后经纪人死活反对,他主动去找那个人,给他交了学厨师课的钱,又给他租了房子,也算是履行承诺。还有那些警察,有时间高晓松还会跟他们聚一下。

高晓松还讲过他以前多没心没肺:读书的时候有次拿气枪去北京郊区的潭柘寺打鸟,结果枪被警察没收了。回来开证明再去取枪,已经很晚了,错过了末班车,只好抄近道走山路往回赶。绝望之中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农民骑车把他送到了镇上,那里有夜班车能回城里。当时高晓松跟农民大哥说:大哥你叫什么名字告诉我,我肯定忘不了你,肯定报答你。到家的时候都早上了,高晓松跟他妈妈说,今天碰上一个好人,他的名字叫。。。忘了。他以前就这么一个人,当场就给忘了。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第16期有完整采访)

【3】@祝佳音:我上网的时候是1997-1998年。当时哈尔滨还没有真.互联网。我上高中,在杂志上看到互联网,大惊失色,心向往之。我的邻居朋友(@Dorothy )的父亲是很出名的艺术家,瀛海威在报纸上做了一个活动,情人节免费送了100个强者一套上网设备(当然不带电脑),她父亲赫然在列,我能摸到互联网了,更加羡慕。后来哈尔滨开计算机展销会,我在展销会上买了一块28.8的内置Modem。当时Modem里的劳斯莱斯是U.S. Robot,至尊,我只是个学生,压岁钱不足,只能买内置卡,记得是600多。拿回家插在电脑上死活认不出来,折腾了大概2天实在无计可施。过了三四个月偶然在电脑杂志上看到一篇如何设置声卡避免跳线冲突的文章,得到启发,把Modem的跳线重插了一下,就竟然能上网了。


瀛海威上网还需要登记,要不要先交一笔钱我忘记了。本质上瀛海威就是一个论坛,1分钟=1点=0.1元,如果要上真正的互联网,那么1分钟=2点=0.2元。电话费另算,不交给瀛海威,大概是每小时6元吧。这样如果在网上挂着每小时至少6+6=12元。瀛海威的论坛还不能象BBS那样下载离线包。我为了赚网费在论坛大活跃,当上了游戏和动漫版块的版主,拿上了每个月1000点的工资(这一点我一直很感激瀛海威),总算不用自己付网费了,电话费就交给我家人给,曾经创下当月800元的奇迹,令我家长大惊失色。

再后来就是163和169时代,也有四通利方游戏论坛,我认识的不少朋友现在都还有联系,但也有一些已经去世了。我也在其他地方认识了不少朋友。我曾经在晚上12点,趁着家里人都睡着了之后跑出去,在家门口我和离我最近的网友汇合,一起去参加城市另一边临时起意的网友聚会,在那儿有2个网友――是记者,刚盯着报纸印刷完毕,正迫切等我们过去然后一起吃寒夜烤串。我和那姑娘见面后赫然发现她是我妈的学生(我家在大学里),我想大姐姐当时一定被吓得够呛。我们在漆黑的夜里一起走到校门口等出租车。她一边走一边向我推荐《霍乱时期的爱情》,让我必须看,看完就会了解什么是死亡和爱情,我到现在都记得她兴奋激动的语气。

【4】@码烦你了 :1865年的今天,维护奴隶制的叛国者罗伯特・李将军在阿波马托克斯投降,历史学家称这一天为“你不能一边自称美国人,一边挥舞着邦联的叛国白人至上主义者旗帜”。


确切地说是黑人自己解放了自己。而创造了这伟大的一天的一切都来自W.E.B.杜波依斯(W.E.B. DuBois)1935年的著作《黑人重建:黑人在1860-1880年重建美国民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历史》,书中展示了奴隶们从种植园里走出来进行大罢工。那次大罢工改变了美国的历史。奴隶从被奴役的那一刻起就想要自由。不管是在奴隶船上跳海自杀,还是像纳特・特纳(Nat Turner)或斯托诺(Stono)起义那样公开反抗,逃跑,还是只是梦想自由的生活,奴隶们总是想从他们地狱般的生活中获得自由。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去实现它。

内战为长期珍视的自由提供了另一个机会。美国军队一南下,奴隶们就开始逃往他们的战线。当三个奴隶到达弗吉尼亚的门罗堡时,这个问题就成了美国军队要处理的最著名的问题。当奴隶主回来要求归还奴隶时――南部联盟的人抱怨美国违反了《逃亡奴隶法》――巴特勒拒绝了,他把奴隶归为违禁品,尽管他从未使用过这个词。这得到了华盛顿共和党人的支持,他们很快通过了《没收法》,该法案规定,如果南部邦联承认奴隶是财产,美国有权没收这些财产,以赢得战争。但实际上,即使没有《没收法》,奴隶们还是会自己动手。像罗伯特・斯莫斯这样的奴隶为了自由冒着巨大的风险,在查尔斯顿港偷了一艘船,然后去接那些和他在一起等待的人的家人,然后逃往北方,直到他们撞上了一艘美国船。斯莫斯因他的勇敢而出名。许多人在1862年的半岛战役中逃到了麦克莱伦的军队。种植园主很快意识到这一危险,并试图将奴隶转移到南部联盟的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的德克萨斯州和阿肯色州。也许最重要的是,奴隶迫使美国官员和林肯政府认真对待奴隶制问题。令废奴主义者非常沮丧的是,林肯没有利用战争的爆发来结束奴隶制。

奴隶们想要逃离奴隶制度,然后为美国而战的愿望是林肯的一个压倒性的论点――显示了奴隶管理机构对于我们理解美国奴隶劳动制度的衰落是多么的重要……

【5】@老晴表妹:今早慌里慌张打uber上学,司机是一位tony老师,他说自己写了本书,我看名字叫“我与上帝之间”,以为是想向我传教,后来听他讲了惊人的故事,他如何在巴尔的摩的贫民窟长大,因为看了wire想当编剧,然后自己上社区大学学习戏剧,去年底刚出了书,今年初,自己的儿子死于街头枪击……

他现在放下剧作,投入社区工作,致力改变暴力化的社会。他听说我是学社会学的来了兴致,问为什么白人警察打死黑人有人管,但黑人之间互相枪杀没人提?为什么学校教育只教授知识,不教人如何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他也批评JHU现在要设立私家配枪警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uber司机真的教会我很多。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