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101】这不过是区区一百年前的事情

chuntian @ 2019年07月31日  浮世汇

【1】@马伯庸 

说到李靖这个角色啊,还是《西游记》里塑造的最有意思。

《封神演义》里,李靖其实没怎么逼迫哪吒。他虽然恼恨,毕竟还是带着儿子到处道歉,试图挽回。最后是哪吒自己怕连累父母,这才主动自尽。但在《西游记》里,这个故事的讲法就不一样了。

李靖和哪吒在《西游记》前期都出场过,但那时候他们都是功能性人物,与一般天兵天将没什么区别。情节进展到陷空山无底洞,唐僧被白毛老鼠精掳走,悟空八戒找到两块牌位,一块是“尊父李天王之位”,一块是“尊兄哪吒三太子位”,于是来到天庭,去天王府对质。

接下来的桥段是:李靖开始并不承认,后来哪吒旁边说父亲你忘了,你不是还认了个妖精当干女儿吗?这才真相大白。

换做其他作者写这一段,先写天王不承认,然后让哪吒出来道出真相,这段情节便结束了,很简单。可是《西游记》的作者——甭管是不是吴承恩——写到这里时,突然欠劲儿发作,强行补了一段与主线毫无关联的八卦进来。

他是这么补的:先写李天王认为孙悟空诬告,大怒举刀来砍,然后让哪吒把李靖的剑架住,大喊父王息怒。李靖大惊。写到这里,作者突然跳出来自问了一句:”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会大惊失色?“

接下来,作者便强行插入了一段八卦。这段八卦就是哪吒生平,故事与封神所差无多,只改了两个地方。一个是救哪吒的不是太乙真人,而是佛祖。二是哪吒复活之后,要杀李靖。佛祖没办法,赐下一尊黄金宝塔,镇住哪吒,父子这才化解了冤仇。

插播完这段八卦,作者继续讲故事,但从他描写的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憋不住的欠劲儿。为啥哪吒一架住剑,李靖不怒,反而大惊呢?作者是这么写的:“(李靖)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问哪吒道:“孩儿,你以剑架住我刀,有何话说?”

先取过宝塔防身,才问儿子呀你刚才说啥?一个有着沉重心理阴影的怂父形象,跃然纸上,超萌的。

 

 

【2】@雲中上師 

暑假前我参加面试了很多来自国内最好的大学的大学生,这些应该说都属于目前按国内标准最优秀的学生,现在属于这个群体的学生,无论机会还是眼界都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读大学期间出国学习一段时间、参加国际组织的交流活动等等几乎是履历表上的标配,看上去和欧美顶级学校学生差不多。但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些优秀的学生在国外(当然主要志欧美)常常会觉得欧美大学里的同龄人对中国当下的巨大变化了解很有限,往往用刻板的眼光看中国,所以他/她们都自然萌生一种要让外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的冲动。有意思的是当他/她们提到欧美年轻人的简单化的一面时,举出的重要事例包括墙的问题,而假如你问说这点为何不对时,他/她会说墙在中国确实需要,因为中国人太多缺乏判断力的了,很容易受到别有用心势力的蛊惑。这是很让我诧异的,但其实这样的一种看问题角度并不限于这些学生,在中国生活已经好几年的我,深感这是弥漫于某些阶层的相当普遍的态度。我并不想对这种态度作判断,只想了解其缘由。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正因为这些在中国已经属于拥有很多资源的阶层,他们将自己视做西方人刻板印象所无法涵盖的中国人,那些广见世面、信心满满的中国人,当西方同龄人觉得中国如何如何时,她/他们内心会很不服气,因为此刻她/他自己才是中国人的代表,在那一刻,他们觉得自己和西方人没啥差别,甚至更胜一筹;但当西方人举出类似墙一类的例子来否定时,他们的这种自我捆绑立刻上升到为国家辩护的高度,但实际上这是为自身的某种优势在辩护,但此刻要牺牲掉的是那些不属于他们这个阶层的中国人,此刻的中国人是需要牢牢约束的。因此在不同时刻和语境下,这个中国人的概念实际是不断转换的。最近 New Yorker 有篇很不错的专稿,是关于刘慈欣的,刘也一样觉得中国不能有XX,有了一定会乱,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就会马上移民去美国。这大概也属于同一类思路。

 

 

【3】@陈迪Winston 

信息藩篱的作用真的很强,不只是有形的部分,也包括由区域用户习惯所造成的对平台产品的偏好和聚集。微博和FB上正针对同一事态展现出相似激烈的情绪却完全南辕北辙的阐释。这种区别的重点不在于先验地谁对谁错,而是你会发现得到传播、讨论、放大的素材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在微博上引发口诛笔伐的片段在FB上其实没人聊甚至看不到,反之FB上的许多爆款也不会上微博;有些在微博上看起来完全莫名其妙的画面和动作,去FB上你其实还是能看得到解释性的上下文的,不一定说得通但起码不至于是彻底没头没脑的神经病。

最糟糕的或许是:在这种落差的两侧,如今事实上几乎不存在任何对话、辩论、乃至对骂——没错,有对骂其实都好过没有,有的话两边的人们至少还能够直接了解到对方的声音、诉求、预设,这多少是一种补充信息差的方法;而且必须是“对骂”,空口对空气骂没有这个作用,后者除了单方面加强自己的既有情绪外是完全的无用功。

无法直接接触到对方,无法在表达之后获得对方的直接反馈,对对方的认知就很容易流于去人格化的理解,只保留了最粗糙的标签,而且往往是充满偏见的标签。这种作用是双向发生的。

如此视之,目前国内不同社群乃至价值观激烈冲突的观念群体,今时今日在微博空间上的共同存在,其实非常可贵有价值。诚然跨圈、跨舒适区、跨同温层的接触经常都是非常糟糕的体验,充斥着情绪化的对抗与最下流的谩骂。但至少、至少,这依然有助于人们辨识到彼此的存在与轮廓。提前了解到他们也并非千人一面,并非全员死走极端面目狰狞,并非除了“蠢”、“坏”、“人品差”以外就再无从客观上支撑他们今日情绪、顾虑、诉求的理由,这是有好处的。毕竟说到底,你总是要和你最看不惯的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时空下的,不是么?

信息隔离在前互联网时代当然是从来存在的,不同民族与国家间由距离所产生的不了解、误解、偏见、刻板印象都造成过多少的悲剧与灾难。但这种隔阂在今时今日的全球互联时代竟然并没有缓解稀释多少,甚至会发生在一河之隔、一海之隔、同文同种的手足同胞间,这还是让人感到无比错愕、失望、和遗憾的。

 

 

【4】@冷知识bot 

人的脚型大致分为埃及脚、罗马脚、希腊脚。

埃及脚(Egyptian Foot),大拇趾比另四根脚趾长,很多人都是这种脚型,而这种脚型比较适合穿斜头鞋。

希腊脚(Greek Foot)则是第二根脚趾比其他还长,通常拥有这种脚型的人适合穿圆头鞋、斜头鞋。

罗马脚(Roman Foot),这种脚型五根脚趾长度都差不多,没有特别凸出的脚趾,看起来比较平整,很适合穿方头鞋和练芭蕾。

除此之外还有更详细的划分,比如在三者之上又添上了“日耳曼脚”和“凯尔特脚”,日耳曼脚有至少三个脚趾一样长,而且都比较短。凯尔特脚是第二趾最长,但不像希腊脚那样有一个平滑的过渡。

 

 

【5】@茨冈女神 

记得在瑞典与一位单身女士聊天,我问她为啥北欧有许多女性拒绝婚姻?她说在婚姻这个合同里女性受益比较小。丈夫以前的用处是把孩子养大,但现在国家负责了,因此不婚就多起来。她问我中国的情况,我说中国的父母会对女儿说嫁了就有人照顾了,其实嫁了你才知道谁照顾谁。问题是我们国家不负责养孩子。 

 

【6】@Pfaueninsel 

大多数男性从小受的教育:“你没有退路,必须向前冲”其实是非常棒的教育。
现在就是要让每个女孩子从小也受到这样的教育,不要再给她们“嫁人是退路”,“你不需要自己去社会种拼搏来获得资源”这种幻觉。
如果不接受和男生同样的教育,难免会在面对敌意时意志薄弱,对利益关系的分辨能力低下,并且因为疏于事业,生存技能有限。这种集体性对女性的弱化教育,是面对一半人口的险恶,使她们得不到公正与平等的资源,也丧失争取资源的能力。
哪怕教育者自认为是“出于好心”,它依然是出于愚昧。
教给你的女儿:你没有退路,你必须参与到社会之中,为自己负起全部责任。不要怜惜自己,要让自己在风雨中锻炼得强大而机敏,毫不退让。不仅因为你可以过得更好,而且因为你可以把世界改造成一个更友好和公正的地方。
永远不要停下来。

 

【7】@玉垒关 

没忍住,发一篇

有部日本电影,楢山节考。我想过几年我会给我家娃们看。

刚和娃视频,他说,我不想和你说话。
下午热,娃瞌睡得不行,注意力不集中。1个小时的钢琴课,他最多听进去15分钟。我心疼钱心疼得要命,等老师走了,我根据我的旁听笔记,现学现卖,又强迫他重新学一遍,才送他去了他喜欢的奶奶家。

我有时直接说,你喜欢不喜欢我,我不是特别在乎~只希望你以后,能相对游刃有余的活,这是你老娘我的职责所在。

好啦,继续说,我觉得可以给娃推荐看的电影,楢山节考。

那是不过一百多年前的事情。楢山脚下的村庄里,有一个69岁的老太太阿玲婆,她牙好胃口好,她为此很着急,新儿媳进门前,她敲掉了自己的门牙,然后满嘴血满村逢人说,看,牙都掉了,明年就上楢山。

亦如中国某些民俗的花甲葬,瓦罐坟,60岁的人要被活埋。日本楢山这里,70岁老人得由儿子背着去楢山扔掉。
当年阿玲婆的婆婆69岁,阿玲婆的老公因为不能面对把亲妈背上山去送死,就弃家逃跑,从此失踪了。
这给全家人带来耻辱。

阿玲婆现在也69了,她满心盼望,70岁死在楢山,以洗家庭的耻辱。

所谓道德,说到底,往往基于集体的,长期的利益。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往往要牺牲一部分人,以成就另外一部分人。这个意义上,郭巨为母埋儿,和花甲葬,以及七十丢楢山,都是一样的。就看牺牲小的,还是牺牲老的。

回头再说69岁的阿玲婆,她有两个儿子。老大死了老婆,而邻村的寡妇自己上门来,进门就忙里忙外,看得阿玲婆满心欢喜。
而阿玲婆不喜欢刚刚进门的孙媳妇阿松。阿松怀孕五个月了,好吃懒做,还偷东西。半夜起来,她偷了吃的送给娘家。

阿松全家都有小偷小摸的习惯,这天,愤怒的村民们冲到阿松娘家,抢回被偷的粮食。
晚上,村长说,阿松娘家没有吃的,还是会继续偷的。
而那头,阿玲婆对身怀六甲的孙媳妇阿松说,你家没有吃的,把这些土豆送给你父母吧。
阿松欢天喜地回去了,一家人围坐在家里,阿松把土豆烤了,塞给弟弟妹妹嘴里。

接着,早已商量好的村民冲进来,把他们全家带到村外,那里有个挖好的大坑等着他们,推进去,接着填土。还有人想爬出来吧,再被敲几下,踢回去。
我一下子就想起,三十年前我老家一个著名的大案,一个村子出于嫉妒,把村长全家六口烧死了。那家大女儿曾经从火里爬出来,然后被堂哥拿铁棍几个敲几下再扔回火堆。

阿玲婆的孙子,阿松的丈夫试图救妻儿,可是他一己之力,难以回天。

没有多久,土填平了。那里面就是阿松一家八口,加上阿松的胎儿,算九口吧。

在基督教的理念里,贪吃,是要下地狱的罪。何况,这一家是偷别人的吃的。
而在非洲一些地方,偷东西,是要立刻砍手的。
物质极度匮乏的社会道德,就是这样大同小异。

别的人,生活还要继续。比如,没多久,阿松的老公就又娶了新老婆。

这天,阿玲婆的邻居快病死了,他给媳妇留遗言说,你要和村里每个男人睡一觉,好偿还我做的亏心事。

这遗言,让阿玲婆的二儿子满心欢喜,因为他有很重的体臭,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嫁给他。

眼看着邻居老婆,一个个睡过来,马上轮到他了,结果跑去了下一家。
二儿子愤怒的去质问,邻居媳妇说,我已经得到丈夫身前的许可了。可以不和你睡,那些男人们都答应了,如果她怀孕了,生的孩子大家一起养活。

顺便说一句,村里生下女儿,是喜事,可以给人贩子卖钱。于是男多女少,于是生下男婴就往往埋田里。
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另一种情况的表述。

阿玲婆的老二怒不可遏。他哥哥就去劝自己老婆,也就是那个爱干活的寡妇,你和我弟弟睡一觉吧 。
她断然拒绝。

阿玲婆偷偷赞许说,你做得对,因为一旦老二尝到大嫂的甜头,兄弟两个肯定会有矛盾的。

但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不管,阿玲婆去求村子里的每一个女人。最终,有个快六十岁的老阿婆同意,和阿玲婆的二儿子睡了一觉。
心愿已了。上楢山的日子就到了。

阿玲婆满心欢喜。而邻居一个同样要上山的老头泪流满面说,不想死,真想活。这老头是被儿子绑住硬背上山的,半路上,他苦苦挣扎,而被儿子推下悬崖。

阿玲婆的大儿子,和自己的爸爸一样于心不忍,甚至违反习俗,又重新爬上山顶,只见累累白骨和皑皑白雪之间,他的妈妈双手合十而坐。
不能说这点慈悲屁用没有吧。就这点儿温度,他妈可以带着复归尘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和不小心看到一些时事新闻一样,看这电影,就又想起这一句话。

这不过是区区一百年前的事情,而环顾四望,所谓文明,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
轻风吹过,底下蠢蠢欲动的,还是血和肮脏不堪的东西。

这种现实,原本应该在生育下一代的时候就想清楚的。

比如我,没有克制住生物本能,生了娃。那么,尽我的可能,让他们更加游刃有余的生活,就是责任和本分。

另外,当然也要给娃们推荐我认为壮阔的,美好的,所有那些感知

从尘埃里幻化来,终于要复归尘土,只愿他们淋漓尽致的感受有温度的那一段。

这么想,虽绝不敢在娃面前因为生养了他而居功。但是也就不会因为把他们带到这么冷酷的世界上,而太愧疚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