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龙头低谷并购的秘密:告别跨界时代 重组依旧走俏
A股龙头低谷并购的秘密:告别跨界时代 重组依旧走俏
低谷时期就该抄底。放在近期上市公司身上,这条口诀也渐渐成为“黄金定律”。 近日,北京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目前的市场趋势下,资产价格大打折扣,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恰恰给公司并购布局带来了一个良好时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近6个月以来(3月20日至9月20日)两市上市公司定增重组事件有82起,比去年同期增加约6%。 按首次披露日期统计的今年以来截至9月20日的重大重组事件则有138起。 与此同时,并购重组相关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松绑,市场暖风又吹。 不久前,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深改12 条”的顶层设计,其中就包括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优化重组上市、再融资等制度。 这被市场机构普遍解读为未来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政策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放松。 “低谷并购”机遇 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低谷并购”的交易特性。 “并购市场此前受到较大影响,这段时间我们也在陆陆续续地做一些新项目,从我们接触的上市公司来说,这段时间都有考虑并购的倾向,整体是低谷布局的趋势。”前述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与这段时间并购活跃度上升的情况相对应,市场正处于低谷或许已经得到认可。 譬如,年初的时候,奥瑞金(002701,股吧)(002701.SZ)自筹资金2.05亿美元收购Ball Asia PacificLtd.(波尔亚太)于中国包装业务相关公司股权事项就在资本市场引发大量关注。 在这次收购后,奥瑞金持有波尔佛山100%股权、波尔北京100%股权、波尔青岛100%股权、波尔湖北95.69%股权。 作为中国红牛制罐唯一供应商,奥瑞金大手笔收购全球最大的金属包装产品制造企业在中国的相关公司股权,从产业调整的角度,给予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是奥瑞金迎来海外业务机遇,另一方面,奥瑞金意在坐稳国内二片罐第一大厂商的地位。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产业重整之后,谋求定价权的提升。 谈及这次收购的目的,奥瑞金一位高管近期在与本报记者沟通时指出,“选择收购波尔也是基于当前市场趋势,这种趋势可以称为低谷并购。在目前阶段,国际资产价格走低,给予产业重整的绝佳契机。” 根据交易细则,交易价格与标的净资产接近。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价格与波尔应对监管机构的垄断要求清理全球资产有关。 “其实低谷并购就是市场总体低迷,龙头抄底的行为。”华南某投资机构并购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其实市场也总在进行,只是一段时间内反映的趋势。” 事实上,不止是奥瑞金,来自其他行业巨头的动作亦频频释放信号。 9月4日,药明康德(603259,股吧)(603259.SH)公告了其拟发行3亿美元于2024年到期零息可转换债券的计划。 药明康德方面表示,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将为3亿美元。公司拟将所得款项用于并购、业务扩张、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针对并购,药明康德方面亦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划,比如选择可能为其平台实际带来协同效应及支持医药健康生态系统发展的收购或投资目标;为建立生态系统成立合营公司,并在医药健康生态系统内多类公司中进行选择性投资。 “资金链紧张的公司只能卖资产求生存,市场行情引导下,资金链相对充裕的行业龙头必然就有并购欲望,也更积极。”前述华南机构人士表示。 产业并购仍是主流 并购价格低迷的另一个背景是,受到市场整体趋势影响,不少传统的优质资产亟需通过整合纾困。 而这一背景恰恰给予A股龙头带来重新整合资产资源的契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年内138起重大重组事件中,重组目的集中在横向整合,在此期间共有41起。 譬如近期*ST河化(000953.SZ)发行股份购买南松医药93.41%股权、光正集团(002524,股吧)协议收购新视界眼科49%股权、东方环宇(60370,股吧)(603706.SH)收购伊宁供热80%股权等等。 从上市公司收购目的出发,不少上市公司均提及了做大规模、产业布局等因素。 在东方环宇的案例中,此次收购伊宁供热80%股权就是基于扩展业务区域的考量。资料显示,东方环宇以城市燃气供应业务为主,包括CNG汽车加气、居民生活用气、工商业客户用气,覆盖燃气供应管网建设和供热业务等。 伊宁供热则是伊宁市最大的集中供热企业,在当地市场具有相对垄断地位。因此,上市公司收购完成后将占据更多业务区域,实现公司地域扩展。 “一方面是之前上市公司跨界并购的套路早就玩不转了,另一方面是当前市场的低价刺激,不少上市公司希望借机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进一步发展。”北京某私募机构并购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上交所披露的并购重组半年报亦显示,2019年上半年,沪市并购重组继续围绕实体经济这条主线,产业并购依然是主流。基于同行业、上下游整合的重组逻辑成为市场主旋律,前几年比较盛行的盲目跨界、跟风跨界现象进一步减少。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沪市重大资产重组中产业并购的交易规模逾900亿元,远高于跨界重组规模;从行业看,产业并购较为活跃的行业主要有通信和信息技术、基础化工、医药、有色、国防军工等规模效应较为显著的领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如果按照交易标的所属行业来看,今年来138起重大重组事件中,工业机械、基础化工,以及建筑与工程行业的标的公司最多,分别有8家、8家和7家。 在基础化工行业的8个案例中,重组目的为横向整合的数量依然最多,除此之外则是战略合作和买壳上市;同样的,工业机械行业的横向整合亦是最多的。 这与行业特点有显著的关联性。作为传统行业,化工、工业机械,都需要通过资本手段做大做强。现在或许恰是传统龙头迅速整合产业价值的重要时间窗口。 市场渐趋活跃 “最近我这边的并购项目确实越来越多,陆陆续续的做了一些医药、房企项目。”前述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在某金融机构交流群内,本报记者亦发现近期不少上市公司积极寻求并购标的的需求。譬如某上市公司就提出了寻找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芯片相关的净利润较好的优质标的,水处理、污泥处理等环保项目标的,以及医疗方面一二线城市或沿海城市连锁门诊等。 从相关案例来看,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产业升级的需求未减。8月末,*ST河化公告了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南松医药93.41%的股权。 谈及收购南松医药的原因,*ST河化方面表示计划通过南松医药从事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实现由传统化工行业向精细化工行业的延伸、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 一些热点板块与传统行业的趋势与逻辑并不完全相同。随着科创板的推出,热点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医药等板块,正在迎来最佳的资产证券化时机。 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更多的资本溢价,是一些企业并购更重要的目的。 “公司这次收购主要目的也是主导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公司煤炭采掘业务受行业、环境等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当前生态环保产业的前景广阔,公司也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了技术和能力。”亿利洁能(600277,股吧)一位有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此之前,亿利洁能宣布出售煤炭采掘业务并收购亿利生态,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来自上交所的数据亦显示,上半年,民营企业积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级。沪市民营企业共进行各类并购交易246次,交易金额约1100亿元。其中,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21单,涉及金额近340亿元,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4单,金额330亿元。 “并购重组在助力民企加速转型升级、抵御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上交所指出。 事实上,除了市场行情的推动作用,相关政策也在进一步搅动着并购重组市场。 除了近期“深改12条”中监管层对发挥并购重组作用的提及,证监会在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中,一是放宽非创业板企业借壳上市的认定标准,并允许创业板企业有限度地借壳上市;二是重新允许借壳上市的配套融资行为。 新时代证券分析师孙金钜表示,目前并购重组市场已经有所回暖,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放松和落地,并购重组市场有望加速回暖。长周期来看,并购重组市场有望加速回暖,同时商誉减值风险大幅降低,未来具备整合协同实效的并购重组和景气度提升的新兴产业并购有望获得市场认可,迎来市场风险偏好的长期向上。 |
-
暂无...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 中国互联网巨头中增长最快!大摩:美团剑指300港..
- 原油交易逻辑转空?
- “商品旗手”高盛:三大驱动力刺激,铜或迎来新一..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超千家公司将被ST?真实数据来了,66股符合ST新规..
- Cliff Asness:这是一封写在2035年的十年资产配置..
- 90年代日本应届生职场启示录:一步踏空,步步落后..
- 多股涨停,国产GPU回春?国产GPU集体奔赴A股,25..
- IEA:2024年原油需求增长或腰斩,明年每天都将出..
- 大摩看印股今年涨18%的三大理由:经济、盈利、散..
- 高盛深度分析中国短剧市场:今年规模已超电影市场..
- AI驱动商业化加速,2025智驾拐点正在到来..
- 牛市的背后,日本发生了什么?
- 刷新纪录!认购1万获配12.29元,近1300亿资金疯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