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138】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死亡

dasheng @ 2019年12月01日  浮世汇

【1】@王骁Albert 

#高以翔去世# 一事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果然明星还是有“光环”,大家终于开始关注“猝死”,“过劳死”,“被甲方虐死”等情况。甚至有人讨论影视寒冬下,艺人也不好过。

其实这种情况不新鲜,程序员和媒体人猝死的已经有太多了,之前看过一张动图,一个人坐在工位上,以为是睡着了,后来发现是猝死了……

这种例子太多了。

原因也不新鲜,太多老板宣扬“996福报”了,有太多人相信努力奋斗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

这个现象我以前说过一个比喻。

一个人从1楼去80楼,他坐上了电梯,后来人们问他为什么能够到达80楼,他不会说是因为坐了电梯,而是告诉大家他在电梯里使劲作俯卧撑,做仰卧起坐,做引体向上。总而言之,全靠他自己努力才到达80楼了。

现实就是如此,个人奋斗很重要,但是历史的进程更重要,所谓站到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境外和国外体现为社会动荡,境内体现为劳资互害。

老板们责备员工们不努力在电梯里做俯卧撑,甚至告诉大家,以前做8小时俯卧撑不够,现在要做12小时。一旦你问加班费,那就会告诉你你不懂感恩,不感激老板给你一个在不动的电梯里做俯卧撑的机会。

这一点不得不说就是老一辈只尊重数理化,不尊重社会科学导致的结果。社会科学已经有非常明确的结论了,那就是:

“奴隶制”的成本极高,效率极低。

大家都知道,不以完成可行目标并带来相应回报为目的的加班就是耍流氓,大家一起加班就是一起耍流氓。就是磨洋工。

这一点我真心建议可以学学日本,日本这个国家就是看开了,安倍政府认清了目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再怎么匠心都没辙。

以前日本人最喜欢的就是无效加班,比赛加班,不加班心里不痛快。

安倍直接通过新劳动法,每个月加班上限定在45小时,并且铁拳执法,超过就罚企业负责人6个月监禁或30万日元罚金。

另外加班费也进行了改革,按照加班时长,梯次增加,越加班要给的加班费就越多。

现在有一些企业在员工工作了7.5小时以后就催人下班了。我留着你也没有用,还不如还给你妈妈。

提前下班带来的意义就是大家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果希望提高收入,那就去做兼职。如果希望提升自己那就去学习,比如日本的MBA入学人数增加了将近10%,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已经连续三年保持2%左右的增长。

如果都不干,那就去消费。

为什么鼓励消费呢?因为安倍提高了消费税。

为什么提高消费税?因为安倍让幼儿园免费。

为什么幼儿园免费?社会化抚养将主妇从育儿中解放出来。

有国家托底,大家更敢结婚生子了,然后有工作意愿的主妇还可以回归职场,安倍2012年上台,单单靠盘活女性劳动力,就为老龄化的日本增加了300多万人的劳动力。

另外他7年创造了500万个岗位,小400万都被女性填补。

佩服佩服,真·女权大师

而各大企业也减少了2.1万亿日元的加班费,也就相当于利润增加了。

当然当然,我这里说的都是笼统的情况,肯定有很多小伙伴会举出很多反例,比如正式工在减少,合同工在增加,毕竟资本家总能找到方法残害社畜。

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大家可以转变思维,不要认为人均鹿小葵就解决一切问题。那些高精尖企业可以加班,他们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而且很有成就感。

但这种头部企业不多的,大多数企业没必要996,对自己,对员工,甚至对国家经济都没什么好处。加出个泡沫经济,害人害己。

现在把劳动者们从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充实自己……

或者消费报国!去撸串、去搞对象、去马杀鸡、去买买买。

少加班,多消费,心情好,不生病,不拖累国家的医保金,真的是超级爱国典范!

然后大家静心等待下一轮经济景气。

大家也不用担心中国人懒了,中国人很上进,但是没道理无效劳动。等到下一波景气到来的时候,大家又会重新披挂上阵的。

我也呼吁二流报纸多替劳动者发声,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死亡。

 

 

【2】@李清晨 

现代医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不是像有些短视的人认为的那样只有治疗这一部分,治疗仅仅是现代医学大厦地面以上的部分,这个大厦地基有多深,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我们以心脏为例,从盖伦的潮汐学说,到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中间历经了1500多年,也就是说这个错误的观念指导西方医生的治疗一千多年西医们都没有发现哪不对劲。
那是不是发现血液循环原理之后,西医治病就科学了?并没有,事实上哈维因此治疗业务一落千丈,因为哈维摧毁了旧学说的一角,而对其他部分仍然做不出完美的解释。
盖伦的理论是错的,但在逻辑上却是周全的,直接把循环呼吸消化统统纳入进一个大一统的解释当中,以哈维时代的科学水平,尚不足以对这么庞大复杂的系统做出解释。
当时的科学背景是,伽利略的力学研究刚刚开始,化学还是炼金术的水平,显微镜更是连影子都没有……所以哈维能做的,仅仅是根据当时实验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前人的解剖学研究,做出合理的推测,体循环到终末,是怎么回到静脉的,哈维看不到,但他推测一定有某种连接,这种推测直到显微镜发明之后才被证实,这是实证➕ 逻辑的力量。
可呼吸和消化因此就解释不清了怎么办?哈维的选择是不去解释,大家想想当时的人还不知道空气不是一种气体,更不知道肝脏是如何工作的,想完成这些工作是完全不可能的。
直到人类理解了氧气二氧化碳的存在,理解燃烧,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理解肝脏内发生的复杂的生化反应,理解物质守恒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才能彻底将盖伦学说埋葬,后面这些进步,又用了好几百年。
但这些理论搞清楚了,是不是对疾病治疗就有办法了?没那么容易,这些进步最先导致的是大量医生的信仰崩溃,因为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引以为傲的治疗居然全是错的,甚至很多病人就是死于医生之手,不住院可能存活概率还大一些。
治疗学取得进步是最最晚近的事情,但在此前,公共卫生学的进步已经发现了人口居住密度和清洁饮用水对疾病发生的作用,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只有预防医学是真的发生了作用,有人觉得这些认识也太简单了吧?那是因为你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大家去看看那些描写清末普通民众生活的记载,屎尿横流的城市,全不是古装戏里那么美好。
现代治疗学已经细分到了何种程度?
比如你有某种心脏病,去哪看?内科?外科?外科里还能分出一个心脏外科,心脏外科又能分出先心病外科,冠脉外科,瓣膜外科,心律失常外科,大血管外科,等你摸到了瓣膜外科,你又发现,擅长二尖瓣修复和二尖瓣置换的还不是同一个团队……那你究竟要换瓣还是修复?
很麻烦是吗?
可生命是如此宝贵,不麻烦行吗?除非你觉得自己命贱,贱得跟古人一样,否则,你还是不要用宝贵的现代人的生命,去给古代医学送人头。
对于一个人类的生理病理现象,只有唯一一种解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这个就是霸道的排他的你死我活的,古代医学从来就不可能彻底搞清楚心脏的功能是如何运行的,可有些蠢蛋却相信这样粗鄙不堪的理论基础,能够衍生出有效的治疗手段来?
你认为的有效,全是假象,那么多人数千年都没发现很多治疗全是错的,你也不例外,只是你愿不愿意稍微动动脑子想想为什么疗效判定标准不是由你说了算?
这个思维的坎迈不过去,永远会在这类问题上脸朝下摔成狗啃屎。

 

 

【3】刘大可先生 

即便知道了知识诅咒这件事,也很难意识到这件事会以怎样刁钻的角度出现。

比如,有一次给朋友的设计公司讲讲生物的形态,必然地谈到了进化,竟然听到一大片这样困惑的声音:
“进化论不是被推翻了吗?”

我当时就七窍生烟,直接问他:“谁告诉你的?”

原以为会得到一个神创论负隅顽抗的回答,然而令我吃惊的是,他们的答案竟然是:
“就是科学家说的啊,说进化论错了”
“对对对,现在都研究什么叫‘演化论’的东西了”
“你给我们讲讲演化论吧”

这件事我解释过之后,不以为意,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前几天,我表姐给我发来微信:
“进化论有什么大漏洞吗?”
“没有啊,怎么了?”
“我就是看你们科普博主现在都说‘不是进化论了’,还以为进化论错了,不太敢给孩子讲”

*科普人士们觉得“进化没有既定目标,进化的结果不分高低贵贱”这件事无比重要,觉得“进化”这个词有给生命史划分阶级的嫌疑,于是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给“evolution”正名的运动,要把“进化论”这个翻译换成“演化论”。

然而在公众眼里,这两个词的精妙差别,就如同我们眼里韩国女星的脸,真的与自己无关,不重要,他们只知道自己从小学读书开始,课本上讲的就是“进化论”,你现在说“进化论”这三个字不好,他们才不会在意你背后那些莫名其妙的理论原则,他们就会记住一件事,“进化论错了!”至于新理论是什么,不知道,大概很高深吧,反正又不考试,学它作甚?

是啊是啊,“进化论”这三个字在公众心里本来就是个冷门,能听你说几句科普已经难能可贵,不抓紧时间给他们讲点儿正经事,却把精力放在“名号”上,几乎要搞出派系争斗来,这不是自毁旗号吗?
在与伪科学的争斗中,科普工作者如果像南明政权一样因为唐王鲁王桂王之争,莫名其妙地错失半壁江山,那就未免太荒唐了

 

 

【4】@片片腊味情 

 

 

李征义:今天跟广东某市纪委的领导交流,她提到她们运用大数据处理的一个案例——一嫌疑人30年前用70万公款炒股,事发后隐姓埋名,直没抓到,前年旧案重查,发现唯一可用的线索,是他小学六年级毕业留下的一张纸质照片,于是纪委运用大数据分析,推荐现年五十多岁的他大様长成什么样子,然后在公安系统的人脸数据库里比对,在全国找到60个和预测相貌吻合的人,逐一排查后抓到了嫌疑人。

上海的一个学员透漏,上海纪委目前建了个针对副局级以上干部的预警系统,任何一个副局级以上干部及其直系亲属,只要靠近高档会所和高尔夫球场,就会立即收到一条短信提他们不要违规消费,系统精确到只要是你本人,即使用别人身份证办个号码都会被提醒。

感想就是,大数据时代,我们其实已经没隐私可言,你要活得安全,唯一的办法是没有被盯的价值。

 

 

 

 

【5】和菜头 

方言的趣味在于追溯源头,由此了解文化和历史。四川话里把去哪里尝试一下,叫做gào,新开一家商场,新开一家火锅,不如大家去gào一哈。很容易写成“搞一下”,但这样就完全失去了它的味道。因为这个字应该是:筶,gào。竹字头意思是用弯曲的竹根,从中间破开成两片。告的意思,是在神前把竹根扔在地上,以此占卜。筶,就是这种占卜工具。四川人把名词活用为动词,筶一下的意思,就变成了确定一下不确定的事情,转而变成尝试之意。把出门尝试一下的生活小事,比拟为严肃的求神问卜,这是一种幽默感。当然,又会有许多网友教育我说,大家都写“搞一哈”,“告一哈”,那就是搞,那就是告。可在我看来,搞破鞋的搞,和求神占卜筶一下的筶,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意思,对应着两种不同的人群。
会写“筶”的人,历史上有打筶的风俗。心中有难以抉择的事情,就去神前打筶。两面朝上是吉,两面朝下是凶,一正一反是大吉。先民凭借三分之二的好运气概率,决断心中疑难,继续人生。

 

【6】@女博士后在北平 

一位老师退休收拾办公室,我捡回来十箱书。那位老师看着我捡书说,你已经是至少第七波来捡书的了,还能收拾出这么多。我年轻的时候,也是收书,老了,没办法,只能舍弃。你是收书的年纪,我是舍弃的年纪。搬一次家,退休,都是一点点丢掉自己的历史,直到这个人去世,孩子们不懂,丢掉所有的东西,装修新家,那就彻底抹去了这个人的历史。

我没敢抬头,我怕我们都红了眼眶。
只听他又说,丢了也好,历史也留不下这么多平凡的人,这么微小的事。
最后我们看着保洁阿姨拉走一袋袋书的背影,我特别心疼,却又无能为力。
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我们都要目送自己的历史,彻底远去。

 

 

【7】@荞麦chen 

 

看“没药花园”写的朱令案,才知道2018年,也就是去年,也就是直到20年多后,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Richard David Ash和贺敏拿到了朱令父母当年保留的朱令的几根头发,用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了头发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显示出了凶手投毒的剂量和频率,根据结果,基本上有条件作案的就是身边的宿舍的人了。

真的是感动,就好像感受到了科学庞大而无尽的温柔。

 

【8】日本人有一颗,只要你不影响别人,随便你怎么变态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怎么变态,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责任感……——Arilelee

 

@Simon80:我们有一颗,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你需要教导的温暖爱心;和不管自己多么平庸,都要去影响教导别人的责任感。

 

 

 

 

【9】#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 陈凌岳说童话的世界总是很单纯的区分好人和坏人,可是现实的世界比这要复杂的多,父母要告诉孩子孩子每个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也许欺负大雄的胖虎在小的时候被被人嘲笑为胖墩呢?纠结童话的真与假,不如去告诉孩子们童话故事里更深层次的东西,那才是童话的意义,陈凌岳这一段辩论真的厉害。

 

【10】元素周期表图像版 (中字)

 

【11】天桥底下卖碟的  

#影史上的今天# 26年前的今天,1993年11月30日,《辛德勒的名单》在华盛顿首映。
回顾《辛德勒的名单》的幕后故事:
1.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拒绝接受这部电影的酬劳,他的理由是要是接受了那就成了“血钱”。
2.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原来打算用波兰语和德语制作电影,英语作为对白字幕。在反复权衡之下,他还是认为自己无法用不熟悉的语言来精确地评定表演。
3.斯皮尔伯格在看过连姆·尼森在百老汇舞台剧《安娜·克里斯蒂》表演后,认定他是扮演辛德勒的最终人选
4.沃伦·比提、凯文·科斯特纳和梅尔·吉布森都曾希望扮演辛德勒
5.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没有得到在奥sw辛里面拍摄的许可,只能在门外面的另一边重新建造一个与真实场景极为相似的场景,来拍摄这个s亡集z营的戏
6.为了搜集两万名临时演员的服装,服装设计师特意张贴广告寻找衣服。由于波兰的经济条件还很落后,很多人都急于把自己家中1930年代到40年代的衣服卖出去。
7.影片大约40%是用手持摄影机拍摄的。
8.穿着红衣服的女孩真实名字叫做罗玛·利高卡。不像电影中她的角色那样,她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并且写了一本传记,名为《穿红衣的女孩:一本自传》(The Girl in the Red Coat: A Memoir)。
9.犹太人有一个传统习惯,参观墓地的时候,应该在墓碑上留下一块小石头,以示敬意。这就是片尾场景中的这一幕出现的原因。
10.拉尔夫·费因斯为角色喝了13千克的酒,创下一项吉尼斯记录。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选中他来出演,就是因为他有着“邪恶性特征”。
11.比利·怀尔德也曾有意执导本片,以纪念他死在奥sw辛的家人。
12.马丁·斯科西斯在1980年代拒绝了导演这部电影的机会,他认为自己并不能像一个犹太籍导演那样把这份工作做好。后来他同意用这部电影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交换,去执导了《恐怖角》。
13.斯皮尔伯格不确定自己能否驾驭这部关于大屠s的电影,曾试图将影片让给罗曼·波兰斯基,不过波兰斯基不愿执导本片,因为他发现影片题材过于敏感,他的母亲就惨死在奥sw辛集z营的毒气室里,而他本人也是克拉科夫犹太人区的幸存者,他希望执导属于自己的大屠s电影(2002年的《钢琴家》)

14.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波兰开始这部电影的时候,同时还要进行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的后期制作。通过卫星并且在乔治·卢卡斯的协助下,他才能着手这些工作。(视频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