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68】大部分老实人都是慢慢沉沦

dasheng @ 2022年08月03日 浮世汇

【1】顾扯淡 

这几天看了不少日本社会的书。
有个现状很悲催,就是那边因为成本的关系,日本大企业里面派遣员工(类似零时工)的比例越来越高,相对于正式员工,企业只需要和派遣员工签订几年的劳务合同,日子到了,觉得这些人年纪大了可以不续约也不用管人家以后的养老啥的。
然后企业内部的升迁和福利都是正式员工,派遣员工基本上又不会变成正式员工,所以当然有派遣员工新人进入了公司,大家都知道几年后他就走了,所以也不会花时间精力去和他有同事之间的社交。。。
两者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前者不会被辞退,有分红有退休金,后者的社内地位很低,要干的事情很多,同时做的再多也积累不下人脉资源。
看下来感觉就是日本那边还是很传统(封建),普通人人如果校招的时候没有赶上,又或者遇到了某些事情职场生涯中断了一段时间,那就不会有企业再让他成为正式员工。
之后想翻身就难了,大部分老实人都是慢慢沉沦,婚姻也只能凑合甚至是没有。。。。


秒伤过亿的小法:确定这书是讲日本社会关系吗???



【2】阿汝娜老师 

我对于体制内一直没有很大的感觉,因为我的父母都不算是体制内。
我爸爸是大学老师九十年代下海经商,从此就成为了一个挣扎辛苦到处找机会赚钱的创业者。我妈妈是一直做大学老师,升到教授之后退休,生活和人际关系都一直在大学校园里比较单纯。
但是我身边一直都充斥着很多有特权的人。最小时候的例子就是上学时,我上的是整个省最好的中学,分数线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初中考高中。
当时有学习很好的同学发挥失常只差分数线0.5分,他父母去校长办公室下跪,校长说:"没用,差0.5分和差100分是一样的。" (这是高中开学校长讲话时候说的,为了告诉我们能进来一定要珍惜好好学习,其他人家长下跪都进不来。)
但是高中开学之后,我发现每个班都有十来个通过领导写条子的关系进来的。我才意识到:如果是普通人,哪怕只差0.5分家长去下跪都没有用,但是这些人哪怕差一百分都可以轻松地通过条子就进来。
当时跟我关系挺好一个同学家里的关系比较硬,他是开玩笑的口气说,他当时差了几十分,家里直接去开了市长秘书的条子。那时候我十几岁,已经意识到大家的差距很大。
那后来就自然不必说了,比如一些大学到我们学校来提前招生,去面试几个名额直接就内定了。后来高考没考好也无所谓,家里有关系的,随便去上什么大学回来都直接进体制内,到现在大学毕业20年了,都发展的顺风顺水,级别已经很高了。
我偶尔回去和同学聊天才知道体制内真的很有特权,如果在一些实权的单位,家人生病直接进最好的医院,最好的主任大夫开刀就是一个电话的事情。就更不要说孩子上好学校这种小事情了,基本上你一生和你亲戚一生的生老病死、教育医疗都包了,所以我也越来越深的理解了,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这么喜欢体制内了。
然而,我还是要说,为什么我从来没想过进体制内。
因为这个是拼爹拼妈的,我见到过进了好单位并且升迁发展的好的,基本全都是父母就在体制内,直接为孩子安排好的。
比如我一个同学进了他爸爸的单位,那个单位10年没进过一个人,就招了他一个,因为他爸。
两代人的努力、筹谋和铺垫,才能换来体制内的潜力。
我粗浅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就是如此。



【3】阁楼上的宗城 

坦白说,我不介意「狗屁工作」,我只介意工资微薄,又用意义、情怀之名粉饰的「狗屁工作」。因为我不会给工作赋予太高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快乐和丰富,不一定要在工作中实现,能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只是少部分人的幸运,世界上90%的人都无法做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时候,工作最基础的意义就是为生活挣取本金,是为我追求更有选择权的生活,挣取必要的经济的基础。工作再怎样粉饰,归咎来说仍是雇佣关系,这世上,能使人不求经济回报的,是为了回报爱情、亲情、真心与他人的雪中送炭,但大部分工作中的关系达不到这一步,大家职业地做好分内之事即可,不必假装很熟。毕竟,如果一个人真的看重你,他是不会吝啬基本的经济报偿的,如果没有,说明他其实没有那么在乎你。



【4】刘春 

江西小周这个才是真正的纪实纪录片,所有的细节、心理都是当事人自我讲述的,而不是"二舅"式的文案旁白。



【5】房世子 

刚看了一个视频,上海一名51岁单身男子刚刚继承完爹妈去世后的房产,卖了425万人民币。
然后拿着买房钱去辽宁锦州郊区买房定居,买的房子57平米带装修,总价仅仅7万元,再留58万放在身边机动,剩下360万躺在银行里每年利息吃个9.5万,折合到每月也有8000人民币了。
他说锦州郊区消费不高,楼下早市,一个月自己做饭还能偶尔吃吃海鲜啥的,1500元都用不掉。
他说夏天比上海凉快太多了,冬天冷一些但是有暖气,宅在屋里尽量不出去,也不错
没有养家和养娃负担,也不养车,唯独养自己身体,51岁活到个91岁争取
他在上海的亲戚也不多,亲情也淡,平辈更不来往了。
这例子对于大城市有房的打工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保底的养老方案了。



【6】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硬核朋克


【7】鹦鹉史航 

《胡适杂忆》是唐德刚的一本书,夹杂许多学术品评,有的地方我看不懂,有的地方看懂也觉得闷,所以,在此选一些知人论世、比较容易分享的部分吧。
【胡先生那时在纽约的生活是相当清苦的。当然清苦的也不只他一人。在那成筐成篓的流亡显要中,大凡过去自持比较廉洁的,这时的生活都相当的窘困。陈立夫先生那时便在纽约郊区开设个小农场,以出售鸡蛋和辣酱为生。笔者一次随友趋谒,便曾随立夫先生之后,着胶靴、戴手套、持筐篮、入鸡笼,奋勇与众母鸡大娘搏斗而抢夺其蛋的。】
鸡蛋这个我读到过,辣酱还真不知道。
【适之先生夫妇,年高多病,缚鸡无力,自然更是坐吃山空。他的经济情况和他的健康情况一样,显然已渐入绝境。人怕老来穷,他的有限的储蓄和少许的养老金,断难填补他那流亡寓公生活的无底深渊。早晚一场大病的支出,他转眼就可以变成赤贫!长此下去,将伊于胡底?!
胡先生是一位有深厚修养的哲人,是一位"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但是他面对晚年生活的现实,有时也难免流露出他发自内心的郁结。他不止一次地告诫我:"年轻时要注意多留点积蓄!"语意诚挚动人,声调亦不无凄凉叹息之音。
这些话,我后来才体验到,胡先生只能向我说。他对他的同辈友好、过往宾客,乃至和他很接近的另一位哥大研究生王纪五(王世杰先生的儿子),他也不便说。因为胡先生是位头巾气极重的旧式书生,对个人操守,一丝不苟。他怕一旦传出去,发生政治上的反应,反而不好。但是硬拖下去,终究也不是解决之道啊。】
胡适先生那句叮嘱,比较难忘。但,难忘之语,也未必易学易遵啊。
【不特此也。他老夫妇二人在纽约,连日常生活的安全保障都有问题。他们所住的是大使级的住宅区,但是他那所破烂的公寓,却没有大使级的防盗设备。在这盗匪如毛的纽约市,二老幽居,真是插标卖首!
一次胡先生外出,胡太太一人正在厨房烧饭,一个彪形大汉的窃贼,忽然自防火楼梯破窗而入。幸好胡老太太没有学会一般美国女人临危时的尖叫,她老人家只是下意识地走向公寓大门,把门打开,反身对那悍贼,大叫一声:"Go!"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位大黑贼,看了胡老太太一眼,真的从门口"Go"了。她老太太把门关好,又径地回厨房烧菜去了。
这次幸好胡先生不在家。如果胡先生在家,无意中一声叫喊,其后果也就不堪设想了。
那时胡伯母在纽约打起麻将来是日以继夜的。胡先生不但没有阻止她而且有时也加入作战。原因是:一位中国老太太困居纽约,言语不通,又无人经常代为开车访友,麻将实在是唯一的消遣。再者,纽约中国知识分子的牌局是向不"抽头"的,所以不会四家皆输。加以胡老太太技术高,手气好,几乎每战皆捷,对胡先生来说,也不构成经济负担。还有一个重要的副作用,便是公寓里常有麻将客出出进进也可使强盗小偷望而却步也。】
胡太太逐贼故事,挺有意思。但更感慨的则是麻将往来背后的两个备注;不构成经济负担,让毛贼望而却步。
【当我们在胡先生公寓里出出进进之时,虽然我们是毫无求于胡适之这位"国大代表";但是胡家这两位老人,有时反而少不了我们。因为我们牛高马大,必要时也可呼啸成群,不特能使胡公馆添加些备盗防偷的气氛,我们还有打工用的旧汽车可以载他二老在纽约市上,横冲直撞。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不起用人的老年人生活之必需。胡先生1958年春返台前夕,他那几千本书籍便是我和台湾新来的杨日旭二人替他夤夜装箱的。年后胡伯母返台时,她老人家坚持要把她那张又笨又重、破烂不堪的旧床,运回台湾,因为床虽破而老人已睡成习惯,调换不易。那项搬运工作,也是由王纪五和我二人执行的。纪五租了部大卡车,他做司机,我做搬夫,才浩浩荡荡地把那张破床从纽约市运到新泽西州码头上船的。】
从纽约回台湾,运书犹自可,运床真壮哉。
【胡适的伟大,就伟大在他的不伟大。他的真正的过人之处——至少是我这个后辈的看法——是他对上对下从不阿谀。他说话是有高度技巧的,但是在高度技巧的范围内,他是有啥说啥!通常一个有高度清望的人,对上不阿谀易,对下不阿谀难,而胡氏却能两面做到。
胡氏的一喜一怒,也确是他的真情的流露。但是十分真诚的人,往往流于迂、傻、笨或蠢,而胡先生却是有高度智慧的真诚。他的极高度聪明的先天禀赋里,是没有迂、傻、笨、蠢的丝毫踪迹的。】
"对上不阿谀易,对下不阿谀难。"这话精警。
【记得有一次我开车去接他,但是电话内我们未说清楚,他等错了街口。最后我总算把他找到了。可是当我在车内已看到他、他还未看到我之时,他在街上东张西望的样子,真是"惶惶如丧家之犬"!等到他看到我的车子时,那份喜悦之情,真像三岁孩子一样的天真。
这一小遭遇使我想到司马迁形容孔子迷路的故事。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一个人彷徨于东门大街之上。子贡忙着去找他,听到街上人说东门大街上有个怪老头的观光客,"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如丧家之狗!"当子贡找到了孔老师之后,以街上人所说的话据实告之。孔子听了大为高兴说,街上人说他容貌像尧、像皋陶、像子产……那倒未必,但是说他像"丧家之狗",倒真是"然哉!然哉!"】
街头东张西望的样子~~
【30年代的初中期,适之先生的朋友们,一个个脱青衫、换红袍,都当起官僚来了。初入官场做学徒,有时还有点脸红,出师之后,就乐此不疲了。"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试问"独立评论社"这个山洞出身的"干员"和"能吏",有几个是例外的?
胡适之先生本人,倒的确是个例外。他老人家虽然也曾下海,却仍能保持了他的清誉,而没有沦为官僚。"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没有!"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缺少那种"终始参差,苍黄反复"的脸皮!所以胡先生纵想做官,也只能做个"泛舟于赤壁之下"、吟风弄月的闲太守,做个太平盛世的点缀罢了。
不特此也。胡氏纵有心为国为民,真想当一员"循吏",他也办不到。他不特对自己的私交好友,抹不下脸皮,他甚至不是个搞行政管理的干才。像胡先生那样温情主义极重的人,他怎能搞"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呢?以他的盛名卵翼了一点小小"庚款"的管理权,已经被梅贻琦先生等所包围,而弄到"跳进黄河洗不清"的程度,遑论其他?当胡先生的令名为"庚款问题"的流言所累之时,笔者在一个偶然场合之下,问了问顾维钧先生的意见。顾先生说:"胡先生一定不知道其中复杂的问题。"其实胡先生何尝不知?他只是门户之见在作祟,拉不下脸皮去约束那些捧他的老朋友罢了。
再者,一位学者如变成了"政客",他就必然有"政敌"。如果政敌一旦背信弃义,那么兵来将挡,大家耍起政治手腕来,他自己的道德也就顾不得许多了。胡适之先生是位老实人,一般政客的手腕他不屑于耍。事实上,以胡氏的禀赋,他纵想耍,也无此天才;勉强一试,他也耍不到令人拍案叫绝的程度。这儿笔者不是说,胡适之是怎样的一个天大好人。坦白地说,胡先生也并不就那样老实,不过他始终没有不老实到做政客的程度罢了。"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以胡适来遍比时贤,则"山高水长",先生的风范,也就是百年难一遇的了!】
以他的盛名卵翼了一点小小"庚款"的管理权,已经被梅贻琦先生等所包围,而弄到"跳进黄河洗不清"的程度~~~这段引起好奇,要再找些来参考索隐。
吾辈于今所谓读书之心,细究不过是八卦之念!
【胡先生不但不会耍那些他所不应该耍的政治手腕,纵使是那些正当的——有时也是应该的——政治手腕,如外交使节,为着母国利益而在驻在国的政潮中,投机取巧地活动,亦非胡氏之所长。他做大使时每向友好倾吐他那一番"行万里路,讲百次演"的苦差事。胡先生后来亦常向笔者提到。其实那种"苦差事",如行之者为"胡适教授",政府对这种成绩斐然的国民外交,自然要传令嘉奖。但如行之者为"胡适大使",那政府就应把他撤职才对。胡先生故乡的农民就有一句土话说:"捞鱼摸虾,耽误庄稼!"胡氏身为中国抗战期中的驻美大使,好多外交上重要的"庄稼"他丢下不做,而拼命去"捞鱼摸虾",岂不该撤职?
幸好胡先生是个福人,在他做大使期中,正是美国孤立派最嚣张之时。胡氏在华盛顿的"庄稼"也不会太多。所以他和当年十四条失败后的威尔逊总统一样,在华府"道不得行",乃直接诉诸美国人民,因而他的捞鱼摸虾的外交,也就功不可没了。
可是一旦珍珠港事件爆发,中美成为正式盟友,并肩作战。为着扭转盟邦外交上的"重欧轻亚"的策略,为着与英苏等国争抢"租借法案"里的美援物资,为着促进美国国会通过更多的亲华立法,那样,华府内的庄稼就忙不胜忙了。你不耍外交手腕——甚至迹近下流的外交手腕,那你的母国,立刻就要吃眼前亏,因而这位不习于耍手腕的学者大使就丢官了。
有一次我告诉胡先生一件趣事:那便是一位反战的史学家也是前哥大名教授的查理·毕尔在他的名著《罗斯福总统与大战之序幕》一书中,竟把胡适说成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毕尔大意是说美日之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罗氏为着维护美国资本家在亚洲的利益,不幸地上了那位颇为干练的中国大使胡适的圈套,才惹起日军前来偷袭的。
胡先生听了这故事大为高兴。他连忙要我把这本书借来,并在对他"不虞之誉"的那一段下面,画了一道道的红线。但是当我问他当年究竟是耍了些什么圈套终于使罗斯福总统上钩的,他想来想去也无法对我的问题作圆满的交代。其实毕尔先生的那一顶帽子,实在是对我们胡老师的"求全之毁"。我们这位"言忠信,行笃敬"的学者大使,哪里会玩什么了不起的外交圈套呢?罗斯福何等滑头!我们胡先生哪有这样的本领来请他入瓮啊!
事实上胡适之这位大文化人之与政治,情形也是相同的。在他的四十年不衰的盛名之下,政治终于变成胡适的儿子,弄成个"不要儿子,儿子来了"的局面。晚年的胡适之真是"爱其少子,甚于妇人"!他对搞政治的兴趣,确是老而弥笃的。
国府行宪之初,胡先生真有可能要做总统了。但他终于做不成。主观的条件之外,他还缺少搞政治最起码的客观条件——与执政党实力派的历史渊源。胡氏做了一辈子政治票友。他对执政党的诤言固多,闲话也不少。如今无功受禄,以票友登台来领导科班,揆诸情理,岂可谓平?"你们国民党反对我!"难道还有什么不应该的吗?胡先生是聪明的。他自知可以做总统而不能做行政院院长。读历史的人,读到胡适婉却做阁揆这一段,真也要松口气,胡适之如做了行政院院长,岂不天下大乱?!
讨论小政治——如张季鸾、王芸生一伙人在《大公报》上所谈的"小骂大帮忙"的政治,则论者必定要对政情民隐有极深刻的体验和观察,然后下笔才能入木三分。胡氏成名太早,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便已名满全国,飞向枝头做凤凰了,他是不了解真正民间疾苦和里巷舆情的。像抗战期间《大公报》上,那种"看重庆、念中原",感人肺腑、一字一泪的社论,胡适之是一辈子也未写过的。不是他无此才华,而是他无此体验! 】
这一大段品评,我这后生小子无从置喙,不过胡适出任驻美大使期间,是否为母国抗战争取到了足够军援~~肯定不如泽连斯基那么在行。



【8】洛之秋 

看了老崔最近的现场版,"我去口口口,我就去口口口,我背后骂着你" 这三句根本就没唱...

特别特别好的一首歌,一首诗。唱出了我对这个时代的复杂感受。




【9】狼烟无言 

最近申请到人工智能绘图Tiamat的内测资格,疯狂沉迷AI绘图中,目前的感想:按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场景师大概会早于人物设计师被抢了饭碗[裂开]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