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压倒高股息,A股估值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laodang @ 2023年10月09日 财经风云
高成长压倒高股息,A股估值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沧海一土狗 融资导向把高股息率变成了一个弱点。 引子 在a股有一对十分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国内投资者们时刻强调企业的成长属性,给了成长属性以很高的溢价;另一方面,他们又给了传统的大型企业以过低的估值,使得沪深300指数(ps:可以视为中国头部大公司的集合)的动态PE长期保持在12倍附近。 如果观察工商银行等超大型国企的估值,这个情况更加突出,它的PB中枢自1附近持续下滑,近些年跌到了0.5附近。 对于这个现象,市场上流行的解读套路是, 1、银行的业务模式风险很高;2、四大行缺乏成长性。 诚然,高业务风险对应低pb,但是,为什么要低到0.5?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为什么缺乏成长性就是原罪?我们追逐成长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先上答案,a股的市场取向偏向于融资,投资者们的成长偏好完全是被融资取向塑造出来的——很多价值偏好的投资者都被淘汰了。 这篇文章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市场取向如何影响股市的估值体系"。 现金分红和搭便车 我们从现金分红开始讨论,现金分红是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增量资金,是股市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 但是,这部分资金不会全部回流到本公司的股票中,一部分会流出股市,更重要的是,还有一部分会流到其他股票。 于是,就有了一个搭便车的现象,一些公司现金分红多,会被现金分红少的公司蹭;对称的,一些公司现金分红少,可以蹭到其他公司所带来的增量资金。 为什么要斤斤计较这个搭便车现象呢?因为现金分红要除权,被搭便车得越狠,越容易填权填不回来。 于是,我们就可以构造出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场景,个股股息率偏离平均股息率越远,填权难度越大,越容易掉入估值陷阱。 也就是说,高股息率反而会成为一个弱点,真是咄咄怪事。 市场导向的重要作用 如果一切都是均匀的,估值陷阱这个词的确有些危言耸听,因为小股东也拿到了现金,享受到了企业经营的成果,填权未必是什么难事。 注意,在这个推论里有一个重要假设:一切都是均匀的。 然而,现实非但不是均匀的,还存在重大扭曲。 市场的融资导向会把更多的分红资金"拐到"其他股票里面。 在那些"明星"股票上,产业资本会不断地做初期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出——估值,市场资金也乐得跟风。当然,产业资本也不是活雷锋,他们最终目的当然是减持套现。 这会聚合成一个隐蔽的链条:减持越容易,产业资本越愿意做初期投入,就有更多的分红资金被拐跑,高股息率的股票填权就越难。 最终,逻辑形成了闭环,融资导向把高股息率变成了一个弱点。只要你业绩增速低,高股息率就是原罪。 为什么工行的pb跌跌不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股息率太高了(ps:注意前置条件——业绩增速低),股息率越高,填权越难,pb就要跌;pb下跌又会导致股息率进一步提升,填权更难;形成了恶性循环。 重要的永远是大环境,因为市场的核心运行机制是筛选。 大环境既会让好事一直好下去,也会让好事变坏事,你经营越稳定,分红越高,就被揩油得越狠,估值就会越低。 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分歧 那么,有没有制度上的办法对抗大环境呢?有,改变自身分红制度,加强回购。 事实上,港股的流动性环境更加恶劣,现金分红所带来的流动性更容易被大环境所蒸发,因此,很多大公司选择了回购。 之所以腾讯能在如此严酷的流动性环境下保持合理的估值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持续的大批量的回购。 回购最大的好处就是,彻底避免了被其他股票搭便车,无论是在a股的融资导向环境下,还是在港股恶劣的流动性环境中,都可以做到——"是我的,就是我的"。 回购情形下,上市公司的股票完全不存在填权的问题,只有上市公司所提供的纯粹的增量资金。 那么,为什么a股还是以现金分红为主呢?一种可能性是大股东更喜欢现金分红这种形式;另一种可能性是大股东纯粹无所谓,历史上怎么分红后续就怎么分。 无论是哪种可能性,其内核就是,公司是大股东的,只要经营ok,大股东不在乎估值。 但是,小股东十分在乎估值,因为小股东不可能无限期地持有公司股票,他们随时需要卖股票变现。 于是,就有了一对十分激烈的利益冲突: 1、对大股东而言,公司经营稳定,持续现金分红,就很好,估值什么的无所谓—— 别人抢不走( ps:参考宝万之争); 2、对小股东而言,虽然公司经营稳定,也有持续有现金分红,但是,只要股票的估值持续掉,就没挣到钱。 没有野蛮人的约束,在分红问题上,小股东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于是,市场的自发结果就是小股东集体用脚投票。 生态系统的第一因 还是那句话,环境很重要,因为它是靠筛选起作用。 市场的融资取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变量,它不断地筛选&吸引其他因素,一大批因子和它聚合,最终,构筑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站在融资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分红制度和它绝配: 如上图所示,一方面传统大公司通过高现金分红出借了自身的部分估值,构成了一个估值池;另一方面,各种小公司凭借各种"概念"从这个估值池内借入估值,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借多少算多少。 这种"大公司出借,小公司借入"的估值机制,导致了IPO更容易享受到高估值,即新股发行变得容易。 换言之,并不是因为a股流动性好得要命,而是因为我们有特殊的估值机制,才使得炒新盛行。 于是,我们就能推导出一个有趣的聚合图: 市场的融资导向筛选出大公司出借估值的机制;大公司出借估值的机制回过头反哺市场的融资导向。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制度的伟力。 成长偏好的本质 搞清楚市场取向对估值体系的重大影响之后,就不难理解成长偏好的本质了。 其内核有两点,1、迎合融资导向,有题材、有噱头、有前景的被追捧;2、厌恶被搭便车,避免被搭便车的最好办法就是主动去搭别人的便车,此外,客观上,高业绩增速也具备很强的抵抗力。 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泾渭分明的格局:大公司估值低,成长性低,但股息率高; 小公司估值高,成长性高,但股息率低。 高成长的重要性碾压了经营稳健条件下的高股息率。 事实上,成长性是一个十分tricky的东西,因为它是自我实现的:股价涨了自然就有成长性了。然而,股价的上涨需要资金的推动,增量资金又需要一个买入的理由。 这段循环论证告诉我们,股价上涨的本质是资金抱团,而资金抱团需要一个支点。 那个支点才是一切的根本。 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显而易见,站在外资的立场,这个体系是十分奇怪的,是不同于发达国家惯例的,是具备中国特色的。 一方面,某些上市公司经营得十分稳健,股票估值也特别便宜,但是,它们的估值却在持续下滑,演变成估值陷阱。 外资也是小股东,无福消受这种便宜。很少有市场资金有能力完成遍历,等待大周期的轮回,很多价值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早就下岗了。 另一方面,具备成长性的公司享用了过高的估值——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市场的估值。外资很难认可这么高的估值,他们把这类投资视为投机,只有交易性的机构愿意参与。 一些股票遭遇估值陷阱,一些股票估值太高,那么,刚刚好的股票就没那么多了。 因此,从a股国际化的角度来看,融资导向所带来的扭曲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外资的流入。 长此以往,外资的成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配置资金的比率会越来越低,投机资金的比率会越来越高。 最终,进出的资金只剩下热钱,外资的进出和美元周期的相关性越来越强,显著提高了a股的波动性。 说实话,这个局面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因为某些外部参与者被我们的游戏规则踢出去了。 还是筛选,还是聚合,只要我们保持某个支点不动,整个生态都会被这个支点同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何制度或者取向总有其时代性,是时代选择了它们。当某个重大因素发生了变化,它所对应的时代也结束了,新的制度和取向会应运而生。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积极的转变: 1、减持规则的修正——压制融资取向; 2、鼓励分红——提高平均股息率; 未来可以期待的转变有: 3、鼓励回购——减少搭便车现象;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并不认为这些转变是应对本轮熊市的权宜之计,而是时代变了,我们不得不做出某些变化以适应这个新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会有新时代的证券市场。 本文来源:沧海一土狗 (ID:canghaiyitugou),原文标题:《关于市场取向如何影响股市的估值体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商品旗手”高盛:三大驱动力刺激,铜或迎来新一..
- AI驱动商业化加速,2025智驾拐点正在到来..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泽连斯基与北约动态交织,A股军工股掀涨..
- 500亿量化帝国“幕后推手”:龙头券商财富业务“..
- 比特币暴跌,发生了什么?
- 2024年全球十大商业事件:马斯克豪赌、博通崛起、..
- 牛散持仓曝光!地方国资成跨境基金第一大持有人,..
- 沙特王储与特朗普通话:计划未来四年向美国投资6..
- 国家统计局:2024年GDP为134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外资撤离中国论”宣告破产 ..
- 国务院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准入规范
- 瞄准“超级富豪”!摩根大通成立新资管部门,专门..
- 首日翻倍,这些打新基金赚嗨了!
- 六周涨了4%,美元发烧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