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宏观:商品价格“背离”,何时迎来反转?

gangqin @ 2024年03月26日  财经风云

国金宏观:商品价格"背离",何时迎来反转?

来源: 券商研报精选


摘要

2月中旬以来,商品市场整体上涨,但外盘明显强于内盘、有色与黑色间的表现更是"冰火两重天"。商品市场分化背后的经济线索、未来可能的演绎?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热点思考:商品价格"背离",何时迎来反转?

一、近期,商品市场的新变化?全球商品整体上行,但内外盘、有色黑色间存在分化

近期,商品市场整体上涨,主因全球经济复苏、海外流动性缓和,部分品类供给端也有一定支撑。2月19日以来,国内外商品共振上行,南华综合指数和彭博商品指数分别上涨2.5%、3.8%。背后原因:第一,全球经济企稳改善,从需求端形成支撑;第二,全球流动性环境趋于宽松,彭博金融条件指数改善;第三,原油、铜等供给收缩也有扰动。

结构上来看,商品表现内部存在"外盘强内盘弱"、"有色强黑色弱"的两大分化。一方面,2月7日以来,内盘的南华工业品指数微涨1.6%、而外盘彭博工业金属指数大涨6.1%。另一方面,国内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表现更是"冰火两重天",2月7日以来,SHFE阴极铜大涨6.5%,SHFE螺纹钢则大跌4.4%,铁矿石、焦炭等黑色系表现普遍不振。

二、商品市场分化背后的经济线索?前期海外经济韧性更强,国内经济结构明显分化

线索一:年初至今海外经济持续修复,或较国内"韧性"更强。年初以来,外需占比高的商品表现相对更强,或因海外经济韧性的支撑:1)原油内需占比仅16%,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美制造业PMI的持续修复。2)铜铝间外需占比均为50%,但铜的制成品家电、电线出口依赖度更高,1-2月出口明显增长;近期铜铝的分化也侧面印证了外需的韧性。

线索二:国内经济结构有明显分化,建筑业弱、制造业强;同时建筑业内部竣工强于新开工。铜的建筑业需求占比仅9%、远低于钢的55%,近期铜钢比创2016年以来新高,反映了国内制造业持续强于建筑业的结构性变化。年初以来,制造业相关领域的政策力度加码,而春节、极端天气则扰动了"稳增长"落地,也进一步加剧了两者间表现的分化。

三、商品市场可能的演绎?铜金等需警惕估值端冲击,内需主导品类或更具确定性

当前,中美库存周期均处低位,补库的共振有望对商品需求有一定支撑;但外需主导的品类,或需警惕估值端的冲击。历史回溯来看,铜价走势与美元指数多负相关,10年期美债实际利率也仍在左右金价的波动。当下,美国经济仍强、而"去通胀"的进程则慢于预期,美元指数或居高不下,进而从估值端对铜、金等品类产生一定压制。

而内需主导的品类,受益于阶段性扰动消退后"稳增长"的进一步落地,上涨或更具确定性。微观层面来看,去年11月以来代表性基建央企新签订单额同比14.2%,伴随资金下达、项目落地有望加速;春节与极端天气等扰动因素逐步消退后,沥青开工率也呈现平稳回升。随着"稳增长"项目的逐步落地,黑色系等国内主导品类需求或将进一步改善。

风险提示

俄乌冲突再起波澜;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工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

+

报告正文

热点思考:商品价格"背离",何时迎来反转?

2月中旬以来,商品市场整体上涨,但外盘明显强于内盘、有色与黑色间的表现更是"冰火两重天"。商品市场分化背后的经济线索、未来可能的演绎?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一、近期,商品市场的新变化?全球商品整体上行,但内外盘、有色黑色间存在分化

近期,全球商品市场整体上涨,其中贵金属、有色金属等品类尤为突出。本轮海外商品的上涨始于2023年12月12日,迄今累计涨幅已达10.7%。而2月19日以来,南华综合指数也开始回升,国内外商品共振上行。分类别来看,截至3月22日,南华综合指数和彭博商品指数分别上涨2.5%、3.8%,贵金属、有色金属表现最为突出,仅国内黑色系表现不振、下跌6.3%。分品种来看,NYMEX天然气、COMEX金、LME镍等外盘定价的商品涨幅相对居前,而玻璃、铁矿石、焦炭、螺纹钢领跌,分别下跌14.9%、11.8%、7.6%和6.2%。

整体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海外流动性的边际缓和是商品价格多数上行的主要动能,部分品类的供给端也有一定支撑。第一,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G10国家和中国的花旗经济意外指数分别从-13.1、-8.8回升至25.4、22.5;经济的企稳改善从需求端对商品价格形成支撑。第二,2月以来,全球流动性环境也趋于宽松,美联储、英格兰银行议息会议相继放鸽,瑞士更是成为首个历经长期高通胀后降息的发达经济体;期间,美元指数下跌0.3%,彭博金融条件指数也有小幅改善。第三,部分品类供给也有扰动,如OPEC+"意外"将减产延续至2季度,冶炼加工费暴跌也促使精炼铜冶炼商计划减产。


但结构上来看,商品表现内部仍存在"外盘强内盘弱"、"有色强黑色弱"的两大分化。一方面,2月7日以来,内盘的南华工业品指数微涨1.6%、而外盘彭博工业金属指数大涨6.1%,期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不足以解释内外盘工业品表现的分化。另一方面,国内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的表现更是"冰火两重天",2月7日以来,有色金属的代表SHFE阴极铜大涨6.5%,而SHFE螺纹钢则大跌4.4%,铁矿石、焦炭等黑色系表现普遍不振。

二、商品市场分化背后的经济线索?前期海外经济韧性更强,国内经济结构明显分化

线索一:年初至今海外经济持续修复,或较国内"韧性"更强。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3月22日,外需占比较高的商品表现相对更强,或因海外经济韧性的支撑:1)表现最为突出的原油,国内需求占全球比重仅16%,且国内生产对油气的能源依赖度仅26.2%,远低于美国的71.9%、德国的57.8%。油价一定程度上是需求端海外经济的映射,与欧美制造业PMI的持续修复相对应。2)铜铝的内需占比看似接近、均为50%,但铜在电力、消费品端的需求占比达72%、高于铝的27%,制成品家电、电线等近期出口的高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导致了铜铝间的分化。3)主要由内需主导的铁矿石等价格表现近期相对萎靡。

线索二:国内经济结构也有明显分化,一方面,建筑业较弱、制造业较强;另一方面,在建筑业内部也呈现为竣工强于新开工。我国铜钢比自2018年底以来即逐步上行,近期更是明显加速、创2016年以来新高;这或源于两者需求结构的差异。铜的建筑业需求占比仅9%、远低于钢的55%。历史回溯来看,2011年-2015年的铜钢比持续上行,发生在地产前端弱于后端、制造业强于建筑业的背景下,本轮或同样如此:第一,地产链持续表现不佳、前端弱于后端,2023年新开工面积累计下降20.4%、2024年1-2月下降29.7%;但竣工略强,对家装等后周期有一定支撑。第二,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强于建筑业。

年初以来,政策对制造业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加码,而春节假期、极端天气则扰动了"稳增长"的落地,或进一步加剧了地产链条与制造业链条商品表现的分化。3月1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机械设备更新、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无疑将进一步增加对铜、铝等商品的需求;1-2月我国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速高达17%、明显回升。而春节假期、极端天气扰动下,基建落地则相对滞后,2月23日沥青开工率仍低至23.7%、为近6年次低,直至近期才小幅回升;地产下行、基建滞后,不仅钢铁需求不振、高炉开工率仅76.9%,玻璃、水泥等相关建筑链商品也均明显下跌。

三、商品市场可能的演绎?铜金等需警惕估值端冲击,内需主导品类或更具确定性

当前,中美库存周期均处低位,补库的共振有望对商品需求有一定支撑,部分库存偏低品类表现值得关注。从库存周期来看,中美库存均处于"磨底阶段",部分品类已进入补库周期,如美国的交运设备、基础化学品、金属加工制品等;国内的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化纤、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中美补库的共振下,黑色、有色、化工等相关链条商品的需求有望得到带动,焦煤、焦炭、苯乙烯等品类商品自身的低库存或进一步放大需求支撑。

但外需主导的品类,需要警惕估值端的冲击;美国经济韧性、通胀粘性下,美元指数或居高不下,进而从估值端对铜、金等品类产生一定压制。历史回溯来看,铜价走势与美元指数多负相关,10年期美债实际利率也仍在影响着金价的波动。当下,美国经济韧性仍强,而"去通胀"的进程则慢于预期。短期,油价是CPI反弹的主要动力,叠加低基数效应、今年3-4月或进一步向上拉动CPI同比;中期,核心通胀同比下行的趋势仍在延续,但已经放缓,从房价与租金的滞后关系看,租金通胀或在8月前后见底反弹。通胀粘性叠加经济的韧性,美元指数或仍将居高难下,对铜、金等品类产生一定压制。

而内需主导的品类,上涨或更具确定性;主要受益于阶段性扰动消退后"稳增长"的进一步落地。截至今年2月,1万亿元国债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已实施国债水利项目1488个、完成投资293.1亿元,对于投资的拉动作用还将持续体现。微观层面,去年11月以来,代表性基建央企新签订单额同比增长14.2%,可与投资数据相互印证;春节后极端天气等扰动因素消退,沥青开工率也呈现平稳回升。随着"稳增长"项目的逐步落地,黑色系等国内主导品类的需求或将进一步改善。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近期,商品市场整体上涨,主因全球经济复苏、海外流动性缓和,部分品类供给端也有一定支撑。结构上来看,商品表现内部存在"外盘强内盘弱"、"有色强黑色弱"的两大分化。一方面,2月7日以来,内盘的南华工业品指数微涨1.6%、而外盘彭博工业金属指数大涨6.1%。另一方面,国内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表现更是"冰火两重天",2月7日以来,SHFE阴极铜大涨6.5%,SHFE螺纹钢则大跌4.4%。

2、商品市场分化背后,映射了两条经济线索:1)年初至今海外经济持续修复,或较国内"韧性"更强。2)线索二:国内经济结构有明显分化,建筑业弱、制造业强;同时建筑业内部竣工强于新开工。年初以来,制造业相关领域的政策力度加码,而春节、极端天气则扰动了"稳增长"落地,也进一步加剧了两者间表现的分化。

3、当前,中美库存周期均处低位,补库的共振有望对商品需求有一定支撑;但外需主导的品类,或需警惕估值端的冲击。而内需主导的品类,受益于阶段性扰动消退后"稳增长"的进一步落地,上涨或更具确定性。

风险提示

1. 俄乌冲突再起波澜:2023年1月,美德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俄罗斯称,视此举为直接卷入战争。

2. 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近半年来,海外总需求的韧性持续超市场预期。中国重启或继续推升全球大宗商品总需求。

3. 工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与2%通胀目标相适应的工资增速为劳动生产率增速+2%,在全球性劳动短缺的情况下,美欧2023年仍面临超额工资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