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对未知生活产生理想化想象
@不是椰奶:很多人,包括我朋友,都在羡慕我不用固定上班的生活,觉得我自由自在,不用看老板脸色。但我跟你们说一句实话,真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不用上班的工作,或者也可以把这一点理解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过好这种 "非主流" 的生活。 每一种生活都有 A 面和 B 面,上班有上班的束缚,不上班也有不上班的难处。以下连带讨论生活方式,并非单论工作性质本身。 上班确实会遇到傻叉同事和复杂的职场关系,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但反过来,上班也能给你一个固定的生活秩序,虽然时间被压缩,但你不会因为缺乏规律而找不到方向。 在外人看来,不坐班的工作就是自由、时间可控、轻松又好玩。 事实的真相是,你得面对大部分时间脱离人群和社会关系的孤独感。我知道这一点可能大多数人没法体会,看到我这样的描述兴许还会觉得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很爽。但别忘了人是群居型的动物,我们需要建立社会关系做支撑的。上班其实就是能够建立社会关系的最直接途径,不上班的我只能从旧时好友和兴趣爱好中发展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一道隐形的枷锁。你得自己管理和分配时间,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还得应对收入不稳定的压力,比如我自己也会为商单回款周期慢和收入波动而产生阶段性的焦虑。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儿,其实都是自我管理的巨大压力。不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不上班的生活很容易陷入混乱之中。 人们总是对未知生活产生理想化想象。 很多人羡慕不上班的生活,觉得那就是自由。现实是主流生活更容易一些,因为它有大量的样本可以模仿,有现成的路径可以参考。 你知道怎么一步步晋升,怎么增加收入,怎么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非主流生活,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没有太多成功的样本可以参考,尤其是你几乎没有周围人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你得自己判断,自己实践,风险和不确定性都更大。 聊到后面我和朋友说,"你羡慕我不用上班的自由,而我也羡慕你在职场上的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拿到高薪 offer 的必备条件。" 其实每种生活都有它的 "围城" 效应,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但每一种生活都有它自己的压力,你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同样羡慕着你。 |
- 在春晚上扭秧歌的宇树机器人是怎样走到今天的..
- 80 后与 70 后人口对比
- 学历就是提升人的下限,但学历对人的上限提升影响..
- 一年倒闭 15 万家!中国人,喝不动奶茶了..
- 东哥可能烧不动了…
- 150 年来,中国的精英都出自什么家庭?..
- 在你没注意的角落,拼多多把微商们都拿下了..
- 你见过哪些不动声色的善良?
- 找一个能信得过的人比找一个能力足够的人要难得太..
- 一周打赏 20 万,各个品牌为做 “榜一大哥” 正在..
- 为什么下馆子之后感觉口渴,是鸡精导致的吗?..
- 美帝浪费资源那真是无敌
- 白酒在春节档 “杀出新低度”,消费者称 “真值”..
- 为了休假骗领导说去旅游,实际在家宅..
- 今年五一,闲鱼 “假门票” 骗局有多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