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新西兰本土石蝇已经改变了颜色,以应对人类驱动的环境变化。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期刊上。论文通讯作者、奥塔哥大学的 Jonathan M. Waters 教授说,由于最近的森林砍伐,石蝇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同的颜色。“在天然森林地区,一种本地物种进化出了模仿有毒森林物种的‘警告’颜色,以欺骗捕食者,让他们认为它们也有毒。“但自从人类到来以来,森林的砍伐已经消除了有毒物种。因此,在森林被砍伐的地区,模仿物种放弃了这一策略——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模仿的——而是进化成不同的颜色。”人类引起的进化最著名的例子是英国的胡椒蛾种群,它们在19世纪因工业污染而改变了颜色。

海洋占到了地球表面的 70%,但人类至今只绘制了海底四分之一的高分辨率地图。海洋学家的目标是到 2030 年绘制出一张权威的海底地图。加州 Schmidt 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学家正在距离智利海岸 1400 公里的地方绘制海底地图,他们绘制的一座海山高 3,109 米,是很多稀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研究人员拍摄到了白色 Casper 章鱼,这是首次在南太平洋发现这种动物;以及两只 Bathyphysa 管水母,它因为其细绳状的外形而被称为飞行面条怪物。

今年夏天芬兰南部报告有大批松树死亡,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与气候变化关联起来。自 4 月以来,芬兰南部报告了逾 1,350 片松树死亡。图尔库大学地理学教授 Risto Kalliola 将这一现象称为是松树的局部大规模死亡。邻国瑞典也报告了类似的松树死亡事件。Kalliola 称松树死亡芬兰最近才普遍发生。他认为造成树死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害虫和真菌疾病,而全球暖化加剧了其严重性。他指出,炎热的夏季,伴随着热浪和数周无雨,生长在土壤贫瘠地区的树木容易死亡。他表示需要认真对待自然界的现象。

24 日出伏。40 天加长版三伏落下帷幕。今年三伏,全国平均气温达到 23.24℃,为有记录以来最热。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等多地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到 25 天以上,较常年同期偏多 10 至 15 天,超过 250 个站次追平或打破当地单日气温极值。从中国天气网发布的 2024 三伏高温耐力榜中可以看到,杭州、重庆、上海、武汉今年三伏期间高温日数都超过了 30 天,其中 40℃ 以上的酷热天气多达 10 天,8 月 3 日最高气温高达 41.9℃,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气温纪录。而最闷热的大城市当属上海,当地今年三伏焖蒸桑拿天达到了 38 天。重庆凭借 32.2℃ 的最低气温,成为夜间火炉王。南昌(32.1℃)和南京(31.8℃)都打破了当地观测史夜温最高纪录,上海(32.1℃)追平当地观测史夜温最高纪录。暑热要到 9 月初才会告一段落。

在全球海温创下历史新高一年多之后,大西洋正以创纪录的速度迅速降温,这种现象可能会影响全球的天气。在过去三个月中,赤道大西洋的温度从高温迅速转为低温,这种新兴的“大西洋拉尼娜”模式恰逢太平洋即将转向更冷的拉尼娜现象,而这两个连续发生的事件可能会对全球天气产生连锁反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