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母亲河水量创70年新低,极端干旱席卷美洲!原因却不是全球变暖
zhonghua @ 2021年07月22日 财经风云
                  
       
       
      
      |   阿根廷母亲河水量创70年新低,极端干旱席卷美洲!原因却不是全球变暖 作者: 于旭东 太平洋东岸的干旱现象,不是因为厄尔尼诺,而是它的死对头——拉尼娜现象,而该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冷,但地球气候的长期变暖趋势并没有改变。 欧洲和我国河南、河北暴雨肆虐,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美洲大陆却是另一般景象——干旱。 据路透报道,阿根廷母亲河巴拉那河的水位正处于194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阿根廷政府已经开始敦促公民限制用水,以减轻巴拉那河的压力。目前,该河流的部分航道已经干涸,不少船只因此而搁浅。 最令人担忧的是,巴拉那河还是该国80%农产品出口的运输路线,也是饮用水、农田灌溉和水力发电的来源。因此,目前的状况也使得阿根廷的玉米、大豆和小麦运输受阻。何况,目前还是阿根廷农作物出口的高峰期。 巴拉那河的源头位于巴西南部,流经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海岸,其沿岸还有阿根廷许多重要的城市,如罗萨里奥、巴拉那和圣达菲。其中罗萨里奥是阿根廷的主要农工业中心和内河港口,是大豆、玉米和小麦的重要全球供应商。 而在几天前,阿根廷宣布了一项1040万美元的救济基金,以减轻干旱的影响。 除了阿根廷外,巴西、墨西哥和乌拉圭也面临极端干旱,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农作物生产运输、水资源储备和经济复苏。即便是条件更好的美国,也难免遭遇严重旱情。 在美国中西部明尼苏达州,随着剧烈干旱持续恶化,当地的湖泊干涸,农民被迫做出艰难的决定——用干草、玉米秸秆来喂养他们的牛群,并且牛群还常常因为喝不到水而健康堪忧。 更多的人面对干旱,会卖掉他们的牛,因为根本无法养活他们,这还将导致牛肉价格突增。 缘何干旱?拉尼娜现象! 分析人士指出,导致南美洲干旱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夏季拉尼娜现象。这种现象成功地推动了东太平洋的冷水现象,并减少了整个地区的降水。 拉尼娜现象一般是跟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再出现的,具体来看,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因此,这也间接导致了太平洋东岸大陆的干旱,以及太平洋西岸的台风暴雨现象,并使得东南亚、南非、印度和澳大利亚的降雨量高于正常水平以及阿根廷、欧洲、巴西更加干燥。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NOAA)的最新预测称,拉尼娜现象可能会在9月至11月期间出现,发生的概率是51%,并持续到2021年至22年的冬季;在11月至1月期间,发生概率目前为66%。 去年,全球曾发生过一次拉尼娜现象。在今年六月份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0~2021年的拉尼娜现象结束后,NOAA的专家就曾预测过今年地球将会迎来短暂降温,如今拉尼娜现象重现的概率越来越大,将要印证NOAA专家的预测了。 如果下半年真的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那么将创造历史,连续两年都出现拉尼娜现象,但这同时也说明另一个问题,地球气候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去年冬季的气候变得比较混乱,先是席卷北美的寒潮,最后是一次大升温,捉摸不定。 而NOAA表示,再一次出现拉尼娜现象,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让地球的气温有所下降,在短期内缓解气候变暖的趋势。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今年冬季地球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极寒现象,比高温天气更加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拉尼娜现象的到来或许能够及时阻止高温天气的持续,但其效应依旧是短暂的,而地球气候的长期变暖并没有改变,控制碳排放依然任重道远。 毕竟,无论是拉尼娜现象也好,还是厄尔尼诺现象也好,它们的频繁现身,事实上与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的影响和破坏有关。 粮食供应短缺,食品价格疯涨 拉尼娜现象,已经不是是否需要御寒这么简单了,这种现象还严重影响着谷物种植甚至整个食品产业。 自去年拉尼娜现象以来,巴西一直遭受着比正常情况要少且不规律的降雨。去年9月和10月的干旱使大豆种植推迟了一个月或更长时间,这反过来又推迟了大豆收成。2月份几乎持续的降雨使大豆的收获更加推迟,而这又反过来推迟了第二季玉米的种植。 第二季玉米的理想种植窗口通常在2月中下旬关闭,但一些巴西农民直到3月底才完成2020/21第二季玉米的种植。晚播的玉米之后受到了夏季降雨提早结束以及6月底霜冻的影响。 若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抬头,巴西中南部的马托格罗索州、巴拉那州、圣保罗和米纳斯吉拉斯州还将遭受重创。 拉尼娜现象的频繁出现所引发的气候异变,最终导致2020/21年巴西玉米产量低于最初预期的2000万吨,并且这还是保守估计。且玉米供应紧张还导致巴西玉米价格创历史新高、玉米出口减少,而牲畜生产商也在争相进口所需的玉米。这将导致巴西在恢复供应之前可能还将面临1-2年的玉米价格攀升。 而这样的局面,也在深刻影响着食品粮食价格。据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追踪一篮子谷物数据,植物油、肉类、乳制品和糖的食品价格指数在5月份升至十年来最高水平。 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豆油的价格是一年前的两倍多,而瘦肉猪和乙醇的价格上涨了约四分之三。同样的事情正在影响玉米、棕榈油、咖啡、糖和许多其他商品,甚至运输食品的价格也在飙升,追踪各大洲之间运输谷物的船舶运费的波罗的海轻便型运费指数正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最终,极端天气引发的恶劣环境和生存困境影响到了人类自身,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无论是拉尼娜现象还是厄尔尼诺现象,我们都不应该因为短暂的降温或升温而感到侥幸,人类真正要面临的难题事实上从未解决。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相关内容
        
        - 
          
         暂无...
        
          
        
 
推荐内容
      - 逆袭!600家小市值公司藏金,机构调研曝光三大爆..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中概股重挫,纳斯达克中国..
 - 深夜,重挫!近一个月最大跌幅;鸿蒙智行,连推爆..
 - 活久见!美国商务部长上电视“推票”:买特斯拉股..
 - 华尔街解读美联储决议:鸽派的亮点与迷你“鲍威尔..
 - 深海经济利好持续加码,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 美联储的“关键一战”在5月,届时降不了息,那今..
 - 李嘉诚押注创新药!和黄医药明星抗癌药海外大卖近..
 - “三巫日”前美股反弹一日游,量子计算股暴跌,拼..
 - 鲍威尔给经济焦虑“灭火”,标普创八个月来美联储..
 - 腾讯要为AI砸千亿重金
 - 政治危机升级,反对派领袖被捕引发土耳其股债汇三..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五部门: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
 
热点阅读
      - “新美联储通讯社”终极前瞻9月会议:情况复杂,..
 - 马化腾对内讲话:留给某些业务的时间不多了,不要..
 - 新疆大全欲上科创板募资扩产 投半导体材料项目..
 - 美国通胀数据意外超预期“跳水”,美联储“温柔转..
 - 布洛芬断供、抗原检测涨价怎么破? 国家出手缓解..
 - 分症状、分人群、分场景!新冠感染者恢复期健康指..
 - 1月2日-1月6日当周重点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 恒指险守两万点,阿里遭软银减持跌2%,融创复牌跌..
 - 鲍威尔态度软化:美联储尚未决定3月加息幅度,未..
 - 外资疯狂涌入!押注中国经济复苏,分析师看好中国..
 - 华为,悄悄投了一个AI团队
 - 存款“降息”,下周一实施!
 - A股成长股“内战”:从TMT虹吸式上涨到两败俱伤..
 - 指数基金投资“故事”: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
 - 深交所制定两个专项工作方案:助推国有、民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