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35】奴隶的恐惧

dasheng @ 2019年03月20日  浮世汇

 

 

【1】@色色猴: 《奴隶的恐惧》

 

【2】@晋江漠北桃花

 

回想起来,耽.美黄文给了我多少力量。
一个小小的例子,青春期的男孩子会开荤段子性骚扰,害羞保守的女生只能红着脸忍受,他们以此为乐。但我和腐女朋友都可以直接翻白眼怼回去,你那几把多大点就出来得瑟?你身上那点结构谁不知道?我知道的比你清楚,比如你肯定不知道前列腺高潮对不对?对了我看你跟那谁挺配的谁攻谁受?
虽然这是一种以暴制暴的偏门方式,但男孩子在荤段子上拥有的欺压取乐的特权,消解了。
早些年流行一句,一入耽美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我们失去的真是节操吗?
没节操不单单表达对肉的渴求,也形容一种在眼里万物皆可腐的状态。可以把国王和教皇在笔下配对,让皇帝和将军在龙榻缠绵,推倒总裁,压倒老板,国家拟人配对,跨物种恋爱甚至乱伦,所有本来代表权威权势的属性化成人格化情欲化故事的附属,所有为正道世俗所不容的一切都可以在幻想中享有。
没错,有些幻想很低俗,很没底线,荒谬不堪,践踏伦理,有些作者也从来没想过解构权威,嘲弄世俗这些命题,只是从心地想写什么写什么。
但从心本身就是最大的力量,那是幻想的自由。
享受过幻想自由,会投射在现实中,影响人看待世界回馈世界的方式。从我个人来说,这种投射是令我不后悔,甚至庆幸的。对猎奇离奇的包容度高了,对权威的畏惧盲从淡了,对荡妇羞辱嗤之以鼻,对性别训诫不屑一顾,不会别扭地处理自我欲望而是达成和解,正视自己的需求。这些要从正经文学和学术中获取也可以,但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和悟性,也没有这么直接有效的作用。

失去的不是节操,是枷锁呀!

 

 

 

【3】@鹿之谷中 :北京现在的药房多胡闹呢?销售策略跟宜家似的,买个布洛芬,就不给你,说不好,也不是拿中成药,先推销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结晶,满蒙回藏苗壮。牙痛买止痛片,非给拿一盒苗药,说哪儿疼含哪儿,一看成分:麦芽糖。你坚持不要,伤害少民同胞感情了,再给推荐中成药。等你冒着违背国家大政方针基本国策的风险,再次坚决拒绝之后,才给拿西药,完了还坚持让你搭盒中成药一起吃“标本兼治”。怎么讲呢?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感觉将来政策再好一点,在药房就能直接按方子治安拘留。

 

【4】@少年字 :想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养成类游戏,《My Child Lebensborn》,中文名《我的孩子,生命之泉》,在ios和安卓都有下载,安卓有汉化版。


游戏的背景是二战刚刚结束后的挪威,你作为玩家在战争后孤身一人,于是决定领养战争中的孤儿。在游戏里,你可以选择领养一个7岁的男孩或是一个7岁的女孩,ta的挪威母亲不愿意承认ta,ta的德国父亲也消失了。你要带着这个孩子独自生活,照顾ta的饮食起居,帮ta洗脸做饭辅导功课,为抚养ta去工厂打工谋生。

这个孩子就像其它孩子一样活泼可爱,ta喜欢画画,喜欢和你一起做采蓝莓做蓝莓酱,会对你说“谢谢你照顾我”,会生气,会撒娇。但ta又和其它孩子不一样,因为ta是挪威德国混血,邻居辱骂ta,老师骚扰ta,同学孤立ta,ta是你的孩子,却是别人眼中的纳粹残渣。

这个游戏的背景来自纳粹德国的种族优生计划,「Lebensborn Project」,生命之泉计划。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种优越,于是展开了这项种族优生理论实验。在占领地内,纳粹大规模绑架他们眼中的“优种雅利安人”,强迫他们参加生命之泉计划,其中挪威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因为纳粹德国相信挪威女人的人种是“最完美的雅利安人”。

这些挪威女性或被洗脑或被强奸与德国男性生下了孩子,纳粹德国会根据孩子的“质量”评定ta是否是纯种雅利安后代,如果是,ta会被送给“种族纯洁健康”的党卫队成员领养,如果不是,则会被杀害或者遗弃,而孩子的生母并不对孩子拥有抚养权,而这些孩子被称为Lebensborn Children。

大约8000名生命之泉计划下的孩子出生在德国的生育农场,8000-12000名孩子出生在挪威的生育农场,在欧洲其它国家也有数千名孩子出生。纳粹德国战败后,很多档案失踪,许多孩子无法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即使找到也有很多人不愿意抚养这样被迫生下的后代。尤其是在挪威,许多生命之泉计划之下的孩子,被送到福利院等待领养,他们中的很多人被霸凌被侮辱被强奸甚至被关进精神病医院,而你在游戏中的孩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游戏里,你会遇到各种各样揪心的情况:孩子被霸凌,被同龄人绑在树上,被好朋友抛弃,被同学撒尿在身上,被老师性侵。ta会困惑,会伤心,会逃学,会不敢告诉你谁欺负了ta,会在你面前假装没事让你放心。于是你要在照顾ta饮食起居的情况下,从细枝末节处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ta的画,ta的语气,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你可以做一个严厉的家长,也可能是一个过于心软的家长,但你的选择会直接影响ta的性格和世界观。

以下说说我的个人感受:

这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游戏,因为这实在太真实太难受了。我的女儿明明是一个那么乖巧的孩子,无条件地信任我,相信“如果你对世界微笑,世界也会对你微笑”,我却没办法保护好她。她被尿了一身回家躲在衣柜里,怯生生地让我不要生气因为她的衣服坏了,被老师性侵但不敢告诉我,于是她不吃饭,不洗澡,不玩耍,那么好的一个孩子啊,却被冠着“反纳粹”名义的恶魔们霸凌欺辱。

除了心灵上的重负以外,这款游戏也很好地模拟了养娃的困境 ― 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要是选择了加班,就没有时间做饭,要是选择了缝补衣裳,就没有时间帮ta洗漱。除此以外,作为单身母亲,我要在工厂上班才能供养孩子的花销,但是越健康的食材就越贵,还需要我多花一个time slot烹饪。所以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不挨饿,我几乎马上舍弃了健康需求,一直在给孩子吃不需要时间另外准备的燕麦和三明治,只求喂饱她。

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生活全部围绕着她,但是即使我这么努力,却无法为她创造一个安全美好的成长环境。游戏中我也曾对她滔滔不绝的问题不耐烦,为圣诞节没有吃的而头疼,为辅导她的功课而伤脑筋。虽然这只是游戏,现实中的育儿比在要难上无数倍,但这款游戏却真实还原了单亲育儿或丧偶式育儿的疲累。

这个游戏不断让人心碎,带着我的孩子远走高飞后,以为终于可以迎来曙光,而游戏策划者却告诉我,“你和她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但我们不知道孩子的未来是怎么样,也许她会比较幸运,也许她会像很多幸存者一样不断挣扎”。游戏结束时,屏幕会出现当时Lebensborn Project的幸存者的真实口述,有人被继父侮辱,有人被送到福利院,有人被迫远走他乡。于是心又碎了一次,原来我的孩子,就是曾经的他们。

『IOS目前没有汉化版!请乖乖吃安利。游戏团队已经很明确说了,他们人手不够,现在正在努力开发中文版本。最新消息:大约2-4周会出中文版。app store也详细显示了这个游戏目前并没有中文版。但一些巨婴没有仔细阅读说明就下载,发现没有中文(当然没有,人家还没来得及开发)就不断辱骂游戏开发商,给这个游戏打一分低分,甚至咒骂对方种族歧视。因为这些低分,现在中国区分数降到3.3分了!』

 

 

【5】@上海滩小律师:墙里墙外的外卖生意:


福州一个大学,食堂东西难吃还贼贵,啥原因不用装外宾都懂的,学生爱吃不吃,总不能饿死吧,学生就叫外卖,价格便宜量又足,学校一看这咋行,于是就不让外卖送进去,学生有本事徒步几公里出去吃,吃完再走回来,那管不着,于是乎学生为了吃便宜外卖团结起来了,学校也不是好欺负的,就以涉嫌扰乱单位秩序为由把外卖小哥抓起来了。

我听了这个故事,觉得这简直就是给大学生上虚拟社会课。

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手里的票子只能买学校的产品,不能在校外消费,选择的商品是食品,这是刚需啊,你不得不买,不得不吃啊,这其实就是在校内让学生手中的人民币贬值,但校外的价格还是一个正常的市场价格,我们这几年能感受到,随着收入增长,那些进口食品的价格在变得便宜,典型的如进口牛奶,意大利面之类的食品。

那既然校内购买力这么旺盛购买校外产品,势必影响学校食堂的生意,那学校就必须出手禁止,可惜学校没法像海关一样给外卖收关税,只能一禁了事,老马说过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幸好外卖的利润还没到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和冒绞首的危险。

外卖小哥和学生就开始了外卖走私活动,还为了博得学生的好感,竟然选择该校第二食堂给学生免费发放快餐,这简直就是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是对学校管理的公然挑衅,于是学校就利用法律以涉嫌扰乱单位秩序把外卖小哥给行政拘留了,因为资本论里说资本要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利润要到100%的利润,量你们做外卖的还没这利润。

故事发展到这里,学生要以一个合理的价格用掉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唯一的办法就是人肉外卖,自己去校外吃,或者买一份带回来,甚至可以帮其他同学代购,保安再审查到底是自己吃还是代购,学校会再出个规定,但凡外卖不得带回超过250g,这就是可贸易项目的麻烦,管理成本太高,学校还要担心学生万一行贿保安咋办?

我个人建议,学校其实可以直接涨学生宿舍的房租,并规定不得住校外,理由可以是更好的管理学生日常生活,房子是不可贸易项目,好管的多。

 

 

【6】@咱说:感觉很多人好像完全不知道中国特色的书号配额制,简单说一下。在我国,所有的出版社都是国有的,也只有这些出版社能够拿到出版总署限量提供的书号,而一本在大陆出版发行的书,只有拿到书号的才是合法的,否则就是内部刊物、地下刊物或者非法刊物。


事实上,我们熟知的图书品牌中至少有一半是民营出版公司打造的,然鹅,它们不是出版社,(几乎)没有可能拿到书号,所以要选择与国有出版社合作来出书,有的甚至就直接合并了。我们读到的很多国有出版社出版的书,实际上完全是由民营出版公司做出来的。

由于书号是稀缺资源,而且现在还进一步限制了书号的数量,这就必然导致书号本身成了商品,价格还水涨船高。民营出版公司就得削尖脑袋找国有出版社买书号,人家还不一定卖给你。而某些毫无名气、编辑也不怎么干活的小出版社,光靠卖书号就可以旱涝保收,如果书做得好有口碑出版社还额外沾光。

而民营出版公司高价买到了书号,这个成本就必然会分摊到读者身上。不仅如此,因为书号是稀缺且精贵的,而民营公司又是实打实靠卖书来维生和挣钱的,可出版书的数量的减少和出版成本的提升,必然导致那些内容质量高但却没什么市场的书遭到淘汰。反过来,内容一般甚至很烂但销路好的书会得宠,并且成为追逐方向。

又是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所以,珍惜你还能读到的每一本好书吧。

 

 

【7】@阑夕 :墨西哥的民间社会也很憎恨人贩子,但是那边拐卖儿童不是为了骗去山区卖给其他父母,而是转入器官买卖产业链里,成为活体供奉的资源。

 


所以,在今年8月底的时候,当中部普埃布拉州Acatlán小镇的警官从当地一家商店里逮捕两名成年男子之后,目睹事发过程的居民都很好奇,在围观人群里,有人大声的呼喊,那两个人是人贩子,他们是为了绑架儿童而来到这个镇上的,且犯下了数起曾经引起恐慌的罪行。

人群有些骚动起来,警察赶紧澄清,表示两名嫌疑人和绑架事件无关,只是涉嫌一起案子,需要带回局里审讯,然后就上车离开了。

但是,一个无从考据的新版本故事,开始在居民们手机上的WhatsApp里流传开来:「警惕人贩子已经入侵本镇!在过去几天里,已经有多名不满14岁的孩子失踪,其中一些孩子的尸体被发现在荒郊野外,胸腹都被切开,里面空空如也,内脏全被切除掉了!」

很快,被愤怒和良知驱使的人们涌向警局,他们用手机摄像头直播并动员更多的人前来支持,要求警察局把罪该万死的人贩子交出来,并宣扬警察可能会偷偷放走人贩子的消息。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门口,甚至有人在现场筹集款项,跑去加油站买了汽油,在强行闯入看守室后,两名嫌疑人被人们拖了出来,遭到雨点般的殴打和脚踹,汽油也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嫉恶如仇的群众将液体浇在几乎奄奄一息的两人身上,然后把燃烧着的打火机掷了上去。

图片就是当时现场的一幕,不少人都举起手机,拍摄两名恶徒遭到报应的过程,如果他们有朋友圈,可能也会有人发出诸如「正义可能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这样的文字。

不幸的是,其实这两个人和人贩子连半点关系都扯不上,他们是邻市的一对叔侄农民,这天到镇上来采购水泥,因为要在自家来年的农田里打上一口新的水井,有人对这两张陌生面孔起疑,所以报了警,随即警察到场,要把他们带回警局做一次登记和问询,整套程序十分普通,也没有任何意外。

但是谁也想不到,一声人贩子的莫名呼喊,以及社交软件里疯狂转发的虚构剧情,最后成功的掀起了人们对于坏人的同仇敌忾,并在集体的狂热里替天行道,把私刑强加于两条无辜的性命上。

在他们直播烧死人贩子的评论里,有几条急促的评论呼啸而过:「不要这样!不要伤害他们!他们没有绑架或是贩卖任何孩子!我求求你们了!」但是无人理会这几句话,它的发布者是其中一名死者的奶奶,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孙子在手机屏幕里被活活烧死。

事情水落石出之后,Acatlán小镇里没人愿意谈及这场悲剧,每个人都否认自己曾经参与过那场暴行,有人说自己那天不在城里,有人说那些浇汽油的人已经逃走了,总之就如一堵沉默的高墙,没人觉得自己会是凶手。

两名牺牲者的葬礼在当地举行,那个在风和日丽的一天里无端失去了孙子的老妇现身出席,面对地方和国家的电视台摄像机,她对着镇上那些看起来温顺无害的居民怒吼:「看看你们是怎样杀死了他的!你们每个人都有孩子,不是吗?」

最终,有五个人被控煽动犯罪,四个人被控故意谋杀,墨西哥的国会议员Tatiana Clouthier表示,这场事件使得通讯隐私和言论自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另外,泼洒汽油的石阶上被装置了一根十字架,它会被永久的钉在那里,用来提醒Acatlán小镇的人们做过怎样的事情。

source:bbc.com/news/world-latin-america-46145986

 

 

 

【8】@阑夕 :「华尔街日报」写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报道。


Netflix一直都是以数据洞察出名的,就是尽可能的通过用户数据来逆向的指导影视创作,最终实现收视奇迹,比如「纸牌屋」就是这么设计出来。

尽管在传播过程中时有神化其大数据应用效果的夸张成分,但是归根结底,以数据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依然是Netflix的立足之本,但是这家公司在赢得市场胜利之后,当前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还有进入传统的影视圈里,追求名利双收的结果。

但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老家伙」们,其实一直不太待见这家随时可能威胁到自身地位的互联网公司,包括Netflix选片参加各个电影节,都会遭遇各种古怪的刁难,说你申送的电影没有进入院线,直接就在网上播放了,这不符合电影的定义,所以不能参选。

Netflix总是气得不行,但又无可奈何,毕竟现在是你要人家带着你玩儿,你不放低姿态,就会更受苛责。

于是在Netflix的高层团队里,「妥协派」开始占据上风,压倒主张不对好莱坞低头的「硬刚派」。

比如「同妻俱乐部」这部剧集,Netflix的线上数据显示,当投放广告的剧照海报里没有主演简・方达而只有她在戏里的搭档莉莉・汤姆林的时候,在美国本土的点击率是最高的――鬼知道为什么美国人不喜欢简・方达――所以运营团队就要求在推广素材里拿掉简・方达,以求更高的转化率,这是非常理工男的逻辑,对吧。

但是好莱坞那边就炸了,你他妈的这么做,是不是搞事情?在宣传里把一个主演去掉只留另一个主演,艺人、经纪人、经纪公司会怎么想?以后还有谁敢和你合作?见鬼的算法,老派的电影人根本不买账。

你们也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放在东亚的饭圈文化里,一个偶像组合拍了电影,结果官方的推广物料里只有其中一个成员,其余人等全都不见踪影,那该会掀起怎样的一场腥风血雨?

总之Netflix在讨论很久之后,决定迁就好莱坞的规则、按住工程师的异议,还是把简・方达放进海报里,反正如果不是「华尔街日报」挖出这么一个料来,大概简・方达一辈子都不知道她还无意识的经历过这么一场撕逼。

而且还真有耿直的工程师因为接受不了Netflix选择绥靖而非真理提出离职,Bob Heldt就是其中之一,他说Netflix和好莱坞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水深火热,「洛杉矶人不像硅谷人那么相信数字。」

简单来说,就是Netflix赖以为生的技术优势,逐渐在被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挑战和撬动,后者认为关系才是影视制作产业链上的润滑剂,你不能忽视这个名利场里人性的重要,而只是对数据进行交代。

比如Netflix会根据用户的喜好度来决定剧情的走向――甚至是否砍掉一些剧目――但是好莱坞则认为这是在侵犯编剧团队的自主权,两边经常会就这些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技术团队拿着数据图表列举理由一二三四,好莱坞的制片人则充耳不闻,觉得对方根本不了解甚至都没看过作品本身,纯属外行指挥内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Netflix越来越容易迁就好莱坞了,一些按照数据来说应该被中止的影视项目,为了取悦制片人而被人为给了免死金牌,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首席产品官Neil Hunt卸任了,接替他的是和好莱坞那边更加密切的Greg Peters,后者从洛杉矶挖来了不少人,都是传统电影工业出身,在文化上和Netflix的技术帮发生了很大的摩擦。

当然,虽然政治斗争的程度与日俱增,但是Netflix的市场表现近年以来还是非常出众的,所以很多潜在矛盾是能够被掩盖的,就怕哪天增长开始出问题了,到时候内部的甩锅战争恐怕会相当精彩。

 

 

【9】@李子李子短信:前一阵子说了人类学家卧底的事情……今天看到一个更硬核的(且信息量颇大的 


多娜・扎克伯格(Donna Zuckerberg),你们都知道的那个扎克伯格的亲妹妹,普林斯顿大学古典学博士毕业。她刚写了一本书,叫「Not All Dead White Man」,讲的什么呢,讲的是当今一小撮极端父权/男权群体,是怎么借用古典学内容鼓吹父权/男权秩序的……

她的研究方式,是「卧底」各种各样的极右论坛、社区,在社交网络上观察各种极右的 po 主和他们的追随者,研究他们的话术。
作为一个玻璃心小透明,我看到评论里的杠精都会头疼……而这位多娜姐姐,每天会至少花一个小时去一篇篇看那些恶臭发言,跟极右团体 Red Pill Community、泡学(PUA)团体、乃至各类 incel(……)深入打交道。
(我觉得这个卧底难度颇大,至少需要一颗十分坚强的心脏 

她的结论是,这些极右人士(通常是白、穷、男)在「研读」了古典文学之后,将自己看作是「文明的最后守卫者」。他们侃侃而谈奥勒留、奥维德,把他们的东西拿来断章取义(且不谈那些东西诞生的时代还有奴隶呢),觉得自己牛逼极了,在捍卫「男人的空间(manosphere)」;但是深层次的却是与社会的脱节、对非己群体的排斥、以及对自己「特权丧失」的恐惧。
她说,一些别有用心的团体把故纸堆里的东西拿出来当圣经,是一直以来的都有的事情……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了吧  而社交网络让这些人能够迅速在网上找到同好,形成帮派,逮住卢瑟使劲洗脑,实在是……

有意思的是,扎克伯格一家四兄妹,马克自不用说,姐姐是 Facebook 早期成员(后来自己独立发展),妹妹在谷歌,只有多娜走上了学术道路,而且学了古典学,绕了一圈回来继续批判社交网络,也是够朋克的了

 

 

【10】@张宏杰 :中国文化中的很多外来因素,现在大家已经习焉不察。比如我们现在很多单位门口甚至个人家门口都弄一对石狮子,舞狮也成为民俗。但是中国本土不产狮子。中文的“狮”由波斯语的shir音译而来。狮子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文化当中代表守护人类的天使,因此古代波斯就守护在王宫门口。从波斯进入中国之后,同样被王公贵族用来镇宅。中国古人都对这种外国神兽表达过明显的“崇洋媚外”:很多中国文学作品对狮子进行过夸张的描写,狮子一出现,其他动物都不敢发声,皆跪伏在地。

 

 

【11】@向小田 :

1)年收入增幅低于10%;
2)不考虑将来的事情,只想快快活活过好每一天;
3)觉得人应该活出自己的色彩;
4)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5)事事嫌麻烦,不修边幅,生活不规整;
6)喜欢独处;
7)生性朴实,不喜欢表现,不出众;
8)服饰不追逐潮流,买基本款即可;
9)觉得做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10)经常吃零食和快餐;
11)呆在家中玩一天电脑或手机上网,不感到厌倦;
12)未婚(男33岁以上,女30岁以上)
假如有一半符合,则意味着坠入了下流阶层,穷将成为一生的命运。
(备注:以上测试根据日本作家三浦展《下流社会》设计改编)

 

 

【12】@Hoo9o

这一年,出了两本书,拍了一部艺术片,新写了一本,总共拿了两万的版权稿费,电影一分钱没有,女朋友也跑了,隔了好几个月写封信过去人回“恶心不恶心”。今天蚂蚁微贷都还不上,还不上就借不出。关键是周围人还都觉得你运气特好,CTMD。

最近一直在跟一个朋友喝酒,喝了一个月,他教我呲妞,费老劲了也没用,某个关键时刻从面前横穿一辆超跑,他说:“开这个就分分钟的事儿了”。真给力,毕业那年,去接那个狗逼恐怖片拍,现在我也改装个排气筒横穿马路了。之后的几年还得攒钱,把自己第一部电影版权买回来,两辆超跑钱,以拍艺术片的收入来看,不去贩毒很难做到。

接下来拍下一个电影,弄下本书,看起来忙得跟晒咸鱼似的,但只要不跟朋友吃饭就得在家煮速冻水饺。

之前在南京先锋书店遇到一个师弟,我说你不要拍电影,也不要写作,人觉得我在害他。所以为了不害人,我觉得即便想做跟艺术有关的工作,美术和音乐就比较好,起码能装点下自己,自我感觉好点儿,哪怕去跳跳舞呢。

当那些人拍着网剧写着商业片剧本胡吃海喝换车旅游的时候,走过来说你运气真好啊真羡慕啊,我真想取出我珍藏的凿子和斧子。
什么都不能做,哪儿也去不了,还得收“恶心不恶心”的这种回复。MMP你才恶心呢你个文盲。

一个多月前看徐浩峰更新的博客,我盯着那句“一念之愚,千里之哀”愣了半小时。不是因为那会儿“千里之哀”了,是意识到这句话时,一切都已不可改变,早些年即便知道这个道理,也不会信,现在哀也没鸡毛用。三月份在剧组时就听说了好几个自杀的,当时还没觉得什么,等我自己的电影在半年后没了才发现,都他妈完了。

人年轻时挺好,什么都不信,等岁数大了,信什么都没用。

留发之后也开始掉头发,同时佛珠子,大金链子,茶具,都准备好了,就差一个契机了。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