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2】力所能及的过好自己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dasheng @ 2019年03月20日  浮世汇

 

 

【1】同等的尊重

 

【2】@阑夕 :几年之前经济繁荣,增长叙事是主流,所以鸡汤市场很大,万众创业的群体热情里,多少人吟唱着「你想卖一辈子的糖水,还是改变世界」的励志故事。


最近两年经济下行,博弈判断是共识,所以端上来鸡汤含毒量越来越高,阶级固化成为热词,受欢迎的都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这样的惨段子。

焦虑之所以可以被贩卖,是因为它始终客观存在,繁荣的时候,它的外衣是成功学,焦虑的是如何取得财务自由,下行的时候,它的外衣是掉队论,焦虑的是怎样避免阶层下跌。

无论是在哪个时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产,以及想要成为中产的年轻人,都是核心消费客群。

「寒门状元之死」在一夜之间经历了从山巅到谷底的滑铁卢,但它在盔甲之下摸索软肋的精确能力,是其内容团队一向引以为傲的长处,甚至在文章发表前一天,它就隐约表示了接下来推送的东西会火的暗示,希望读者认真品读。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北大毕业生送外卖的纪实文学,也被传诵甚广,当然这篇稿子的真实性、可读性和克制性,都比上面那个要好很多,只是依然逃脱不了「消费北大、消费底层」的指责。

在很多时候,精英生活的想象并非来自精英本身,而是取材于群众的期待,比如绿水鬼,比如满口VC和PE,比如对面若隐若现的乳沟,就像皇帝种地的锄头总被认为是纯金的,它只有在街巷坊间才是有生命力的,一旦次元壁破了,就会沦为笑柄。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里是这么说的:「贫穷最根本的特征,贫困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并不是它所导致的身体上的受苦,而是他人对贫困状态的负面反应所导致的羞耻感,是贫困状态违反了亚当・斯密所称的既定的社会体面原则所产生的羞耻感。」

就像「啥是佩奇」火了之后,批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觉得充满了导演对于乡村的刻板印象和虚假认识,有人出头替导演以杠制杠,说不知道怎么样描写农民才叫平视,白居易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时候是不是在消费卖炭翁?

世道艰难,都很暴躁。

2017年夏天,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了几句和他年龄不太相称的实话,大意是自己能够考到高分,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是分不开的,农村孩子享受不到这些,自然起跑线就已经落后了,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高考状元,都是「家里条件又好人又厉害」的那种。

这件事情当时也得到了热议,一方面人们赞赏这耿直孩子敢于实话实说,不回避「既得利益者」的背景,另一方面被点出来的问题好像也是无解了,直到一年之后「一块屏幕可以改变命运」的报道出炉,一度扮演了平权诉求的救命稻草角色,

然而前些日子,BBKinG说他去北京四中组织的TEDx演讲,发现那些就读于国际部的顶尖中学生,早已就铺好了未来的成材之路,当同龄人还在忙着备战高考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毕业旅行了,晒出的学生证都是海外各个名牌大学的。

你以为人家要跟你拼高考?想多了,知道独木桥难过,不和你抢,让给你喽,拜拜,你以后的竞争对手,也不太可能碰得到他们。那么,在得知这个事实之后,会不会安心一些?好像更焦虑了吧⋯⋯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扁平化,是需要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当然,抵抗焦虑的武器是强大的内心这种屁话,说了也是白说,多关心自己,多支持自己,多要求自己,力所能及的过好自己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3】@罐头辰:在东北下岗工人的故事里,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则:


铁西区很多工人家庭全家下岗,生活无着,妻子被迫去洗浴场做皮肉生意,傍晚时分,丈夫用破自行车驮她至场外,妻子入内,十几位大老爷们儿就在外面吸闷烟,午夜下班,再用车默默驮回。沈阳当地人称之“忍者神龟”。

女人走进红灯区,或者男人拿起砍刀,其实并非那个时期最惨的家庭,署名“红色回忆”的东北网友曾经回忆过他的见闻:

一户家庭夫妻下岗,生活艰辛,一日,读中学的儿子回家,说学校要开运动会,老师要求穿运动鞋。家里实在拿不出买鞋的钱,吃饭期间,妻子开始抱怨丈夫没有本事,丈夫埋头吃饭,一语不发,妻子抱怨不止,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

贾行家老师在他关于东北的文字里,更是写过让我读起来后背发凉的一段:

一对双双下岗的夫妻,想找工作但没有技能,不停到亲人家中蹭饭的他们受够了白眼,终于有一天,这个家庭的小女儿盼来了久违的一顿烧猪肉+白米饭,稚气的小脸上满是幸福

小女孩不知道的是,这顿饭里,是她的爸爸妈妈含泪放进去的老鼠药

之前写到自己家庭的下岗经历,我看到有微博认证为财经博主的网友质疑,下岗潮发生在上个世纪末,2001年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微博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他,大概不知道在鹤岗煤矿,矿工吃不上饭,带着全家人吃老鼠药的事,就发生在2016年春节

不过我想说的不是我家庭的2001,或是鹤岗煤矿的2016,而是哈尔滨种繁殖场的工人家庭们的2009

2009年的哈尔滨,最低气温是零下32℃,种繁殖场的工人们发现,员工家属院的供暖锅炉停了

而让他们更绝望的是,买断了20年工龄的他们甚至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安置费,而价值数十亿的国有种植场,也被评估出了资产1700多万、欠债2000多万元的负资产

同样是在2009年,一个26岁的中国女孩与加拿大Nettwerk音乐公司签约,成为该公司首位华人女歌手。

这个女孩叫曲婉婷,而贪污了3.5亿,其中包含了种繁殖场工人们一千多万安置费的,则是她的母亲张明杰

曲婉婷昨天在她微博为她的母亲呼唤「公平、公正」,而面对质疑,她在ins里说:面对一些无知的血口,一甩头 Bye

曲婉婷,最公平、公正的结果你知道是什么吗?

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拒绝吐赃的你曾经在《最好的安排》里写过这样的歌词:我不要看到你的苍老,我不要你为我而煎熬。

我希望法律可以满足你的愿望,让你那连工人们保命钱都要贪的母亲,能在黄泉路上见见那些绝望的老人和孩子。

 

 

【4】@和菜头:看微博上的大V和小朋友讲解下岗潮,回答“为什么下岗工人有手有脚为什么不换个工作”这种蠢得可爱的问题,做为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中年妇女,我想从我的角度来回答一下:


有部非常有名的电影,叫做《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一段非常特别的情节,讲一个囚犯在监狱里关了一辈子,年纪很大了终于刑满释放。回到社会之后,根本无法生存,最后把自己给吊死了。影片中借摩根・弗里曼的话来说,这叫做“体制化”,一个人在监狱里呆了一辈子,他就被监狱体制化了,离开了监狱,他反而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根本过不了外面的平民生活。

以前的厂矿,从住房到医院,从学校到澡堂,一家工厂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里面你所需要的社会生活保障一应俱全,理论上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出厂区,在里面就是他全部的生活。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突然工厂倒了,他的小世界崩塌了,你让他怎么一下子就奔向社会?你让他怎么一下子适应一切都是靠自己的生活?他连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如何运转的都一无所知,你让他怎么换份工作再来一次?要知道,他对生活的理解就是终身雇用,厂区里一切都有。这一切突然没有了,你让他怎么做?

今天更换工作,自由择业已经是社会共识。但是要知道,在20年前“跳槽”是个全社会热词,人们在讨论换工作这件事情,跳槽是一种新生事物。与此对应的,是另外一个单词:单位。30年前,一个城市人一定有对应归属的单位。如果一个人没有单位,意味着他是社会边缘人。独自活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对应的所有社会保障。有单位意味着有归属,有一个机构负责你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在那个时代里,没单位绝对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什么人才会失去单位?被开除了,被劳改了,或者彻底处于社会底层,根本没有体制化的机会。对于一个下岗工人而言,他从有单位变到没单位,是社会地位的急剧下降。单是适应这种人生巨大挫折就已经够难的了,何谈什么重整旗鼓?

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当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胆子大的人如果去做一点商业,有很大机会能发家致富。比如说南下广州去买牛仔裤、蛤蟆镜,北上东北去买羊毛衫、木材。回到本地之后,在自由市场贩卖,有一大批人在那个时候因此而致富。那么,什么叫“胆大”?胆大真正的中文意思是没有东西可以失去。所以,最早去做这些事情的人,大多都是没单位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没有被逼到一定份上,是不会去拥抱市场经济的我。但凡计划经济还能给他一点保障,他死活都不会去跑广州,冒查封危险,建立自己的商路和销售网。这些事情要么有家族经营经验,要么靠胆大和头脑,一个工人哪里有这些东西?

90年代,开一辆出租车都能赚得盘满钵满。北京满街都是面的,就是私人运营的面包车。问题是,一辆拉达车在那个年代价格也高得惊人,那是个夏利都要卖十几万的时代。而那时候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呢?家庭人均储蓄是多少呢?当时“万元户”也是社会流行词,一家人有一万块存款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对于一个下岗工人,哪怕是开出租车,意味着也需要把亲朋好友的储蓄全部借光,还要想办法才能买到一辆车。谁能承受那么大压力,那么大风险呢?小朋友们今天的最大风险,也不过是借了小额贷买了部手机,买了个包。

小朋友又要说了,未必要买车做出租汽车司机啊,不能做点别的工作吗?简单讲两点,1、你们觉得到处都是工作,那是现在。当市场经济发生作用,刺激社会生产,造就大量产业,才会有大量的工作机会。而在下岗潮时代,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哪儿有那么多私营企业,有那么多工作岗位?2、包括你们自己现在的工作,大部分不过是做文员。中国大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出了一大堆文员。文员不事生产,每天大量的工作是信息处理和管理,做商业齿轮中间的润滑剂。你让一个做了几十年生产的工作怎么去做文员的工作?他是会看报价单,还是能草拟合同?

所以,今天的生活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从来如此。现在看似天经地义,人人如此的生活,不会才建立起来了二三十年。对于幸运的那些人而言,出生就在一个变化之后的社会里,尘埃落定。但是,在这种幸运不应该成为鄙薄前人的原因,别人亲历过那种剧烈变化,承受了因此而来的心灵、肉体、经济上的痛苦,即便不说是充满敬意,也起码应该抱以同情。同时,也应该扪心自问,作为一名文员,真的有多大的社会竞争力?社会又需要多少文员?

 

 

【5】@兔主席:对华为事件发展的两个观察。 


大的方面就不说了,之前本微博也有所覆盖了。我觉得没有什么新东西了。

主要想说一下,华为和党和政府的诉求可能不一定是完全对称和一致的。不是说什么对和错的问题,就是利益和视角难免有差异化。

一是中国政府解救华为的办法。从目前公开信息能看到的所有的东西我都觉得华为在试图和我国政府保持arm’s length。它在一线苦苦经营,知道活下去的难处。它要证明自己是独立的、透明的、合法合规的,它是一个希望不断成长、壮大的商业机构。它的诉求是商业而非政治。和政府保持适度的距离(也就是arm’s length)是它在很多不那么友好的国家生存的前提,特别在目前这个环境下。

而我们政府强势表态、采取各种配套外交和法律、行政措施来应对的办法,让外界更觉得华为是中国政府的衍生。造成了反效果。当然了这是中国政府策略的问题,它不能不做表态,但使劲了反而会帮倒忙。这里,我会怀疑华为也会对我们横幅的强势做法有保留看法。华为现在已经完全的卷入政治之中。当然,另一种判断就是――中国政府的行为是必要的,因为美国和西方的行为本质已经是政治的,它们已经对华为下了论断,这种论断和敌意不会因为中国政府行为和策略的改变而改变。当然,从华为的角度来讲,当然是希望大家好好谈,不要政治化啊……

二是华为的政治忠诚度。中国政府把华为当成亲儿子,那华为呢?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上所述,华为在利益和动机上有可能希望和中国政府保持arm’s length,极力避免被认定为中国政府衍生或前站,是一个独立的、守法的、政治的中立机构。在时代大变革的当下,不绝对忠诚就是不忠诚。这个说得不好听就是“两面人”。必须紧跟中国政府。第二,华为的二代,孟晚舟,在加拿大有房产,如果不说长期居住,也是有很深的联系的。子女在海外受教育。这整个就是走向西方、受西方教育,附属西方的一代。在这个时代格局下,它们可能是政治忠诚的么?党和政府内心神粗的论断可能是:依照这种教育和成长环境及其可能产生的政治认同,很难。这是亲美的,甚至美国的一代。而且,二代在英美加受教育,对祖国缺乏体制/政治忠诚,这是民营企业接班人的普遍现象,系统现象,在时代变革下,就会发展成一个需要被解决的政治问题。

因此,双方有各自的利益点。在时代变革的今天,有些东西越发不能含糊。

 

 

【6】@姓氏乔:大一的时候,因为专业原因,每周都要去一次学校的解剖实验室。


其实叫停尸房更亲切。

两栋小平房坐落在山上,蛮阴森的,里面放着两口装干尸的大棺材,和很多用福尔马林泡着器官的玻璃罐。

一走进去就透心凉。

但是停尸房有一点很奇怪,旁边的花开的特别好。

我们学校是在西北,黄土本来就贫瘠,再加上半年下不了几次雨,花花草草都生存的很艰难。

但是停尸房旁边的那块儿地,竟然开了一片樱花,春天的时候还特别灿烂,粉嘟嘟的。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

前两天和大学的朋友聊起来这个事儿,没想到她很自然地说:

不奇怪啊,因为那儿本来就埋了很多尸体,土很肥沃的。

我瞬间兴奋,以为要听到什么校园恐怖传说。

结果她却告诉了我一个有点泪目的真相。

停尸房门口的那块地,是学校为小动物专门规划的墓地。

每年,医学生做实验都会处理掉很多小白鼠、蟾蜍、小兔子。

学校规定,每次做完实验,医学生必须亲手将它们埋在实验室门口,并在那里种上了学校唯一一片樱花林。

这块墓地就好像是一个标志,告诉每一个来这里做实验的学生,不能对不起这些为人类贡献出生命的小生灵。

同学说,那里还有一块很小很小的墓碑,不是人类的高度,是专门建给小动物看的,感谢它们无私的付出。

我想到那个小小的墓碑,心里难受了很久。

之前听过很多实验室的趣闻,无外乎都是小动物们的奇葩事迹。

做僵直实验的蟾蜍,紧紧抱着不分开,俩同学一人拉一个都掰不动,最后被称为蟾蜍界的伉俪。

做阑尾手术的大白兔,麻醉的时候醒了,看了一眼自己的肚子,又砰的吓晕过去。

麻醉后的小白鼠,被扔进废弃箱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其他小白鼠,爬到同伴的身边,最后闭上了眼。

听的时候觉得很神奇,但一联想到那片墓地,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想哭。

它们也是有感情的吧,也有亲情、友情、爱情和拼命想要活下去的理由吧。

但当所有人都在呼吁要保护小动物的时候,只有它们不被保护。

它们被理所应当地认为要杀掉,在实验中痛苦的喘息,用很多种残忍的方法死去,换来了一个又一个人类的健康。 

我们最终得到了医学事业的春天,他们得到了一片樱花地和一个小小的墓碑。

下次回去,要在那里放点玉米碴,放点胡萝卜,那是它们爱吃的。

“谢谢”,轻轻地说。 

(评论里有医学生告诉我尸体不会埋掉会统一处理,也有医学生表示会埋掉并作标记以示不要重复埋葬,但墓地一定是在那里,我会再考证一下。)

 

 

【7】@欧洲文艺评论 :倒时差睡不着,躺在床上读《南渡北归》,里面讲到曾国藩家族的后人里,曾出过一个大考古学家曾昭嵌灾泄奈锟脊攀乱涤泄卮蠊毕椎呐脊叛Ъ遥彩侵泄┪锕菔乱档牡旎恕


曾昭有∈芩桔咏逃⊙ЧΦ咨詈瘢究票弦涤诮鹆甏笱В芯可后庞⒙祝チ说笔庇⒐帐跏泛涂脊叛а芯康闹卣颉继斩乱帐跹芯吭壕投粒ㄒ滴脊叛В侵泄谝晃坏胶M舛量脊叛У呐浴G傻氖牵胨谕谎г和坏际γ畔戮投恋模褂辛硗饬轿恢泄耍合呢竞臀饨鸲Α;谎灾笔钡目继斩乱帐跹芯吭涸杏撕罄粗泄脊叛У囊淮旎恕O呢久艽螅还谛轮泄脊沤缟埠芨撸菟涤小澳显毕摹敝怠

民国文人学者在青年时期,不像现在的文艺青年只满足于文字游戏带来的精神享受,那时的青年们是真有担当。曾昭诼锥亓粞诩洌谷照秸刻煲蚬嗲9矣诠液兔褡宓拿硕吆鸵钟簟K亮肆侥晁妒浚闯觥吨泄糯髅挠牖ㄎ啤芬晃模竦盟妒垦唬淳芫ゲ渭颖弦档淅瘢蛭婀嗣裾诳拐剑辉敢狻安渭诱庵治鋈巳儆牡淅瘛保诩夜嗣媲埃愿鋈巳儆吹暮艿怠岸旯Ψ蛑淮艘恢蕉选!贝说绕牵且苟晾戳钊撕寡铡:罄矗诵麓舐降目脊攀乱担唤鲈1949年拒绝去台湾,还终生未嫁。但,就是这样一个为中国考古事业鞠躬尽瘁的人,终未能顶住长期的抑郁和压力,于1964年在南京灵谷寺跳楼自尽了。

她的表哥陈寅恪后来听闻其死讯,悲伤之中,作诗悼之曰:

论交三世旧通家,初见长安岁月赊。
何待济尼知道韫,未闻徐女配秦嘉。
高才短命人谁惜,白璧青蝇事可嗟。
灵谷烦冤应夜哭,天阴雨湿隔天涯。

 

【8】@碎片历史:败退台湾的国民政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台湾取得了什么成就?

首先教育方面,1967年,台湾的识字率达到惊人的97.15%。这样瞩目的成绩,离不开宪法关于教育的规定:国家预算的15%以及地方预算的相当一大部分占比投入到教育之中。1973年,全岛总人口超四分之一是在读学生,到1974年,台湾每一千人有278名学生,比1950年增加了三倍。

经济方面,台湾实行了三个阶段的土地改革,主要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工业方面,1953-56年贯彻了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取得巨大成功,依靠的是从大陆跟随而来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美国的经济援助,这四年台湾人均收入增长了42%。
台湾的官员在1973年自豪的宣称,台湾的人均收入已达到467美元。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亚洲范围内仅次于日本。

在大陆遭遇惨败的国民政府,成功的将台湾建设成了亚洲的模范地区,虽然在政治上不稳定,但是台湾人民在物质上享受着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遍小康和高生活水平。(《中国近代史》徐中约)。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与台湾的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岸的大陆。三十五年间,国家的物质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频繁的政治斗争、接二连三的群众运动、党 内 民 主的消失,使中国大陆人民在那段时间的人均收入,位居社会主义国家的末尾。

 

【9】@严锋:1949年,斯大林希望国共两党划江而治,这是担心美国干涉导致世界大战,他也可以两边通吃,从中渔利。如果苏联的南北朝方案得逞,后续演化有很多路径:中东模式,印巴模式,两德模式,东邻居模式……但是在所有的可能中有一点是确定的:国共南北双方将都走“先军”路线,优先国防,无暇建设,没有文革,没有文革,没有文革。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