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339】大家都愿意盲从,好像世界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

dasheng @ 2021年05月04日  浮世汇

【1】@深圳宁南山 

七普数据还没有公布,不过就想说一句话,
越早开始像全球工业化发达经济体一样奖励生育,对我们每个人越有利。
工业化国家最大的困扰就是少子化,全球几十个工业化发达经济体无一例外,都在大力鼓励生育对抗少子化,有的是直接给生育补贴,有的是使用宗教习俗,有的是引进同种族移民,目前看只有以色列通过宗教使得生育率高于2.1的更替线,其余全部低于更替线,也就是不管如何鼓励生育,人口还是会减少,这是社会规律。
多年的计划生育宣传无孔不入,从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就已经开始潜移默化植入到我们的思想中,因此现在以为放开生育或者鼓励生育,中国人口还会增加的人比比皆是,甚至现在还有人以为现在放开和鼓励生育,中国人口会增加到20亿,足见计生宣传形成的思想惯性有多么顽固。
殊不知中国早已高度工业化,而工业化国家人口问题是抚养成本高造成的少子化,工业化社会的人口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是不管现在不管中国如何用经济手段鼓励,人口也一定会减少,少了就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先走一步"欧美澳日韩港台新都在引进移民,像是香港每年都要引进几万内地新移民,台湾来自大陆和东南亚的配偶移民多达几十万人,韩国也引进不少中国的朝鲜族移民。

尽早奖励生育,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一个社会具有健康的人口结构,
对于不想生育的人来说,年老之后无需担心养老体系崩溃,无需担心养老金剧烈缩水,也不用担心养老院变成天价无法负担,可以依靠社会养老;
对于想生育的家庭来说,奖励生育直接把生育补贴发放到年轻母亲的银行卡账户,相当于国家承认了女性选择生育的付出和贡献,让女性的养育付出得到价值体现,大力建设幼托机构也可以让抚养孩子更加轻松,减轻家庭负担。

老龄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
资本不爱去年轻人少的地方投资,既没有劳动力,又没有消费市场。
老龄化首先影响的是农村的经济,然后是乡镇,然后是县城,然后是四五线城市,经济不好年轻人会不断向上迁移,人口众多大城市反而是受影响最小的。当广大的乡镇,县城和低线城市老龄化严重,经济萧条,年轻人无处可去,大城市将成为年轻人追求职业发展和更高收入的唯一选择,人口会更多涌入大城市。
今天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黑龙江都是如此,大城市人口占比很高,因为年轻人在核心城市以外难以找到合适的有前景的工作。
尤其是我国广大地区未富先老,更留不住年轻人朝发达地区跑,这是不利于地区间均衡发展的。

 

 

【2】@川A1234567 

可能是因为旅游假期吧,看到首页在讨论,妈妈带低龄男孩子进入女厕所,是不是一种冒犯,应不应该被严格禁止。

我觉得,别的不说,这些反对的声音,就应该闹到公众面前,因为只有反对的声音足够大,未来才有可能在公共场所,修建出更大的女厕所,更多的亲子厕所,或者更多的无性别厕所。

旅游季,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接受人流量的考验,其实可以看做一种社会实验。如果一个社会有了麻烦和匮乏,人们会怎么做?

如果这个社会,只用侵占女性的利益,去解决问题,那么女性是个什么地位就再清楚不过了。

都不提男性应该分担育儿责任了,哪怕你正视,现今社会就是母亲带孩子更多,那么女性分配到更多的空间和资源,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连女厕所修大点都不愿意,连专用设施都懒得建设,把妇女和儿童往更拥挤的空间里塞,然后让弱势者焦虑互斗,这种漠视和抠门,还谈什么生育率?此地妇女儿童到底有没有获得重视,你们自己心知肚明。

有男孩的妈妈们,虽然现在是未育的女性,在抗议带低龄男孩子进入女厕所的现象,但请你们不要直接就升起敌意。

请想一下,如果你们选择向上呼吁,要求增加女厕所的空间,要求增加亲子厕所的数量,而不是这样把压力往下,未育女性又怎么会如此反感呢?

不要将就,我们就是要理直气壮,争取每个女性都满意的结果,妈妈们的需求,未育的女性的需求,统统都要。

我们的诉求明明有重合,明明可以形成合力,如果还是不被重视,特殊时期就"占领男厕所"嘛,如果只有按闹分配,如果只有男性的空间也被侵占,他们才会动一动屁股,那还等什么呢?道德绑架用起来呀,母性攻击对准男人呀……

群体里,权益不是凭空而降,也不是一再扮可怜就被施舍的,我已经看够了弱势群体之间,为了一点点的资源相互推搡了。

管他是单女还是婚女,还是带孩子的母亲,我们都要上厕所呀,凭什么没完没了的女厕所排长队没人重视,还把照顾孩子的任务也塞女人这儿来。

如果说不让女人上桌,女人就得掀桌子谁也别吃,那么上厕所也一样,如果不让女人上好厕所,那就谁都别想舒舒服服上厕所。惯的他们……

总之,厕所公平也是公平,想提升女性地位,先从厕所公平开始吧。

 

 

【3】@张批话ONE 

类似于那种跑长途开大车的司机,从他的角度切入就是每天工作超长时间、面对很大的职业风险工资也没多少,万一被抓住罚个两千块钱可能就被逼得喝农药了,在这个社会里算是弱者。
但从他的家庭切入,他应该是没时间陪伴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不听话时多半还要上手打,抛去情感上的缺失,经济上的条件恐怕也好不到哪去。所以这时候就成了不行的家长,丧偶式育儿的始作俑者,祸害人的原生家庭。会有人来教他的孩子逃离原生家庭:你爹连个房子都不给你买你凭什么尊重孝顺他。这时候前面的弱者就立刻成了一切问题的根源。
可是这俩段说的就是同一个人,那到底谁是弱者呢。

 

 

【4】@茨冈女神: 读了李娟的冬牧场,我觉得挺好,里面还有一段话:大家都愿意盲从,好像世界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

 

【5】肖锋 

学区房看来要凉凉了,这回真下了决心。多校划片、租售同权等,将让学区房价值大打折扣。这拨房主成了接盘侠。过去买房为孩子上学,上完学把房子一卖还赚一笔。这样的好事似乎一去不复返了。但学区房的本质是什么,是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这一事实仍然未变。

 

 

【6】印度与中国最具比较分析价值,两国起点相似,相差在哪里?在于基础设施。印度到现在刚刚开始建高速公路,原来我去之前就听人说印度是个"高速公路零公里"的国家,我到了一看,果然。现在各个邦还不行,到各个邦去的时候,别想着遵守时间。都说印度人不遵守时间,是因为没法遵守,路是混行的,公共汽车顶上人都是满满的。路上马车、驴车、牛车、拖拉机混在一起,中间连分道线都不能划,因为没有划的地方。出一个事大家就停在那儿,在路边埋头做饭,一天都走不了在印度不要讲究效率,那是不可能的。


印度农村的多子女家庭,住的是茅草房,进去后屋里连张床都没有,贫雇农的农业没有任何机械、没有畜力,只能用人力来耕地,非常贫困。回来后我对我的学生们说,谁想了解30年代的中国农村,谁如果觉得过去好,就去印度,谁想了解80年代的中国农村,去越南。

印度与中国发展差异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的不同。印度的交通非常糟糕,任何一个路口就是汽车、摩托车、摩的甚至跟牛挤在一起,交通规则是很难遵守的,大家都是在抢。城市化不过是多出点装饰、多出点广告而已。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交通、没有基础设施、没有三通一平、没有起码的前期投人,不可能有FDI和其他发展类投资。中国为什么能长期靠投资拉动?一个重要条件是基础设施,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是世界第二。

印度没有基础设施的原因是土地私有化。农村土地私有化,造成了印度34%的无地农民,就跟新中国成立前造成了37%的贫雇农相似。印度7亿农民人口中的34%,就是2亿多无地农民,他们干什么呢?每当农村里有点灾的时候,他们就拖家带口进城了,进城就是进贫民窟。贫民窟建在哪儿?城里土地也是私有的,你敢在私人土地上私搭乱建吗?不敢。在哪儿呢?所有的贫民窟都搭建在公有土地上,就是铁路边、公路边、河道边、公园边等这些地方。于是,你想搞基础设施建设修条铁路搞双轨,就得拆棚子,一拆就是上百万人闹事!

可见,"空间平移、集中贫困",不是等着人家和你打架吗?

想修铁路、修公路,把棚子拆到哪里去?都是老百姓。想把河道裁弯取直让它行洪通畅,别一下雨就是暴雨成灾,淹没半个城市,你敢吗?沿着河(河道都是曲里拐弯的)都是底下用竹竿子撑着,上边用竹篾子搭成板,在这上边搭起来的棚子,成千上万的人就住在河道两边,因为那是公有土地。

请问, 我们主张土地私有化的朋友们想过这个场面吗?去实地看看啊!不远,五个多钟头就到了,从成都走更近,大概三个多钟头就到了。也不贵,几千块钱就够了,我有很多考察都是自费去的。

——温铁军,《告别百年激进》

 

 

【7】@苏耷水 

体现在社会总体审美风气上,人间烟火气和崇高信仰之间会有个平衡。或者说俗和雅之间有个平衡。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没落了,那个审美水平也下降,就是感觉没精气神了。比如晚清,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可以用非常复杂的工艺,但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没精打采的。而清早期就还好点,尤其是乾隆朝以前的东西。

实际上明代也是如此的,明早期的造物也比晚期精神头足,虽然明早期的工艺也许有点糙(当然,明晚期有点不同,那时受大航海带来的白银流入影响,南方比较富裕,在局部上也出现了思想艺术的高峰)。其他的,如汉唐,也是如此。

崔健评论当代亚洲流行音乐的时候,就提到现在这些唱歌的,只是把摇滚爵士之类的当成一个曲风,实际上没什么内在力量要表达。没有内在力量的艺术,就会陷入对技术的迷恋,就会在市场里迷失自己。

大概朝代也是如此。一个王朝前期往往是个开拓进取的风气。可能因为前朝的战乱灾荒,原来的秩序打破了,各种行业出了很多空缺,人们就会觉得日子有奔头,就有精神去进取,用自己的能耐去改变命运。艺术上也就会有更多的精神追求,会充满理想情怀。

但王朝后期,阶层固化,翻身无望,没奔头了,陷入内卷了,各行各业就慢慢混日子了。艺术品也就糊弄事了,因为艺术家或匠人也不傻,反正再怎么认真做,也不会换来更多利益,也改变不了命运了,就不要为难自己,做点大差不差的行活交差下班就行了。

关于俗和雅,有许多争论。实际上好的艺术品都是雅俗都具备。俗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雅是人更高的精神追求。所谓好的艺术,是既要承认人是血肉之躯,承认人间烟火美好,又要有超越基本生理需求的精神追求,要望向星辰大海。

 

 

【8】@木遥 

但其实说真的,人和人的共同成长确实是玄学。

幸好人类目前寿命也就七八十岁,万一医学进步一点,延长到一百二十岁,二十多岁缔结的婚姻就可能要持续一百年。你和一个人共同生活一百年,是把陪伴本身当作主题,还是介意两个人的内心不能维持在平行的轨道上?

或者反过来问。你觉得自己有在成长吗?有感受到自己的步伐和周遭的世界发生错位吗?并不需要有,并不一定有,但也许有,可以有,不知道哪天就会有。热情是给生命的动力,也是对生活的挑战。追问意义是裂缝的开始。没有什么共同旅程是安全的,除非步调一致地原地踏步。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9】@黑板报的水晶 

割韭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是直接割,另外更多的是分配给各大农场主,替他割。农场主们在割的过程中,自身也积累了财富,甚至引来羡慕嫉妒恨,但最后的结果,大抵是各种罚没上缴,有些比一般人的下场还惨。具体不展开讲了~

一套房用掉一辈子的积蓄,本来就是一种设计好的收割机制,租是零工或长工,买是小地主,中间房价涨只是这几代小地主运气好,但别忘了70年土地使用权和大部分房屋的使用寿命连70年都到不了。

再说一个各行业普遍存在的"罚款"机制,前几天去大兴机场,专车司机说抱歉只能送您到车库,不能上出发层。他已经被抓了一次,罚1万3千,公司群里说南站一天抓了500多辆。500多辆什么概念?光一个南站,一天,相关部门收600万。这些罚款滴滴公司都会给司机报销,因为不报就沒人跑了。

有关部门是管不了吗?当然不是,它就是让你平时赚点钱,然后定期收割一下,司机和乘客是韭菜,滴滴是农场主。

仔细观察一下,这样的收割机制俯仰皆是,比如昨天又一起大货司机因为被罚服毒,虽然抢救回来了。

生而为韭,要想开点,不要时时刻刻为镰刀操心。

 

 

【10】喻国明 

【对北京的最新总结】(转自网络,姑妄听之)
        最能代表北京的其实是朝阳区,人均收入高,文化、娱乐产业发达,外围女、小三、明星、土豪云集,房租贵、白领多,几大商区、高级酒店、公寓盘踞,使馆、酒吧更显国际范儿。人气高,风水旺,官僚甚,北京气质明显。
  海淀区的学术氛围较浓,学生多,校门左右吃饭便宜得差不多赶上丰台;中关村没落了,科技导致失业,五道口周边三公里难有富贵。
  丰台区烤串最多,人们偏爱逆行,街道不整,治安比大兴略强,乡村习气重,山寨商品集散地,着装打扮接近九十年代沿海开放城市。
  大兴区最土,人口密度相对较低,风尘扑也扑不去,民工扎堆,洗脚店生意兴隆,低档次饭店随处可见,鲜有高端人群,好车也懒得过去,亦庄有待开发。
  东城、西城二区,不见高楼,古迹、胡同罗布,消费不低,三教九流、卧虎藏龙,文艺气息重,政治感强,贵重金属多,广场大妈少。
  石景山,阴深怨艾,暮气沉沉,从五棵松过去就开始中邪,地铁经公主坟到底站,基本看不到正能量。年轻人,请远离石景山。
  昌平、通州房产兴盛,小富即安装牛逼,人造的繁华,上演昼夜人口大迁徙的闹剧,一水的生活区,没几个人懂英文,黑车横行,比城乡结合部还要城乡结合部。
  怀柔、密云、平谷已成度假休闲胜地,除了周末,基本没人,冬天晚八点准时熄灯,夜猫寥寥,跟河北燕郊没法比,就落一北京编制,实际与北京关系不大,最多攀一娘舅。
  真正有钱的北京土著早就不在北京了,他们会委托亲友打理旧宅,收些房租,自己环游世界,他们压根就看不上家乡。倒是一些二环外的新北京人总把自己当爷,一副皇恩浩荡的嘴脸。
  以天安门为中心,越往外走,娘们儿越朴素,也不乏势利之人。自信的北京土著其实和善、低调并充满情怀,理想主义,对金钱并不感冒。
  我们不能否认北京土生土长的娱乐大腕及文化名流对城市精神的影响,大多数所谓的中产阶级、公知及文化激进主义者也都来自外乡,而首都的政治环境又不允许二者过于放肆。因此,调侃就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几乎所有外地人都可以在北京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它包容你,哪怕你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哪怕你是一坨大粪,你也坏不了这缸酱,相反它会给予你无限的机会,这就是它的魅力。
        街道那么堵,地下室那么苦,空气不好,水又难喝,还是没人愿意离开,因为北京二字饱含着从二逼到傻逼再到牛逼的艰难历程。

 

 

 

【11】如何看待烈士陵园门前嬉笑打闹放风筝?

这个答案获得13.7万人赞同。 

 

【12】艺术没有绝对真理。
许多的偏见加起来,可能就是一种"见"了。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