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剥夺理性,解密洗脑培训的千层套路【3】

pingguo @ 2021年09月15日  一种声音

五天剥夺理性,解密洗脑培训的千层套路【1】 

五天剥夺理性,解密洗脑培训的千层套路【2】 

 

3.3 操作制约

 

操作制约(operant conditioning)类似于条件反射,原理十分简单:出现良好行为时给予奖励,从而正向增强;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惩罚,从而削弱压制。

 

利用操作制约,操控者能改变被控者的行为和信念,方法如下——

用【事件A】引出【情感体验a】,同时发生【事件B】。

 

【情感体验a】与【事件B】,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关联。

 

但由于【情感体验a】与【事件B】同时发生,最终,受控者会将【情感体验a】与【事件B】联系起来

举个例子,巴普洛夫控制狗,用"喂食"(事件A)引出"馋了流口水"(情感体验a),同时摇铃铛(事件B)。

 

由于流口水与铃铛响同时发生,最终,狗一听到铃铛响,就流口水。

 

再举个例子,著名的吊桥效应,通过惊险的吊桥(事件A)引出"心跳加速"(情感体验a),同时看到一个异性(事件B)。

 

由于"心跳加速"与"看到一个异性"同时发生,所以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对那个异性有好感。

 

曾经被不道德应用的电击厌恶疗法,也是采用同样的原理。把想要纠正的"恶习",与电击的剧烈痛苦联系在一起。最终人对"恶习"彻底失去兴趣,副作用是人本身也受到巨大的心理创伤。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 an integrative approach)一书中还记载了这样的案例,癌症患者在化疗(事件A)时常常会剧烈呕吐(情感体验a),同时会看到护士(事件B)。结果是,患者即使在不化疗的时候,看到护士也会有反胃感

 

LGAT课程正是利用这种手法,将想要灌输的观念(事件B)与好的感觉(情感体验a)联系起来。

 

学员感觉快乐、自信、乐观、精力充沛、被爱被接纳……但学员没有注意到的是,引发这些情感体验的,其实是当时环境里的一些其他东西——教练的赞许、其余人的鼓掌、微笑、拥抱等等。

 

劳拉走到麦克风前,她的声音颤抖着,说自己如何变得与人疏远,谈到她为了和别人保持距离而设置的障碍。教练问她是否愿意尝试"信任"练习。灯光暗了,感性的音乐响起,劳拉站在椅子上,教练站在她身边,与她亲密低语。最后劳拉向后倒进六个人的怀抱里,人们随着音乐来回摇晃她。劳拉在啜泣,教练一直紧靠着她,抚摩着她,轻轻与她说话。这次练习非常令人感伤,许多学员都流下了眼泪。

 

——Haaken and Adams, 1983

 

哈克恩的分析是,这个练习唤起了人对于"融合"的渴望。当我们年幼时,我们依赖着其他人,并从依赖中获得安全感,这就是一种"融合"。此后,当我们醉酒、信仰宗教、坠入爱河时,就会获得类似的"融合"感。

 

但这个练习的本质,是通过怀抱、摇晃、抚摩、低语满足了对亲密关系的需求(情感体验a),并把这种亲密舒适感跟"无条件信任"(事件B)关联起来。

 

似乎别人是否值得信赖无所谓,只要你无条件信任别人就可以——在现实里,这显然是行不通的。误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学员围成两个同心圆,内圈和外圈面对面。每组配对的人可以从4种互动里选择一种:无接触,握手,牵手, 拥抱。简短互动完后,同心圆移动了,形成了新的配对,然后再互动一次。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拥抱。

 

——Haaken and Adams, 1983

 

这同样是一个"不管对方是谁,信任亲近就对了"的练习,提倡的是不加选择、无条件的亲近(事件B)。学员以为自己当时的快乐被接纳感来自课程教导的理念,但其实来自课程刻意组织的集体拥抱和微笑

 

在最后两天的训练里,学员之间出现了大量的肢体接触,大量的表达爱意的行为。然而,这种"对每个人的爱"并不是因了解而建立起来的依恋,反而更接近于学员们自我膨胀后"我爱着全世界"的表达。这些短暂的身体接触带来的"爱人和被爱感"很快就会消失,它们无法像真正深刻的人际依恋一样提供持久的支持。

 

当学员们回到现实世界时,就无法再体会到课程里的"融合、亲密、被爱被接纳"的感觉,真正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排着队微笑着来抱你了。

 

但一般人很难想到这点,会以为是自己学得还不够好(于是去复训),以为是周围人没学过所以很冰冷(于是拉新人),甚至以为外界真的出了大问题,只有LGAT课程是温暖港湾(于是可能辞职、分手,全身心投入课程)。

 

3.4 "感召"

 

第四天,教练开始从严厉专横的监工,转换为有魅力有爱心的家长。他们期待你付钱买进阶课程。教练能否晋升,甚至能否保住自己的工作,都取决于有多少人在上了他们的课后还买进阶课程。

 

第五天是轻松愉快的一天。有午餐,有跳舞。教练会努力劝你报名更昂贵的进阶课程。所有学员都被告知参与一个培训后的会议,会议上还会有人继续向你推销后续课程。在这天结束时,学员会收到一个"惊喜",家人和朋友出乎意料地出现,祝贺学员的"毕业"。

 

——Singer, 2003

在被骂了三天"混账"后,学员被允许重新发现自己的美丽和强大。

 

被群体接纳,获得了新的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这显然是一种"重生"。

 

23个学员都在跳舞,喜笑颜开,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他们互相拥抱,流下喜悦的泪水,排着队去拥抱并感谢教练,每个人都报名参加2周后的进阶课程

 

——Hunter,2015

 

辛格发现,邪教和洗脑课程,都会采用一种"爱的轰炸"(love bombing)感化技巧。

 

老成员将新人团团围住,奉承新人,赞美新人,让新人们感觉自己安全,被爱,被接纳,受欢迎。新人的大脑在这个过程里,会制造大量的催产素,这种激素让人感觉良好且依恋。

 

这是"操作制约"的又一次使用。

 

推销下阶段课程,或者要求去"感召"新人,也往往选在这个时候。

教练告诉学员,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的亲朋好友就是你的"海星"。他们正在现实生活中"搁浅",亟需你的"挽救"。惟一的"挽救"方式,就是"感召"他们也来读这个课程

 

每个学员每周都必须宣言自己要做到多少个"3C"(感召成功的"3个认证标准":被感召人有意愿来提升、完成功课、缴纳学费)。否则就只能"下车"。

 

教练会将成员的拒绝等同于"你没有自信"、"你不关爱你的朋友"等等,并告诉"你抗拒的正是你要突破的,你要锻炼的正是如何去做到自己不愿做的事"。

 

——史溪源,2010

 

把你的亲朋好友拉来上这个高价课程吧,拉不来你自己也不能继续读! 

 

这是一个"如果刚开始提出,绝对会被拒绝"的提议。但到了LGAT课程的后期,会这么做的学员还为数不少。

一是因为学员这时候正处在感动快乐、集体兴奋的情绪里。根据课程灌输的理念"体验是智慧最重要来源",学员真的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收获。

 

其次,史溪源观察到,课程其实已经在学员身上培养出了类似"强迫症"的状态。

 

先是强迫性认知(信息及思维控制),然后是强迫性动作(游戏等行为的控制),最后导致强迫性妄想(拉亲友来买这个高价课程是"功德无量"的事情,甚至"关乎国家民族的兴亡,关乎这个世界会不会好了")。

 

而"感召"的结果,是学员在这个课程里越陷越深。

 

你为这个课程付出得越多,你就越认同它,越离不开它。

 

LGAT培训,

带来好处还是造成伤害?

 

简单来说,少数人可能受到严重伤害

 

大多数人会经历类似狂躁症的欣快和全能感,持续几星期或几个月。躁狂期间可能轻率做出对人生影响巨大的决定,比如斥重金购买下一阶段的课程,承诺拉新人、做义工,创业、投资,或者离婚分手。

 

在长期来看,这个课程没有达到它承诺的"明显提升人生"。

 

LGAT课程的开山祖师是沃纳·爱海德(Werner Erhard),此人做过推销员,是一个商业和洗脑方面的天才。他1971年建立的爱海德训练课程(Erhard Seminars Training,EST),是一切LGAT课程的源头。后续的课程改变都只是微调。

 

当年,这类课程其实已经引起了一些批评,包括:

①学员事先不知道,自己会被灌输新的信仰和哲学(洗脑);

②学员事先不知道,自己在课程中会受到强烈的心理攻击;

③少数学员发生了心理崩溃;

④对学员的工作和事业并没有太大用处。

 

少数人,可能受到严重伤害

 

巨大的压力,可能伤害身心。

 

辛格曾作为专家证人参与了一些对LGAT课程的起诉案件。她写道,"损害包括溺水身亡、自杀、短期或长期住进精神病院。我参与了将近60起诉讼,一直在跟踪这些诉讼里涉及的个人,他们中有些已经重新开始生活,但在回忆起那种精神和情感完全失控的感觉时还是很害怕。有些人在培训中或培训结束后就精神崩溃,十年后依然在住院……这和心理咨询有很大的不同。在心理咨询师那里,进度是缓慢可控的,患者以自己可控的速度去处理他想要处理的课题。许多人告诉我,如果他们事先知道那些培训的强度和心理深度,他们就不会购买或参与这项培训,他们并不了解会有多高强度,同伴压力的影响,以及培训令他们多么精疲力竭。"

 

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就发表了两篇论文,讨论参与爱海德训练课程后发生精神病症状的5个案例,患者出现了偏执、妄想和无法控制的情绪波动

 

1983年,心理学家哈克恩还亲眼见证了一次培训中的学员精神失常。

培训的第五天,一个积极参与者帕特里克跳上讲台,站在了教练的位置上。起先,帕特里克看上去好像是在跟教练做对,无视规则并嘲笑教练。但大家很快明显看出,帕特里克不正常——他讲话语无伦次,与现实脱节,而且似乎产生了幻觉。教练靠近警告他。但帕特里克只是茫然地盯着教练,继续咕哝着培训教的行话。其他学员开始鼓励帕特里克"释放出来"。但帕特里克其实已经"释放了太多"。教练一再攻击他脆弱的防御,经常指责他"胡说八道"。

 

在发现帕特里克无法恢复正常后,其他学员被要求离开房间。学员们在外面先是感到震惊,然后几个学员发起了一个"爱的圈子",宣称要"把我们的能量传给帕特里克","我们将治愈帕特里克","他正在接触自己的感受","无论他选择什么,都是对他最好的"。

 

最后,帕特里克不知被带去了哪里,而其他学员继续受训。

 

——Haaken and Adams, 1983

 

哈克恩惊讶地发现,学员们不但否认就发生在眼前的精神失常,而且硬是把这个负面案例转为了对培训的正面评价。没有人提出教练是不是过于粗暴,没有人讨论培训是不是对帕特里克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个事件激起的负面情感没有指向教练,反而指向了一个一直在质疑教练的人(他其实是研究团队里的一员)。学员们指责那个人"过度分析""不给出自己的爱""令人讨厌""刻板""不去感觉",还愤怒地对他喊,"你又在用你的头脑了,别分析了,用你的心!"

 

帕特里克的失常显然给学员们造成了焦虑,但培训已经进行到第五天,学员们已经习惯将教练奉为权威,也习惯了将世界进行黑白分明的好坏划分。要么"好",要么"坏",没有灰色和模糊的部分。教练是"好"的,所以糟糕的事情显然跟教练无关。最终,学员们将恐惧焦虑化为怒气,发泄在"坏人"身上。

 

LGAT课程不是没有出过事,而是即使出过事,也会被认为"不是课程的错"。

 

甚至连学员死亡,LGAT课程都能推卸责任。据成都商报报道,2005年6月10日,43岁男子何友城在堂弟何小忠的"感召"下参与了这类培训课程,缴纳了一二阶段的万元学费。13日,何友成情绪不稳定并提出退学,被感召人和学员劝阻。15日,何友城强行退了二阶段的学费。16日凌晨,火车站职工发现何友城在铁轨上行为异常,疑似精神出了问题,不久后,何友城被火车撞击身亡。这事之后,培训公司没有付一分钱的经济赔偿,理由是"一起上课的人只有他出了事,说明是他的原因。"

 

提倡"无限责任"的LGAT课程,却不打算为课程可能造成的负面后果负任何责任

 

比如说,程碑教育也提到,有些人对他们的培训反应很糟糕,但这是因为那些人"不愿意勇敢诚实地面对自己",还声称"本课程是为那些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课程前后和期间对自己的健康和福祉负有完全责任的人而设计的"。

 

问题是,LGAT课程在要求学员"无限负责"时,却故意忽略了一点——在伦理上,同意必须伴随着"知情"。唯有知情之下的同意,才是真的"同意"。任何诈骗都伴随着"同意",但这种"同意"是无效的,诈骗依然是刑事罪行

 

LGAT的刻意隐瞒,使得新学员根本不知道自己同意了什么。LGAT本身采取的手段对身心都是巨大消耗,身心比较脆弱的人完全可能在这种压力下崩溃。

 

以何友城为例,他当时单位刚破产,处在失业状态,正是心理脆弱期。LGAT的课程前三天里充斥着辱骂虐待,何友城此前没有出过精神问题,却在上课3天后言行异常乃至死亡……这个时间点是巧合吗?这类课程教导学员要"对生活里遇到的一切事情负责"。按照课程宣扬的理论,课程难道不该承认"遇到的所有学员问题,都是课程的责任"吗?面对学员的死亡却推说自己毫无责任,说得过去吗?

 

多数人,会体验到轻躁狂

 

当然,大多数人在培训后并不会有那么极端的后果,他们会感到一种欣快,但这种欣快会在几周内下降。

 

1978年,纽约林肯心理治疗研究所的主任评论说,"许多(LGAT)培训后又来我们诊所的人,都经历了糟糕的反应,他们在困惑不快中一遍遍重复着同样的模式——兴高采烈,沮丧低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觉得自己无助无力。"

 

这其实很类似狂躁-抑郁的双相循环。

 

狂躁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高涨,欣快感,幸福感,自尊膨胀,说话多而快,睡眠需求减少,觉得精力充沛,过度自信,对自己的社交和经济情况过度乐观,果断而冲动,感知和创造力增强,情感反应更大。

 

这正是LGAT课程参与者的普遍感受。

 

参与过这类课程的GloriaG在网上写,"我感觉怪异,尽管是一种快乐的怪异。我觉得自己是超人,但我知道自己不是。我感到无比自信,又不知这自信从何而来。我的生活仍然和我参加培训前一样。我的自信感并非源于培训中获得了新的才能,而是一种来自我身体的生理感觉。"

 

另一个网友Baruch则描述说,"尽管欣快愉悦感很好,但它会在(培训结束后)几天内消失,最多也就几周,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持久的好处。"

 

网友Fehlberg说,"我情绪高涨,那就是他们说的'体验'或者'悟了'。有三个月我处于轻度狂躁状态——我以为我感觉很好,但其实不然。我非常紧张... 我做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我看上去很快乐,但是其实也很痛苦,因为我一直处于压力之下,想着'现在我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我必须给首相打电话……告诉他,我有办法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

 

在轻躁狂下,人很容易做出乐观但冲动的决策,比如继续在LGAT课程上花大钱,有人草率地与伴侣分手,有人鲁莽地开始创业,这可能让他们的生活陷入长久的麻烦中。

 

哈克恩也认为,虽然LGAT学员的确在培训后有高度的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感不是健康的状态,更接近病态。因为培训系统性地破坏了学员原本的自我和观念,告诉学员不要用理性分析,不是让学员更成熟,而是让学员退行,变得更像孩子……最终结果是,学员在现实里的应对能力并不会提升,反而有可能下降。

 

1990年,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一个针对LGAT学员的长期追踪研究。为了找到合适的对照组,研究者要求参与这项研究的学员们提名一个没培训过、但同性别、年龄接近、来自同一社区、跟自己很像的人。

 

这两组人的确在各方面都非常像,研究者只找到2条区别:①LGAT学员一开始就更"负责",也就是更认同"我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②LGAT学员在培训前就经历了更多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在参与培训五年后,LGAT学员有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答案是没有。

 

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生活里的麻烦、自我提升、人际关系、睡眠质量、近期的情感体验、日常应对……所有这些被测量的东西,LGAT学员和没有去培训的人都没有显著区别

 

唯一的区别是,本来就更"负责"的LGAT学员,变得更加"负责"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正因为认同"我可以改变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才会去参加"自我提升的课程"。而LGAT课程又再度强化了"无限负责,你可以控制一切"的观念。

 

没有万灵丹。培训过的学员们在五年后,过着和其他人差不多的日子。

 

正常教育vs洗脑培训,

如何辨认?

 

图片 

 

说到底,人之所以会被洗脑,会被精神控制,不是因为"太过脆弱""不够聪明"。

而是因为人会信任拉他们来的亲友,会信任看上去自信的教练。

 

因为人在做出承诺(我要上课,坚持到底)后,就希望能遵守承诺。

 

因为人到了新环境里就会试着适应环境。

 

因为人会环顾四周,模仿其他人的言行举止,相信大多数人的行为是对的。

 

因为人会尊重权威,服从上级。

 

因为人会想要帮助同伴,不拖团队后腿。

 

因为人在感觉被爱被接纳的时候,就会想要报答对方。

 

因为人会害怕错过,在听说"如果不上这个课程,将错失非常重要的提升人生的机会"后,会想要"试一试"……

 

人皆如此。

 

以色列心理学家艾里尔·梅拉里(Ariel Merari)在研究普通人是怎么变成恐怖分子时,曾打过一个"隧道"的比喻。

 

"隧道"具备两个特点:①阻隔外界;②视野狭窄

 

在隧道里,外界的信息、反馈、支持都消失了。人只能随着大流,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眼前是有限的视野。出口是唯一的光。训练是唯一的任务。同伴是唯一的反馈。教练是唯一的榜样。只能前进,不能中途退出。退出就是背叛自己最初的承诺,也是背叛了一起行走的同伴。

 

最后走出隧道的人,再也不是进去时的模样。

 

世界上,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隧道。

 

不要踏入。不要踏入。不要踏入。

 

链接:游识猷 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