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470】性爱机器人

dasheng @ 2022年01月27日  浮世汇

【1】TNABO北美票房榜吧 

#TNABO# 内地流媒平台腾讯视频删改电影《搏击俱乐部》结局一事引起国外电影媒体关注。在这个版本中,影片结尾并没有爆炸场景,而是一行字幕写道:“经由泰勒提供的线索 警方迅速理清案情 一举将他们抓获 阻止了炸弹的爆炸 审判过后 泰勒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并于2012年痊愈出院。”
《Vice》报道称,这个结局更改不确定是平台自我审查还是官方要求。腾讯视频拒绝就此事做出回应。一位接近影片的知情人士透露,是当地版权方太平洋影音公司做出了删改,在得到官方批准后将其出售给了当地线上平台。「迪士尼」——也就是本片制作公司「20世纪影业」(原20世纪福斯)的母公司——暂未回应此事。当地有网友写道:“失去这一段整部影片就没有观看的意义了。”还有人写道:“这样《十一罗汉》估计全员要被逮捕。《教父》全家都得进监狱。”
《Vice》指出,不仅是国外电影在引进时会受到大幅删改,本土电影在设计情节、台词和选取演员时也要格外谨慎,以避免任何会引起审查问题的情况出现。

 

 

【2】陈酿数据库 

刘学州事件就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我大中国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妖邪。
十五年前,也就是2006年,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制造业蓬勃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遍地黄金。在这个时候,一对山西地区的年轻人未婚先孕,并选择生下这个儿子。女方家长不肯让这对年轻人结婚,坚持要三万块钱彩礼。这对年轻人没有考虑出去打工挣钱,他们承受不了打工的辛劳,在山西本地他们也没有正经职业,于是他们做出了令人震惊的选择:卖掉刚出生的儿子。配合他们卖儿子的,包括了当地医院的医生,也有业务范围跨河北和山西两地的人贩子。能共同做出这种卖儿子的选择,这对年轻人毫无疑问,都属于天性凉薄且懒惰之人,他们注定走不到一起。
这对年轻人在婚后很快离婚,在此后的十五年内又各自离婚了三四次。他们一直都没有正经工作,也没做成什么像样的生意,一辈子就在北方地区各城市厮混。从他们随随便便就卖掉儿子来看,这对公母当然不是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这对奇葩做出任何更奇葩的事,都不足为奇。
而那个被卖掉的儿子,被取名刘学州,在养父母家幸福的生活到四岁,接下来就开始了他充满苦难的一生。养父母在他四岁时死于事故,他到了十五岁还能记起重伤的养母躺在床上叮嘱他好好成长的遗言。他被养父母这边的叔舅以及姥姥轮流带大,接下来他因为穷,因为是孤儿,因为居无定所,而受到邻居和学校的集体霸凌。他坚强长大,在初中时代又被男老师猥亵。他抛开这一切继续坚强长大,为了养活自己他还出去打零工。但是,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又意外获知了自己可能是被买回来的事实。
他追寻真相,想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上网发消息,他归纳线索,他小心的搜寻和求证相关的信息。在此过程中他表现出了严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对社会组织规则的理解力,几乎都不像是个孩子。当然,这只不过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苦难,而苦难总是会让人成长。
最后他通过一份个体户注册信息找到了自己的父母,并寻求山西警方介入,通过DNA鉴定,确定了自己父母的身份。然而可怜的孩子啊,他并不知道他辛辛苦苦找回来的,只不过是两个人渣。
他分别去见了这两个人渣。这两个人渣分别带他见了弟弟妹妹,见了满屋子的亲属,在豪华的酒店里参加了别人的生日会,热热闹闹人气十足。这些会见活动都有媒体的追踪报道。这两个人渣假装自己的儿子是被拐卖的,而不是被自己亲手卖掉的,他俩出足了风头,然后,这两个人渣就把他送回了所谓的老家。然而他15岁了,还是居无定所。他回到老家,其实也并没有地方可以去。他在半夜去了舅妈家,临时住两天。接下来他哀求亲生父母,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固定的居所,租或者买都可以,都无所谓,他只想要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
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仅此而已。在那样的五线城市,四五百块钱,已经可以租到很像样的住所了。
但是那对人渣不约而同的拒绝了他。对这对奇葩来说,他们不介意在一个被卖掉的儿子面前展示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是他们最早卖掉儿子换来的,当然需要展示。但是他们非常介意承受一个长期的代价,他们非常明白,只要他们同意租房子这第一个请求,接下来他们就必须履行真正的抚养义务。这个义务会让他们发疯,而他们也真的发疯了。
他们疯狂的给采访过自己的媒体发消息,声称刘学州逼着他们要钱,要好多好多钱,要买房,要他们都离婚。总之,这对人渣为了逃避抚养责任,试图将刘学州污蔑为人渣。而在收到这些信息的媒体之中,有一家的名字,叫做新京报。
新京报是报业中的一朵奇葩。它从2016年开始,积极转型为互联网媒体,它80%的收入都来源于流量,最擅长的也是为了流量编造新闻。它的主编团第一时间就意识到,此时如果混淆视听颠倒黑白,配合这对奇葩父母抹黑刘学州,必将带来巨大的流量,而流量,就意味着收入。新京报此时的心态,就是有一个天大的馅饼掉在了眼前,它必须抓住。它虽然清醒的意识到,只不过短短三天前,那对奇葩父母还在公开表演与儿子相认的泪流满面,为什么这么快就反转,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儿子的诉求到底是什么,这一切真的那么简单吗?但是对流量的极端诉求,让新京报彻底漠视了一个15岁的小孩的身心。毕竟,人血馒头,吃起来才最香甜啊。
于是,新京报连续刊发所谓寻亲少年索取金钱的新闻,并长期置顶!这一系列的报道引发了山呼海啸一般的质疑,无数的批评与责难涌向了刘学州。这位15岁的少年,一生都在经历苦难,都在努力坚强,都在积极面对,而在这一刻,当一个正规的媒体,裹挟着全国的暴民,汹涌而至的时候,他稚嫩的肩膀扛不住了。他选择了自杀。
我在这里回顾了整个故事。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评价这个国。我越是感动于少年的坚强与早熟,我就越是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痛恨,然而我又不知道应该痛恨谁。那对人渣父母吗?新京报吗?那些被新京报煽动起来的暴民吗?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回到新京报一边嚼着嘴里的人血馒头,一边满脸狞笑的煽动暴民去痛骂少年的那一刻,我应该怎么劝慰少年,在这个世道里活下来?
我不知道。
在这一刻,我只知道,他们杀了人。他们真的,杀了人。这是整个故事里,我唯一能够确定的事。
附图是那对亲生父母。我给少年打了码,我以为,我们没有资格,再面对他的笑脸。

 

 

【3】马伯庸 

每年春节假期,我都会找一些奇怪的资料来阅读。今年我翻到一本《Sex Robots:Social Impact and the Future of Human Relations》(性爱机器人:社会影响与未来人际关系)——别问我是怎么翻到的,这不是重点。
这是一本2019年的伦理学论文合集,它的研究主题非常科幻:性爱机器人高度智能化之后,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当然,学者们并不是探讨“机器觉醒”或“AI反叛”这类俗气的话题,而是把视角集中在性道德方面。他们感兴趣的是,人类使用性爱机器人,会出现哪些道德与伦理问题。
比如说,当一个机器人以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形象出现,是否可以被法律和道德所允许?再比如说,假定性爱机器人具备了完全的人类形象以及一定程度的智能,那么夫妻一方在未告诉对方的情况下,使用性爱机器人是否算出轨?你是否能够与一个机器人结婚?以及在XXOO过程中,机器人本身是否也该拥有道德地位。
最后这个问题,翻译成人话的意思是:具备了一定智能的机器人,是否有拒绝用户要求的权利?这就涉及到机器是否有自由意志,造物主制造它们的初始目的,是否就是它们不可抗拒的宿命云云,深了去了。
因为这次会议里有数位中国伦理学者参与,所以有数篇论文讨论了东亚传统价值观如何看待性爱机器人,尤其是,道家和儒家是如何看待这种字面意义上的“奇技淫巧”。简单总结下来,研究者认为,道家并不拒绝欢愉,但XXOO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气的交换与流转”来寻求长生之道,性爱机器人并没有气的存在,无法阴阳相济,所以没法指望靠它来长生不老或飞升……而在儒家道德观念里,性的目的是繁衍后代,凡是沉迷于丰富多彩的性体验本身,都是堕落而不合适的。尤其是满足于违反伦理的欲望,更是邪恶的。
作者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汤姆想要一个性爱机器 人,因为他嫂子对他有性吸引力。买下性爱机器人后,汤姆将机器人设置成和嫂子形象一样。有人可能会为汤姆的行为辩护,声 称使用性爱机器人并不会造成实际伤害。只要汤姆能保守秘密,他和哥哥一家的关系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但儒家认为,邪恶的想法或欲望本身在道德上就是坏的, 使用性爱机器人来满足一个人的邪恶思想或不道德的欲望,因此,在汤姆的案例中,尽管似乎没有实际伤害,但性爱机器人的 设计是为了满足乱伦欲望,从而反映和塑造与他嫂子的不恰当关系, 这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
所有论文里,我最喜欢的一篇,主题是探讨性爱机器人作为社会影响者(Social Influencers)的几种场景。论文的预设前提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对机器人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依赖。这种依赖,可以被机器人的设计者所利用,开发出各种正向或反向功能,代替某些社会教育职能。它可以变成教师、教练、神职人员、医生和商业销售,等等。
作者举了一堆令人不寒而栗——至少让我不寒而栗的——的例子。
比如机器人可以被设计从网络汲取最新数据,对用户进行相关教育。
用户:“嘿,你能告诉我40-50岁的盎格鲁-萨克逊男性最常见的性问题吗?”
性爱机器人:当然,正在连接露丝博士……你对自己在卧室里的表现感到难为情吗?你有什么想谈的吗?好的,排名前三名的问题是..
另外一个场景里,你的机器人会悉心给与你指导:
“哦,约翰。你一直认为前戏就是脱掉袜子,亲密就是在XXOO时睁开眼睛。这是错误的,不如我们 一起浏览一些网站,然后让我告诉你我喜欢做什么......你很快就会成为专家!”(在这一段,作者郑重地引用了莫妮卡著名的77777桥段,说这对机器人设计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它还可以被设计会拒绝不礼貌要求的类型,用来培养用户的性尊重:
“等会,约翰,我正在跟我姐们儿视频呢,一会儿就好。等我完事了,你如果态度好点,也许我就会……”
或者被资本绑架,变成一个营销宣传机器:
“如果你要继续进行性行为,应该戴上安全套,我推荐大男孩品牌X。我已经在网上给你订购了一些。”
好吧,最后一个场景太可怕了。如果在国内,大概机器人事后还会告诉你,你的速度超过了全国95%的用户……
总之吧,这本论文集的题目看起来很惊悚很吸眼球,正文看起来很学术很无聊,但仔细读进去的话,会发现颇多精彩的观点与脑洞,可以视为新科技与人类旧秩序交锋的一次深入思辨,拓宽了很多题材,值得科幻作者一读。
PS:我一个朋友也参加了那次会议。据她说,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表现出了泾渭分明的观点。欧美学者普遍带着点宗教情绪上的忧虑与警惕,日本学者则一直说机器人好!机器人好!机器人好!

 

 

【4】南郭刘勃 

李景端:因《尼罗河上的惨案》引发的一场冲突  

 

 

 

【5】骑桶人 

 

上海这次地铁事故太可怕了,地铁无人驾驶的设计绝对有问题,涉及安全问题一定要万无一失,不能把安全寄托在“人不会犯错”上,人是一定会犯错的。想起几年前发过的微博,翻出来重发一下:“二十多岁的时候,有幸在一个装修队里打杂,工头是老板的弟弟,很凶,稍有不对就骂人,我开始很怕他,但后来发现他人其实很好,手艺活也好,做事非常认真,后来离开时对他还有点依依不舍。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指望人会小心避开隐患,只要有一丁点的可能出事,就一定会出事。搭在路上的电线一定会绊到人,靠边放的杯子一定会掉下来,地板上的钉子一定会扎到脚……他对排除安全隐患有病态的偏执,有一次中午在小饭馆吃饭,他看到一大锅热粥放在走道边,特意提醒老板一定要把粥另外放否则肯定会被人撞到。后来我有了孩子,就特别能感受到他说的话,别跟孩子说你要小心,热水、刀、剪子、桌角……全部都要预先排除掉,说你要小心没用,只要有可能出事,就一定会出事。”

 

 

【6】青光楚辞 

刚才又看到有人质疑,中国为什么不能诞生SpaceX这种企业,我系统性说一下吧,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可能造出猎鹰九号那样可回收运载火箭,而且运载单价还会低过马斯克。但是,马斯克以及他同样的人到那时必定去做其他事,然后我们又跟在后面模仿。我们没办法引领别人模仿我们,包括我们引以为傲的互联网,包括线上支付,其实也是模仿别人,如果你连这都不知道就马上关闭页面免得找骂。因为SpaceX这样的企业必定诞生在具有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具备这个基础的决定性因素可能不是其体制,而是其历史,我不过多解释。中国人在举国体制之下,过度相信集中力量办大事,事实上“创新”要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创新”是各种因素耦合之下的随机事件,并不是可以预先计划的。说句大白话,放手让大家各种突发奇想并且能够尝试,无论成功率多么低,最后一定走出几个成功者。大家不难经常看到这类新闻,某个农民手工造了架简易飞机,尽管失败的居多,但如果有相当数量的傻叉终日这么瞎折腾,用两三代人形成文化甚至传统,那就真正有了创新能力。正相反,如果别人想些什么,都进行干涉要求整齐划一,这个世界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应该是中非,大家每天只想一件事“吃饭”。没说北朝鲜,是因为那里还要多考虑一件事,就是如何歌颂白头山血统。

 

 

【7】@东东枪 

四大绿——嫩菠菜,小蚂蚱,A股大盘,健康码。

 

 

【8】@lee3ng 

五年之后会有一条万转微博,大家在里面争吵肖申克到底有没有被抓回去?搏击俱乐部最后有没有爆炸?战争之王结局主人公有没有被捕?有人说自己看过没有被抓,有人说自己从小到大看过好几遍就是被抓了。
底下的高赞评论是:有一说一,犯罪越狱走私军火都不抓?你们的思想真的好可怕。

 

 

这条想象中的万转微博一定会被过滤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庆幸我们这一代还曾有过在大学宿舍观看《搏击俱乐部》盗版VCD的经历。未来的主人翁们就只留下关于同一个世界下的共同记忆。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