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91】正面是戒律清规,背面是三丈红尘
【1】子陵在听歌 很多人说新冠防控不降级是因为没有特效药。特效药是一个网络自媒体概念,而不是个医学概念。从疫情开始,中科院WIV发表了第一篇抗病毒药体外活性Cell Research文章,我就一直说,新冠感染是个典型的具有自限性的急性病毒感染,病毒复制十几天就被免疫系统清除了;而一般人在出现症状,即发病后才能得到诊断,这时候病毒复制可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高峰,再过几天可能就会自发被清除掉。因此,理想的抗病毒药必须能够作用于这个较窄的时间窗口,迅速抑制病毒复制。 所以如果问我新冠"特效药"是什么,那么就是可以在发病后几天内迅速降低病毒载量的药物。在3期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的回顾性研究中,Paxlovid就是这种药(O子陵在听歌)。我讲过Paxlovid的研发过程。这是人类药物开发史的一个奇迹(O子陵在听歌),因为之前几乎没有高度有效的抗急性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Paxlovid还是个口服药,因此给药方便。国内也引进和批准了Paxlovid用于新冠治疗(O子陵在听歌),所以说没有"特效药"是不对的。 服用Paxlovid的患者部分停药后会发生反弹,其实原因很简单,是因为给药时间不足(O子陵在听歌)。抗病毒药物经验治疗一般都是10天,但因为最初供给有限,Paxlovid使用了5天疗程。在药物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调整回10天,则可能大幅减少反弹的情况。 新冠疫情是个科技试金石,让基于结构的合理疫苗抗原设计以及计算机辅助的抗病毒药合成这两个医药领域的新兴技术得以大显身手。然而疫情三年时间,我们却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两个新兴科技领域的重要性,甚至在否认这两个领域的重大成果。但我反复强调,从疫情可以看出这两个领域的关乎国家命脉的重要程度不亚于芯片等领域。 【2】《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是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谈话的一部分,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戈尔巴乔夫个人生平#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主要从事社会和文学活动,也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自己。据某影评平台显示,戈尔巴乔夫在近30年间出演了43部作品,包括电影《切尔诺贝利》《战争之王》等。此外,戈尔巴乔夫也为奢侈品牌拍摄广告,一直活跃在大众视野
【4】2022年个人工作总结~ 【5】@信海光 世事变幻莫测,结局往往难以预料。唐山打人事件有个普通民警陈志伟因为把出警时间说快了,被网民质疑,胡锡进老师在六月份写了一篇滴水不漏风格的文章评论此事,评论他可能是记错了,就算是故意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总是趋利避害,又评论即便因为谎言承担责任"也不希望这名警察因为这件事而栽从此爬不起来的跟头。我知道基层警察也都挺不容易的,我希望他充分自省,哪跌倒哪爬起来",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这名民警没有因为撒谎负什么责,却出现在了"保护伞"名单里……我有点理解胡老师的初衷,大概是为了劝阻舆论不要过多联想,不要极端化,不要恶意猜想,以维护和谐大局,但现在看,给其他评论者的启示是:当初这种很容易被读者认为是起到背书作用的判断真要慎之又慎,各种合理可能尽量要更加穷尽,毕竟万事总有意外,比如,当初文章里加上一句:就算陈志伟最终涉嫌庇护打人者,那也是警察队伍里的极少数害群之马……但实际这句话是没法加进去的,因为文章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减少这类极端化联想,怎么可能自己先说出来加剧联想。只能说,胡老师太难了,在个别评论写作中遭遇了难以规避的小概率事件的挑战,但这并不是说其写作风格在其整体写作生涯中没有取得整体上的成功。 【6】胡锡进 近日,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关于"'闭关锁国'不是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客观描述"的论文在网上知识界的一些圈子里激起轩然大波。有人发文猛烈指责历史研究院的那篇文章是在宣扬"'闭关锁国'有利论",是在为"闭关锁国"政策翻案,这些评论带动了不少情绪。 老胡也是先看到批判历研院的文章的,被吓了一跳,怎么会有人公开为"闭关锁国"翻案呢?于是找来了那篇原文,仔细看个究竟。 历研院课题组的文章剖析了"闭关锁国"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并做出了评价。课题组自己对该文做的摘要是这样写的:"'闭关锁国'不是中国古代既有概念,也不是西方对中国的固有认知,而是晚清中日语言嫁接产生的历史名词,不是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客观描述。面对咄咄逼人的西方殖民势力,明清时期的中国当政者从军事、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采取了以'自主限关'为主要特征的限制性政策。这一政策没有阻断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但造成了消极防御和漠视西方先进科技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陷入被动挨打局面埋下了伏笔。" 通读全文,它是对上述摘要的展开。针对网上争议的焦点,老胡有如下感受: 第一,这篇论文认为不应该用"闭关锁国"来描述1840年前的明清社会,文章认为"闭关锁国"这个概念极不准确,文章主张用"自主限关"这个词取而代之。 第二,该文反对对明清的对外态度进行我们已经很熟悉的全盘否定,论证了"自主限关"对当时国家安全的某些合理性,以及抗击倭寇等正面作用,但同时该文并未总体上肯定"自主限关"政策及其背后中国当时统治阶层的世界观,该文对"自主限关"政策造成的历史负面影响保持了批判态度。 第三,由于推翻"闭关锁国"这个概念以及对"自主限关"于国家安全的部分合理性阐述与中国社会之前的"史学定论"不一致,因而这些内容在文章里最为显眼、突出,本身存在一定让一些人放大这些阐述,给该文贴"宣扬'闭关锁国'有利"标签的风险。不知历研院课题组对此是否有预先的研判。 第四,关于历史的争论一旦走出历史学者的小圈子,走向舆论场,很容易会对现实形成影射。现在一些人借批判历研院的这篇文章,影射国家在对外开放上发生了"动摇",并且认为历研院的这篇文章是要兜圈绕弯鼓吹"新闭关锁国"。争论的这种偏激发酵显然是有害的。 第五,中国继续对外开放的决心十分坚定,中国上周与美国就跨境审计达成艰难的协议,就是这一决心的最新证据。尽管新冠疫情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妨碍了中外人员交流,但这显然是短期问题,中国正在积极化解疫情造成的障碍,而且疫情期间中外贸易额一直在逆势增长。美国一些政治精英极力推动美国与中国高科技脱钩,中国一直拒绝落入圈套,不搞冲动的反脱钩。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证明中国有关起门来自成一体的战略谋划,我们至今是全球化最坚定的旗手。所以,围绕历研院这篇文章的争论不合时宜,这种争论偏离了现实,是在围绕一个伪命题较劲。 第六,明清、特别是清朝与欧洲发达社会拉开了发展上的巨大距离,导致了中国的被动挨打,对那个时期的历史研究的确应该以总结教训为主。中国社会对清朝治理上的落后失败形成了共识,这种共识对国家后来的革命和建设发展总体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历史研究不应局限于已有结论,而且应该倡导百家争鸣,但是有些敏感的讨论宜首先在专业圈子内进行,以免它们仓促流入舆论场,带出意想不到的引申和联想。这样的谨慎还是需要的。 【7】@次回的厄运:想看,《流麻沟十五号》,同名口述史和访稿2012年出版,记录的是被称作"绿岛女生分队"的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几位女性思想犯的故事,改编电影10月28日上映。当时的绿岛监狱现在已经改成了白色恐怖纪念园区,重新发现与反思自己的历史也是台湾这些年着力促进自身转型正义的重要部分。 【8】@书上一抹甜 "正面是戒律清规,背面是三丈红尘" 好会说 ![]() ![]() ![]() @安然_莲自在:我知道皮下三寸皆白骨,然而还是爱皮上三分好颜色 【9】马伯庸 看到早上那位去世的消息,我第一个反应是:"啥?不是死了很久了吗?" 然后发现,我们对于许多知名人物的存在时间,存在着一个历史偏差。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历史人物都是很久之前的,远在我们熟悉的时代之前。但实际上……还是有交集的。 比如张学良,2001年才去世。之前我看过一个网传轶事,说台湾那边一个电台节目讲,张学良在去世前听过周杰伦的歌。当然,这事真假未知,但两人确实理论上会有交集。 2017年的时候,一个做出版的朋友跟我说,高罗佩的《狄公案》马上就要变成公版,他准备要出。我闻言一怔,作者死后五十年作品变公版,高罗佩在我心目中属于活跃于清末的汉学大家,怎么才变公版?赶紧一查,人家1967年才去世,理论上,他应该又机会看完金庸《笑傲江湖》之前的全部作品连载版。 就前两天,跟朋友聊八卦,朋友痛斥肯尼思·布拉纳那部《新尼罗河上的惨案》太烂,花那么多钱买的原著也不珍惜,净瞎改。我说你等会儿,阿加莎的版权还需要……买吗?上网一查,阿婆1976年才去世,那会儿苹果公司都成立了。如果她能多坚持一年的话,甚至可以走进电影院,看到新上映的美国大片《星球大战》。 【10】东莞哥 一位友友叫我去看看《隐入尘烟》这部戏,说是今年的黑马影片,豆瓣分挺高,国外获奖很多,很感人,赶紧到抖音看了一下片断与介绍,看完介绍,我想,我不会专门从头到尾去看这部片了。 不看的原因与作品无关,与这部电影优不优秀,艺术不艺术无关,而是,今时今日,这种电影,我不想再看。从红高粱,到老井,再到后来的有一些专门拍这些的什么苦得不能再苦题材的,我已经觉得,这些电影,不是拍给我们看的了。我对这种题材的电影,厌烦至极,或者,我没有你们的所谓人性或清醒,或一些别的吧! 请记住,任何一个苦过的人,是绝对不会再回望苦的,更别说共情,这就是我个人不想去看这电影的原因。 【11】澳洲李市民 绝命毒师和绝命律师成功的背后,其实Kim、Saul都是50岁的人了,炸鸡叔60岁,老麦查克70,叮叮叔都80了。 看到网友评论,延伸聊下。拿Saul的演员Bob Odenkirk来说,之前做了很多年脱口秀,和扣扣熊是同事,节目也火过。 后来他单飞之后就一直不顺没赚到钱,然后就去做演员,都是小配角,也没赚到钱。演绝命毒师时代,还有人和他说这是个挺好的机会,最好不要拒绝。Bob说,他有一年半时间没有拒绝过任何角色了。也就是说他连活儿都找不到,哪有资格拒绝。 我想大概就是脱口秀的背景和他自己怀才不遇的经历,让他把Saul演活了,就是特别能说,但别人始终不认可他。 在绝命律师时代,他在片场演到犯心脏病,是被抢救回来的。事后他说,现场发生的,以及之后的一周,他完全不记得。 这个是绝命毒师宇宙真实发生的故事,一群本来要沉没的老戏骨很偶然发光的故事。 【12】田浩Ty 我小时候听的磁带、看的碟片,都是盗版的。直接原因就是买不起正版,但是我有一个绝佳的理由——「买不到正版」。从小镇到县城,几乎没有任何正版渠道。供应链的落后让我免于自我谴责。但我心里还是知道,我那时候不用正版的唯一原因就是穷。 【13】套路 【14】史老柒 关于小贩和市场监督的事,抛开这次小贩芹菜被罚六万六不谈,咱们来谈谈市场监督就是以前的工商管理和小贩的那些事吧。 马拉个币的抛开xx不谈谈xx谁不会啊,我也会 ![]() 北京买菜除了去超市和专门卖菜的门店之外,其实还有农贸市场,早市和集市。 集市上的价格是最便宜的,而且还能买到比如现宰活鸡这样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买不到的东西,话说懂的都知道,现宰活鸡拿来不管是炒鸡块还是炖汤,比冷冻鸡的味道不是好一点半点。 超市和门店不在我下面讲述的内容里,我就讲讲农贸市场,早市和集市回头再说。 首先,农贸市场里的摊位,交管理费那是必须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相当多的农贸市场,是对进菜渠道进行管控的,换句话说,在这里你想卖菜,从哪进菜,我说了算,这种在当年扫黑除恶之前,"肉霸""菜霸"几乎算覆盖全国的潜规则了。 扫黑除恶之后,明目张胆的的"肉霸""菜霸"少了很多,但还是没有杜绝,对不是市场管理的"自己人"的进菜渠道收取"管理费""入场费"是新的潜规则,只能说,吃相比之前好了点,但也就好了点而已。 你想从你自己找的渠道进菜,可以……交钱! 你不想交钱或者说这是乱收费,可以,这摊我不租给你了,有的是人排着队等着租这个摊。 你就不交钱,也不退摊,非要跟市场管理较真的话,也行,没问题,第二天就有市场监督来查,你放心,只要来查,绝对都能查出来问题,谁能保证自己菜摊100%没任何问题? 发现问题,就顶格罚,你交得起罚款就继续摆摊,市场管理隔三差五来查,看最后谁吃不消? 你以为光有农残问题?卫生问题有没有?进菜渠道是否合规合法? 这几天一堆人跟我比比菜饭拿不出进货渠道,无法提供来源,你们知道什么叫【提供来源】吗? 我问一句,我提供给我供菜的人的手机号和姓名和转账记录,你们觉得算我提供来源了吗? 你们觉得市场监管的老爷,因为我提供了手机号和姓名,就不对我进行处罚了吗? 你们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次事件里的小贩,连踏马给他供菜的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还有转账记录都没提供,宁可自己被罚6万多吗? 你们确定市场监督的老爷们会根据一个手机号和姓名以及转账记录自己去找供菜方,自己去溯源吗? 呵呵……玛德你们活在什么位面呢! 这个来源,包括给你供菜的人员姓名,联系方式,身份信息,对方供菜资质,蔬菜卫生检验资质和运输资质。 以上你缺一个,就叫【未能提供来源】,想罚你,就可以罚你。 卫生标准同上,那是另一个套路。 至于你指望你提供转账记录和对方联系方式,市场监管的老爷就认为你尽责了,不罚你了,替你去追溯上家,替你去溯源…… 呵呵……这么好的市场监管,别说现实中我没见过,网上我都没见过。 网上好歹还能看到好医生好警察,网上好市场谁推荐几个号让我涨涨见识? 本案中有几个非常大的疑点,三鸡大佬都点名了,在这我引用他的话再重复一遍: 根据《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六条 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农产品市场管理要求,全国的各级省市区县的农贸市场,均设有农产品快速检测条件。 但是,榆林市场监管局在抽查案涉芹菜过程中,从陕西省榆林市将检测样品送至异地河南省郑州市的"河南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一个多月后,才收到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 榆林市场监管局的这个检测手段,显然不合常理。 榆林市的农贸市场,就有快速检测条件,榆林市的质检机构,就有农残检测条件,该案中,区区2斤芹菜,却要千里迢迢送去河南省郑州市的检测机构? 榆林市场监管局在收到检测报告后,没有告知并给予当事人申请复查的权利和机会,即做出罚款6万的行政处罚决定。 再者,2斤芹菜的检测,居然需要四十多天时间,当事人还有机会提出复检机会么? 根据国务院督察组的调查,榆林市市场监管局仅在一年内,就对辖区内的同类行政违法案件,做出二十多起处罚决定。 很显然,榆林市市场监管局的这种异常检测手段和处罚措施,存在检测结果弄虚作假的重大嫌疑。 农产品安全监管,多年前即已落实到基层市场监管机构,全国范围内,唯有榆林市的农产品,短期内出现如此密集的"毒死蜱"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就足以说明榆林市场监管局的这些行政处罚决定,存在弄虚作假残害小商户的可能。 国务院督察组依据《行政处罚法》,仅从处罚过当的角度,给予纠正,那是给市场监管部门留了面子,大家都是老江湖,有些社会影响过于重大的问题,避而不谈而已。 显然国务院的老爷们比网上的键盘侠更明白这事里的猫腻,键盘侠们,在你们比比吃毒芹菜毒死了算谁的的时候,想想,谁下的毒 ![]() 谁家都有穷亲戚,我家也有,我出了五福的堂哥堂嫂就是。 本来我堂哥开出租,堂嫂在家种地,小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 后来我堂哥出车祸了,虽然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也能干点活,但出租是没法开了。 于是我堂嫂就把家里的地转包,自己去买菜了。 后来发现卖菜不赚钱,费劲巴拉自己考了好几个证又托人,在农贸市场里开了个卖肉的摊,然后发现自己直接从肉联厂进货的渠道,需要交一笔"入场费",我嫂子家里的确是困难,想跟市场管理商量一下少交点,被说交不起退摊,后面有的是排队的。 我嫂子说你们这是乱收费,市场管理说那你去投诉啊。 我嫂子就去投诉了。 然后,市场监督就来了,对肉摊卖的肉进行了取样,对环境卫生进行取样,离谱的是,从垃圾桶(扔筋头巴脑的那种垃圾桶)里取样。 然后走了。 平平安安一个月,入场费啥的也没人提,我嫂子以为一切过去了。 然后,卫生检疫不合格,大肠杆菌超标几十倍,2万罚款。 你有肉联厂卫生检疫报告,没用。 你有每天消毒记录,没用。 现场取样检测权威报告,总菌超标,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申请行政复议,没用,对方执法文明规范,证据完整充分。 到这份上,要么你直接掀桌子闹访,要么就得老实交罚款。 至于市场监管取样到底怎么取的,中间有没有其他猫腻,我也不敢问,问也问不出来。 最后的结果是,撤摊,交罚款,现在全家低保户,吃低保,摆摊是再也不了,后来我哥我嫂子都被街道安排了扫地看大门的工作,旱涝保收,但收入真心呵呵…… 最后用灵魂3问来结尾吧: 全国农贸市场市场管理员,有几个自己花钱买菜的? 如截图里的大佬,啥都干过,却没被市场管理,市场监督和城管老爷草过的,有多少? 网上蓝朋友英勇无畏,各种解人危难,现实中,全国可有一个地方的企业的消防维保和消电检,可以自己按照自己的需要随便找符合资质的消防维保公司和消电检检测机构,而可以不用地方消防部门推荐的那几家的? 这个世界没这么简单,也没这么美好,各位站队之前,最好先接接地气,网上虽然没有黄金屋,但是有70元的廉租房,但要记住,那是网上,网上画的大饼,也不能当饭吃。 与诸公共勉。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909】互联网当初第一句是hello world..
- 【浮世汇908】水果含糖量和热量排行榜..
- 【浮世汇907】究竟是谁杀死了恐龙?..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909】互联网当初第一句是hello world..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75】他们犯下这样的罪,但是他们不觉得自..
- 【浮世汇556】关于河南村镇银行事件的20个法律问..
- 【浮世汇779】「推特宇宙」和「马斯克宇宙」之间..
- 【浮世汇774】埃隆·马斯克的影子法则..
- 【浮世汇778】他们为什么要打你
- 【浮世汇198】人生,本就是一个下坠的过程..
- 【浮世汇208】过去数年这种国民集体性的膨胀,已..
- 【浮世汇736】只看八个样板戏不也活过来了嘛..
- 【浮世汇769】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只是一个A股股民..
- 【浮世汇183】英美法最古老最经典的案例,绝大部..
- 【浮世汇233】张爱玲的出走
- 【浮世汇282】她是个QAnon阴谋论网络的深度痴迷者..